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84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150篇
  28篇
综合类   350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220篇
园艺   295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991.
《海洋与渔业》2014,(3):42-42
“先锋1号”鲌是武汉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和武汉市先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通过混合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技术手段研发的一个养殖新品种。该品种于2012年通过国家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3年成为国家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992.
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可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依据。基于武汉市1996—2011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采用多样化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武汉市近17 a来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定性探讨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驱动因素,并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武汉市耕地面积在快速减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面积在快速上升;(2)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均匀度在上升,优势度在下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配趋于多样化和平均化;(3)自然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产业结构因素、政策因素等共同驱动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城镇化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是其最主要的驱动因子。研究表明,武汉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日趋成熟与稳定,对工业用地的利用是集约型的,加强了对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93.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耦合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均衡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深入分析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等有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从土地产出的综合效益均衡角度,形成了由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两个子系统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武汉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进行评价;再构建武汉市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模型,辨识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分析两者之间的协调程度。研究结果显示,1996—2010年武汉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均呈上升态势,其中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出起点低、增幅大、速度快的特征,而生态环境效益则呈现出起点较高,增幅较大,在波动中稳定上升的特点。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度评价结果显示,在1996—2010年,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演化进程近似于对数曲线,从形成初期的不协调至激烈博弈后的利益分化,之后经历相对最佳协调后,又逐渐向不协调发展并呈现新的演化特点。  相似文献   
994.
武汉市“四季吉祥”新农村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娟  胡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83-15885,15889
在阐述"四季吉祥"的内涵的基础上,介绍了春桃村、夏榴村、秋桂村、冬梅村相关情况以及武汉市"四季吉祥"新农村旅游的主要项目及效益。采用SWOT分析法剖析了武汉市"四季吉祥"新农村旅游发展情况。其中,从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政府高度重视4个方面分析了优势,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府职能不健全、村民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还有待于提高、宣传力度不足、旅游投入力度不够5个方面分析了劣势,从政策保障与旅游需求2个方面分析了机遇,从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和人们对旅游产品期望值的提高2个方面分析了其威胁。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武汉市"四季吉祥"新农村旅游营销对策:一是加强旅游宣传,包括采用网络营销战略、加强传统营销宣传方式、加强节庆旅游宣传活动、强化名人效应4个方面;二是推出多样的新农村旅游项目,包括大力推广蔬菜水果采摘旅游与展览旅游、推出乡村旅游教育、推出花卉文化旅游与婚庆旅游、推出银发休闲旅游项目、打造新农村建设学习基地5个方面;三是发挥汉江水域资源优势,开发水上旅游项目,主要包括开发不同类型与不同档次的水上游船、加强亲水空间建设、加强与旅行社的联系与合作。  相似文献   
995.
基于能值理论的武汉市农田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从生产力、能值产投比、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状况等方面对1998-2007年武汉市农田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98年到2007年武汉市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呈先降后升的趋势,2002年为最小值0.73 x 10~(12)sej/m~2;随着肥料、机械、能源投入的不断增加,能值产投比和净能值产出率呈先降后升趋势,但2000-2007年净能值产出率一直小于1.可见武汉市农田生态系统处在"亏损"状态;环境负载率逐年平稳上升,1998年为2.43,2007年则达到3.29,是1998年的1.35倍.武汉市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一直稳定保持在较低水平,1998年最高为0.46.  相似文献   
996.
近几年来,武汉市黄陂区委、区政府紧肾围绕“把‘泛武湖’地区打造成‘中部最好、全国一流’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园”这一目标,注重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雄厚的农业基础条件优势,着眼构建大产业、培育大龙头、建立大基地、开拓大市场,整合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国家湖北(武湖)科技农业示范基地、湖北“四个一批”重点园区、武汉“一主三化”示范区等品牌,集约建设“泛武湖”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经过几年努力,“泛武湖”农业产业园已规模初具,特色形成,示范效应显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7.
居民的食品消费水平是决定居民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是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武汉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接近40%,由于政治、经济上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存在着明显差距,但由于近几年各种支农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武汉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选择武汉农村居民食品消费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消费经济理论,在大量占有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武汉市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并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食品消费水平进行比较,通过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98.
<正>大北农全资子公司北京金色农华公司拟在湖北省武汉市设立全资子公司"湖北华占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金为3000万元,其主营业务是水稻种子的生产和销售。大北农4月28日发布公告称,因经营需要,公司  相似文献   
999.
在湖北省政府年前召开的《武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规划》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发改委主任徐进透露.国家发改委首次奏托的第三方专业机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帮助武汉对规划进行了调整,生物农药原来没有被纳入重点发展部分.他们调查后认为,武汉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居全国领先地位,因此建议加入。而规划初稿中曾被列入的11个产业因无法成为全国一流而被建议拿掉、这一加一减,把“待字闺中人未识”的武汉生物农药一下推到了加快发展的前台。  相似文献   
1000.
为筛选适合武汉市栽种的紫薯新品种,对近几年引进的8个紫薯品种进行了生产试验。结果表明,9个参试品种(含对照)中,渝紫263鲜薯产量最高,达2 686.53 kg/667 m~2,比对照徐薯22增产6.23%,其余品种鲜薯产量均低于对照。渝紫263食味一般,香味淡、纤维含量高而粗,不适宜在武汉市做鲜食用种,可做加工型用种。紫美和济黑1号食味较好,干薯率高,适宜在武汉市做加工和鲜食用种;亲紫、鄂薯8号和海南1号干薯率略低,但食味较好,香气浓,纤维含量低,适宜在武汉市作鲜食用种;京薯6号和紫罗兰的鲜薯、干薯产量不高,食味较差,不适宜在武汉市栽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