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03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篇
  13篇
综合类   31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SPL(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like)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参与植物幼年期向成年期的转变、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花发育、孢子发生、叶片和根发育、逆境响应等多个过程,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探究白桦中BpSPL6基因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以及该启动子在正常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可为进一步研究BpSPL6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也可为了解白桦的抗逆机制提供依据。  方法  以本实验室组培白桦的总DNA为模板,经PCR克隆了BpSPL6基因上游1 703 bp的启动子序列,用PLACE和Plant CARE在线软件分析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构建BpSPL6基因启动子驱动GUS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拟南芥,探究其组织表达特性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  结果  PCR成功克隆了BpSPL6基因上游1 703 bp的启动子序列,对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发现除了含有核心启动元件TATA-box、CAAT-box外,还包括2种特异组织表达元件(根、花粉),10种激素响应元件(生长素、赤霉素、水杨酸、脱落酸),4种脱水响应元件等。对转基因拟南芥进行GUS染色结果表明,BpSPL6基因启动子驱动的GUS基因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在拟南芥的整个发育过程中,BpSPL6基因启动子驱动GUS基因在真叶叶片中表达,但是表达部位不同。随着叶片的生长,首先在叶片的顶端表达,随后扩展到叶片的叶脉并直至整个叶片,并且表达量逐渐升高。同时BpSPL6基因启动子驱动的 GUS 基因在拟南芥营养生长时期的根部都有表达。并且经氯化钠和甘露醇胁迫后其表达量降低。对比两种胁迫,受到氯化钠胁迫后GUS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更大,说明对氯化钠胁迫的响应更加强烈。  结论  BpSPL6基因可能参与了植物的叶片、根发育以及对盐和干旱胁迫的响应。   相似文献   
32.
  目的  GRAS家族是植物特有的具有高度保守羧基末端的转录因子家族,已有研究表明GRAS转录因子是植物胁迫反应中关键的转录调节因子之一。本研究拟对白桦中GRAS转录因子基因BpPAT1基因是否具有耐盐能力进行分析,为阐明白桦GRAS转录因子响应盐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进一步丰富木本植物GRAS转录因子响应逆境胁迫分子机制的研究。  方法  从盐胁迫白桦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并获得了1条GRAS转录因子基因,将其命名为BpPAT1。利用蛋白多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来分析BpPAT1与其他GRAS家族蛋白的亲缘关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盐胁迫及非胁迫条件下白桦根、茎和叶组织中BpPAT1的表达模式,初步鉴定其是否响应盐胁迫。为了进一步分析BpPAT1的抗逆功能,构建其植物过表达载体(pROKII-BpPAT1)与抑制表达载体(pFGC5941-BpPAT1),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高效瞬时遗传转化体系,获得BpPAT1基因瞬时过表达、抑制表达及对照白桦植株。在盐胁迫下分别对BpPAT1瞬时表达及对照植株的耐盐相关生理指标进行测定,鉴定BpPAT1是否能调控白桦的耐盐能力。  结果  多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BpPAT1蛋白具有GRAS家族的序列特征,且与拟南芥中AtPAT1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qRT-PCR结果表明:在盐胁迫6 h后,BpPAT1在白桦植株中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 < 0.05),说明该基因能响应盐胁迫。抗逆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白桦中过表达BpPAT1能够使过氧化物酶(POD)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增强(P < 0.05),同时增加了白桦组织中的脯氨酸含量,降低了电解质渗透率及丙二醛含量。  结论  白桦BpPAT1基因能响应盐胁迫,过表达BpPAT1显著增加了白桦POD、SOD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降低了电解质渗透率及丙二醛含量,进而提高了ROS清除能力,有效增强了白桦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33.
以4年生的白桦家系半木质化嫩枝为插条,采用3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激素种类、激素浓度、激素处理时间对白桦扦插成活的影响,以期为基层生产单位提供切实可行的白桦无性繁殖技术,白桦良种的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结果表明:3因素中只有激素浓度对扦插生根率、根鲜重、生根数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激素种类对上述生根指标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极差分析显示,影响生根率、生根数量的各因素排序:激素浓度对根鲜重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激素处理时间,最后是激素种类;影响扦插生根率的各因素最适组合为20 mg/L IBA处理0 h;影响根鲜重的各因素最适组合为20 mg/L IBA处理2 h,影响生根数量的各因素最适组合为50 mg/L IBA处理时间为2 h.综合上述结果,确定影响白桦扦插生根指标的各因素最适组合:采用20~50 mg/L IBA处理白桦插穗0~2 h,即可获得最佳的扦插效果.  相似文献   
34.
