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1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大面积的低效林严重阻碍林业可持续发展。为探索将低效乔木林改为竹木混交林的适宜条件和措施,通过在低效乔木林中栽植楠竹,研究了林地坡向、林分郁闭度、林地清理方式、竹苗类型以及造竹密度对楠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楠竹生长的低效林郁闭度为0.3,采取带状劈割后,栽植楠竹原丛苗,造竹密度500丛/hm2;营建的林分第4年郁闭成林,第6年进入收益期,第7年新竹平均胸径达6.9 cm,竹子覆盖度为60%,竹木混交林状态基本形成。林地坡向对楠竹生长无影响,阳坡和阴坡均适宜于楠竹生长。  相似文献   
72.
高温对北方白黄瓜果实表面光系统Ⅱ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MINI-IMAGING-PAM成像叶绿素荧光仪,测试了高温处理后黄瓜果实表面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分析探索了高温对黄瓜果实表面光系统Ⅱ(PSⅡ)光能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果实表面初始荧光Fo和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量子产量Y(Ⅱ)和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PQ)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综合分析表明,温度在46℃以下时,果实表面的光合机构以调节性能量耗散来保护反应中心,维持反应中心较高的光能吸收利用效率;46℃以上的高温使果实表面调节性能量耗散机构失活,过剩能量以热耗散形式散发,破坏了光合机构。  相似文献   
73.
采用微波加热软化的方式,研究了楠竹竹片基材弯曲构件冷压胶合工艺中各个因子对胶合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涂胶量的增加,胶合质量先增大后减少;弯曲胶合后应立即上好夹具进行干燥;干燥温度对胶合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干燥后随着陈放时间的延长,胶合质量逐渐趋于稳定;在容易弯曲到规定的半径值的前提下,建议采用较低的含水率竹片进行弯曲件的制作。  相似文献   
74.
经过1986~1989年研究证明,经营笋材兼营林,不会减少楠竹竹材供应,还可提高经济收益1倍以上.经营培育笋材兼营竹林,须掌握3个环节,即调整适于立地条件的林分结构;保持竹林生长旺盛的营养繁殖器官;营林技术与竹林生物规律必须紧密结合.通过丰产措施对比试验:深翻、施肥、除老竹鞭蔸措施,对增产增值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5.
<正>湖南浏阳市张坊镇七星村以楠竹为产业成立合作社,去年社员人均增收达2000多元。不用出门就能实现增收,归功于该村党支书唐台喜3年前组建的楠  相似文献   
76.
楠竹无纺布轻基质育苗技术与基质配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楠竹轻基质容器育苗研究了轻基质的9种不同配方育苗效果,最佳配方为菌渣:鸡粪:草炭土:黄心土=1:2:1:2,苗木平均高35.1cm,苗木最高78.2cm,最低15.3cm,每丛苗木最多6株,最少1株,平均每丛3.7株。  相似文献   
77.
分析了益阳楠竹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益阳本世纪末发展楠竹业的工作重点和经济目标以及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78.
楠竹Phyllostachys pupescens(又名毛竹)实生苗造林是我国楠竹栽培史上的革新成果。20世纪70年代初四川、贵州、湖南、云南、广西、江西、广东、江苏、河南、山东等省区均引种栽培,取得良好效果。但是也有不少地方认为楠竹实生苗造林可以成林,但不成材,更不会成大径材,致使有些把已造的幼林砍挖或任其自然发展。目前,国内尚未见楠竹实生苗造林系统的研究和生产经营方面的报道。1977年12月4~7日贵州麻江县在基东乡社队林场营造了3.3hm^2实生楠竹试验林,现全县已推广种植近67hm^2,尤其是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为了使科研成果更好地向生产力转化,针对近年来贵州遵义地区百万亩造竹工程,黔东南自治州、黔南自治州、铜仁地区都在2000年前后广泛采用楠竹实生苗造林。为此,笔者对试验林不同阶段的生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技术关键进行系统分析,以供有关部门借鉴。  相似文献   
7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铜梁县楠竹产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近年来,林场的管理水平和发展经验有大幅度的提高。虽然铜梁县在楠竹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有所提高。然而,楠竹林粗放式经营依旧是制约林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目前来说,构建集约型的发展经营模式已经成为林场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0.
《世界竹藤通讯》2005,3(2):29-29
近日,在三明永安召开的福建省第3届竹笋节上,有1株竹根特别引人注目,长度约3m的竹根上长着33个大小不一的冬笋,令人称奇。这是3名村民在海拔800m的竹山上,用了3个多小时才挖出来的,他们发现这个盘根错节的竹根后,觉得非常稀奇,就小心翼翼地剖土,直至把整个竹根都挖出来。目前,该竹根已被永安市展览馆收藏,并在竹笋节开幕当天展出.笋是楠竹根鞭上长出的幼芽,夏季孕育,冬季长大后挖取,1株竹根一般最多产5~6个竹笋,这株竹根如此多产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