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58篇
农学   64篇
基础科学   35篇
  89篇
综合类   403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365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探究延长酶5(elovl5)、延长酶2(elovl2)和去饱和酶2(fads2)基因在淡水鱼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合成中的相互作用,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出斑马鱼elovl5~(-/-)(以下简称E5~(-/-)组)、elovl2~(-/-)×elovl5~(-/-)(以下简称E2~(-/-)×E5~(-/-)组)、elovl5~(-/-)×fads2~(-/-)(以下简称E5~(-/-)×F2~(-/-)组)、elovl2~(-/-)×elovl5~(-/-)×fads2~(-/-)(以下简称E2~(-/-)×E5~(-/-)×F2~(-/-)组)4种突变体模型,并对4种突变体进行大豆油饲料(SO)和亚麻芥油饲料(CO)的投喂试验,研究斑马鱼elovl5、elovl2和fads2在HUFA合成过程中对饲料不同脂肪源的响应。结果显示,在E5~(-/-)组和E2~(-/-)×E5~(-/-)组中,C18PUFA未出现明显累积,而E5~(-/-)×F2~(-/-)组和E2~(-/-)×E5~(-/-)×F2~(-/-)组中的C18:3n-3(ALA)和C18:2n-6(LNA)呈现显著的累积。elovl2、elovl5和fads2缺失后,肝脏elovl4a和elovl4b表达明显上升。不同脂肪源饲料投喂试验结果显示,SO饲料投喂后的E5~(-/-)组DHA含量与野生型(WT)无显著差异,E5~(-/-)×F2~(-/-)组较WT组DHA含量显著降低。然而,CO饲料投喂后的E5~(-/-)组DHA含量较WT组呈现显著升高,E5~(-/-)×F2~(-/-)组与WT无显著差异。fads2缺失斑马鱼去饱和作用受到显著影响,表明,fads2是HUFA合成过程中的必需酶。而elovl2和elovl5缺失的表型可能会被其他HUFA合成途径所弥补。以上结果表明,elovl2和elovl5在HUFA合成中存在基因间相互作用,fads2作为去饱和酶在HUFA合成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32.
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Cu在鲫鱼组织中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其在鲫鱼组织中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混合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Cu在鲫鱼组织中积累的影响与离子的种类、数量及组织的类型有关.随着重金属离子种类的增加,相互作用对其积累的影响变得显著,Cu离子在鱼脑和肝脏中的积累浓度升高 ,在鳃中的积累降低,在肌肉中的积累无影响.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不会改变Cu在鲫鱼组织中的分布规律,Cu在鲫鱼组织中的积累顺序为肝脏>鱼鳃>鱼脑>肌肉.  相似文献   
33.
采用室内暴露试验方法研究了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其在鲫鱼组织中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Pb在鲫鱼组织中的积累的影响与离子的种类、数量及组织的类型有关。Pb的积累主要与Zn、Cd以及它们的共同作用关系密切;随着重金属离子种类数目的增加,相互作用对积累的影响变得显著;重金属离子混合后使Pb在鱼鳃中的积累浓度降低,肝脏中的积累浓度升高;对Pb在肌肉中的积累无影响。在鳃中的积累主要受表面位点竞争作用主导,而在肝脏中的积累主要与MT的诱导作用有关。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不会改变Pb在鲫鱼组织中的分布规律,Pb在鲫鱼组织中的积累顺序为肝脏>鱼鳃>肌肉。  相似文献   
34.
对近年来国际社会有关荒漠化和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成果的综述表明:气候变化与荒漠化二者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无论从何种尺度来看,都仍然是一个尚未全知的复杂灰色系统。荒漠化对气候的影响是通过干扰干旱地区的地-空能量交换平衡机制而产生效力;在对流臭氧层中,来自全球生物量燃烧的气体约占38%,就旱地对全球温室气体的贡献率而言,估计在5%~10%左右,其中旱地退化的贡献率小于5%;温室气体的积累将导致21世纪全球升温1~5℃。  相似文献   
35.
随着人口增加、农用化学品投入不断增加等,农业环境保护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重视,构建农业环境评价方法已成为评价农业环境变化的重要工具,为更好地构建我国农业环境评价方法体系以衡量不同区域尺度农业环境变化。采用比较研究法,从农业环境影响评价指标选择标准、理论以及指数体系组成、评价模型等方面,对我国与欧盟农业环境评价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我国在农业环境评价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在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业环境指数指标选择原则及指标,创建农业环境数据库,并在农业环境指数评价模型构建等领域还有待于进一步努力完善,继续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以期为评价我国农业环境质量变化以及农业环境政策应用效果等服务。  相似文献   
36.
MLPK(M–位点受体激酶)是芸薹属自交不亲和正向调控关键元件,其参与自交不亲和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同时自交不亲和下游信号元件也有待于进一步分离。为了探索分离MLPK互作蛋白的思路和方法,构建了不含核定位信号的MLPK短截蛋白(MLPK-T),并利用酵母双杂交检测到MLPK与臂重复蛋白1(ARC1)作用,通过全基因组鉴定分别获得了96个甘蓝、101个白菜、70个琴叶拟南芥和62个拟南芥PUB蛋白,其中含有臂重复序列的PUB蛋白共为127个。通过系统进化分析,筛选到8个含臂重复序列的甘蓝BoPUB蛋白,其8个基因全部在柱头内表达,且成功利用酵母双杂交检测到MLPK与3个含臂重复序列的BoPUB蛋白Bol008579、Bol016165和Bol023511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7.
我国的茶道文化和陶瓷艺术都有悠久的历史,起初它们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所需而出现的一种艺术,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提高,茶道与陶瓷艺术相互融合,不断升华,成为了相辅相成的存在。茶道文化对陶瓷艺术创作有推动作用,同样的陶瓷艺术的发展也对茶道文化以积极影响。本文将结合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茶道文化和陶瓷创作艺术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38.
《中国农业气象》2009,(1):I0002-I0002
1953年,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前身——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气象组成立。作为非营利科研机构,主要从事现代农业环境领域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重点研究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下,农业生物和农用投入品与光、温.水、气等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规律与调控机制,发展农业环境安全调控和可持续农业技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农业气象学、农业水资源学、农业环境工程学、农业生态学四个重点优势学科。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的枯草杆菌蛋白酶水解产物的聚集行为。加入枯草杆菌蛋白酶后,大豆蛋白分离物被迅速降解为分子量小于6.5kDa小分子组分,这些组分相互作用形成大的聚集物。水解液的浊度变化趋势呈S型,底物浓度大于3.2%(酶浓度为750U/mL)时蛋白质的浓度对聚集过程的影响更明显,此临界浓度主要取决于酶浓度。适当的预热处理有利于酶促聚集。由于聚集物能溶于SDS和尿素,说明非共价键(主要是疏水相互作用、氢键和离子键)对聚集物的形成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最后并提出了酶促聚集的机理。  相似文献   
40.
道家学说与农耕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讲道家是"参天地之化育"的大学问,那么道家学说理应与中国传统农业(学)具有比较密切的相互作用与联系,但是并未引起学术界的充分关注。我们试想就此予以申论,敬希方家指正。一.农蕴诸学农业是古代社会的决定性生产部门,在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农耕文化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这一文化不仅是农村的文化、农民的文化,"而且也是城市文化,官、商、兵乃至知识分子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