大兴安岭天然白桦林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1年大兴安岭地区的样地调查数据,分别用大小比数、混交度和角尺度来衡量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用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来衡量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白桦优势度的提高,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下降;从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来看,混交林的水平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林分的混交程度高,林木的生长水平整体处于中庸状态;各项指标均表明,白桦混交林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的稳定性,对白桦林向松桦混交林过渡的群落演替趋势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以木兰林管局北沟林场内的针阔混交林为对象研究,对标准地白桦等树种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利用分层法对白桦生物量等进行测定,建立生长模型并推算林分中白桦生物量和碳储量,结果表明:1)幂函数为白桦生物量最优模型。2)白桦生物量的最优模型推算林分中白桦的总生物量为43 921.27 kg/hm2,碳储量为21 433.58 kg/hm2,各器官分别占总碳储量的49.72%(树干)、21.04%(树枝)、6.14%(树叶)、23.10%(树根);林分碳储量分配情况为干根枝叶。  相似文献   
36.
大兴安岭南部天然白桦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在3种不同立地条件下白桦天然林内选取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白桦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立地条件的好坏与白桦的生长量呈正相关,立地条件好的林木速生期出现早、生长量增速明显,但持续增长的时间较短;立地条件差的林木速生期滞后,生长量增速较缓慢,但持续增长的时间较长。林龄70a的白桦单株树木材积平均生长量仍在持续增长,说明经过多次抚育间伐的林分,其数量成熟年龄远大于行业标准所规定的该树种的林分成熟年龄。  相似文献   
37.
欧洲白桦(Betula pendula Roth.)为经济价值较高的工业用材和景观美化树种,生态适应性较强,分布广泛.为了丰富我国寒温带用材树种资源和生态城市建设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遵循供种区与引种区环境条件相似原则,根据引种区土壤、植被分布、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等主要环境条件,确定与之相适应的供种区.以欧洲白桦为研究对象,在引种驯化的基础上,系统开展家系子代的生长动态规律、变异性、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分析,综合评价遗传力和遗传增益等遗传参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欧洲白桦家系子代的生长趋势与东北白桦基本上趋于一致,能较快地适应新的生态环境,但生长性状存在一定的变异,其中:树高性状变异较小,地径性状变异较大,当年高生长变异最大,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50%,27.76%和50.31%.欧洲白桦的家系遗传力较强,遗传增益较高,遗传效应显著,3个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7623,0.8083和0.6375,遗传增益分别为16.89%,17.97%及25.63%,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8.
植物功能性状之间的不同组合和权衡决定了植物的生活史对策,反映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个体 水平功能性状的变异更是其能量投资策略的体现。为获取随树高变化叶功能性状的变化,对蛟河阔叶红松林两个主 要树种白桦和青杨的5 个叶功能性状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除青杨氮磷比外,两个树种的比叶面积、叶干物 质含量、氮含量、磷含量及白桦氮磷比均与树高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多数相关系数高于0.5。对树冠进行分层比较,除 氮含量外,白桦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磷含量和氮磷比在树冠不同层次间差异显著,中层氮磷比小于14,上下层 氮磷比大于14,但未超过16;青杨叶片主要生长在树冠中上层,且除氮磷比外,其他功能性状指标在树冠不同部位 也有显著差异。叶功能性状随树高变化而变化可以认为主要由光照在树冠垂直变化引起的,体现了植物对光环境的 适应及资源的分配差异。  相似文献   
39.
在内蒙古牙克石市乌尔旗汉镇西南方有一座山,名叫鹿泉山。山上落叶松苍翠欲滴,白桦亭亭玉立,山凹里有一眼清泉,清澈映天,香甜醉人。相传很早以前,山上住着一群马鹿,每天早晚要到这泉里喝水。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