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53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40篇
  117篇
综合类   566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89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为了探讨苯胺黑药废水的生物降解效果及其降解机理,采用SBR工艺对模拟苯胺黑药废水进行了小试处理研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处理过程中的中间产物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小试工艺经过40 d的启动调试基本达到稳定运行,具有比较好的苯胺黑药处理效果,COD去除率达到64.3%,苯胺黑药的降解率为93.4%,有望用于含该类污染物的矿山浮选废水的处理。降解过程中pH从5.83升到6.60再降到6.17,其变化可能是降解过程中生成的硫氰根离子和苯胺引起的;苯胺黑药在生物降解过程中生成两种主要一级产物:苯胺和1种在好氧条件下难被生物降解的物质,该物质是造成出水COD值较高的主要原因,苯胺最终被进一步生物降解掉。  相似文献   
102.
聚乙烯地膜降解过程与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聚乙烯地膜的降解过程及影响因素,从聚乙烯材料的分子结构与特性入手,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系统论述了聚乙烯分子的降解过程、产物、机理与作用因素。文章指出聚乙烯分子较高的结晶度与相对分子质量、较强的疏水性与分子间作用力是导致其难以降解的主要因素;其中,聚乙烯分子间共价键的氧化断裂是整个降解过程的限速反应。环境中较强的光能、热能、机械作用力等能够促进聚乙烯分子键的氧化断裂,使聚乙烯分子非结晶区及小型结晶区域解聚成亲水性低聚物或小分子,并最终在微生物作用下完全分解为CO_2、H_2O、CH_4、生物质等微生物代谢产物。深入系统开展聚乙烯分子降解机理的系统研究,不仅可以科学评价残留地膜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能够指导聚乙烯地膜配方改进,降低聚乙烯地膜残留污染。  相似文献   
103.
随着国家开始新一轮的种植结构调整,鲜食玉米日益受到重视,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浙北地区在早春种植鲜食玉米较多,多为覆膜栽培。为减少普通地膜“白色污染”,促进鲜食玉米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推广应用生物降解地膜,从地膜选择、覆膜要求、栽培与管理、采收贮存、残膜处理等方面总结介绍了浙北地区鲜食玉米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广大玉米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植物内生菌是指生活史中某一时期生活在植物内而对植物组织没有引起明显病害症状的一类微生物。内生菌普遍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近年来,内生菌内逐渐发现一些天然活性代谢产物,并了解到其较为重要的生理、生态学作用。基于科研工作者对内生菌研究的关注,主要就国内外在内生菌的多样性、内生菌与宿主植物的生态学作用、内生菌一些重要的活性代谢产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报道进行综合评述,并对目前内生菌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展望进行讨论,以期望对现在内生菌的研究有所借鉴,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05.
基于旱地小麦绿色覆盖与节本增效生产需求,从选地整地、合理施肥、选用良种、覆膜覆土、休闲期秸秆覆盖、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系统总结提出了旱地小麦全生物降解地膜与秸秆周年覆盖免耕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6.
为探究微塑料降解菌群的降解性能及其对农作物种子发芽的影响,利用五点采样法于2020年9月采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长期覆膜样地土壤,通过富集培养法筛选获得一组微塑料降解菌群,命名为ZH-5,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了ZH-5的组成多样性及生长特性,通过失重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评估了ZH-5对微塑料的降解潜力,通过种子萌发试验探究了ZH-5对作物种子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出的降解菌群主要由9门组成,包括94属,优势门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比60.34%、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占比16.86%;主要菌属中新生螺旋菌(Noviherbaspirillum sp.)占29.81%、嗜氨菌(Ammoniphilus sp.)占16.28%、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占11.76%。培养60 d后,ZH-5对聚乙烯的降解率达2.86%,对作物种子具有显著促生作用,与P0处理(未接菌液)相比,P1处理(接种稀释100倍菌液)对黄瓜、萝卜、甜瓜和香瓜根长的促生率分别为31.38%、108.13%、57.59%和223.03%。研究表明,ZH-5具有降解聚乙烯微塑料的潜力,在减轻微塑料对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河北农机》2014,(7):63-63
<正>近年荷兰发明家发明出一种新型的自灌溉系统,可以令植物在世界各地的灌木地带、岩石地表、山区、沙漠或任何其它艰难的地区茁壮成长。这种自灌溉水箱Waterboxx由格洛艾西斯(Groasis)公司开发,可以捕捉雨水以及空气中的凝结水,为植物提供水源,这样,即使在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植物也能够成活。自灌系统的发明人是曾经获得荷兰绿色发明奖的荷兰发明家彼得·霍夫(Pieter Hoff),他希望这  相似文献   
110.
《饲料工业》2019,(20):34-39
试验旨在筛选同时降解玉米赤霉烯酮(ZEN)和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菌株,并研究其对两种毒素的降解特征。从土壤及鸡、驴的食糜中筛选出9株可同时降解ZEN和AFB_1的菌株;编号为406的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鉴定为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ate)。谷氨酸棒状杆菌406降解ZEN和AFB_1活性成分存在于发酵上清液中,其对ZEN和AFB_1的降解率分别为50%和58%。通过热、胰蛋白酶、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处理,初步确定降解活性物质为一种胞外酶。上清液对ZEN和AFB_1的最适降解温度为67℃,最适pH值为8。本研究筛选到的同时降解ZEN和AFB_1的谷氨酸棒状杆菌菌株406为食品和饲料中ZEN和AFB_1的生物降解提供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