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1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149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现代农业》2005,(10):18-18
铵态氮肥 铵态氮肥较常用,主要特性水能溶:铵根离子带阳电,阴电土粒相互拥。硝化作用变硝氮,提高氮肥有效性:与碱混合铵变氨,氨气挥发不肥田。  相似文献   
42.
氯化铵对遂宁石灰质紫色土的酸碱度影响不大,而对重庆中性紫色土的酸碱度有明显影响,其pH值比其他几种化肥处理的低0.2左右;供试的几种肥料中,氯化铵处理的土壤硝化作用显著降低。因此,施用氯化铵可减少氮素流失;氯化铵中氯离子在土壤中易于移动,其流失量约为硫酸根离子的2~3倍。  相似文献   
43.
华北平原几种主要类型土壤的硝化及反硝化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取用华北平原5种主要土壤进行实验室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类型土壤间硝化反硝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培养28h后砂姜黑土、潮土、褐土、盐渍土和风沙土的硝化率分别为7.9%、20.8%、46.4%、22.5%和20.3%;148h后砂姜黑土的硝化率为18.7%,其它4种土壤达98.4%—100%,基本硝化完全;培养268h释放的N2O总量分别为0.04、0.27、0.24、0.41和0.45μgN·g-1土。培养650h的反硝化损失量分别为0.6、0.3、0.08、0.02和0.05μgN·g-1土。可见,不同的土壤中砂姜黑土的硝化作用活性较弱,而反硝化活性较强;潮土、褐土、盐渍土和风沙土的硝化作用活性较强,而反硝化活性相对较弱。土壤的硝化及反硝化作用与土壤质地和pH有关,与硝化和反硝化菌数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4.
微生物在生物脱氮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微生物的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原理和机制,及用以防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作用.  相似文献   
45.
The paper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application of farm manure with chemical fertilizers on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in black soil,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numbers of nitrobacterias and denitrobacterias in farm manure treatment were both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treatments. The intensity of denitrification in chemical treatm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anure treatment.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in soil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intensity of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and the coefficients were resnectively 0.9981 and 0.8693.  相似文献   
46.
碳源与底物对不同层次土壤产生N2O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层土壤的反硝化作用是土壤排放N2O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影响浅层地下水硝酸盐含量的重要因素,通过一系列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一种农用土壤不同土层在碳源和NO3含量不同情况下产生N2O的能力。结果表明,试验用土壤的不同土层均具有进行反硝化作用产生N2O的能力,底层土壤产生N2O的能力大于根区土壤;单独添加葡萄糖、NO3或同时添加葡萄糖和NO3,对土壤N2O和CO2释放的影响与土壤层次和观测时间有关;向土壤添加葡萄糖和NO3,各个土层释放N2O的能力均显著提高;从产生N2O和CO2能力的角度而言,不同层次土壤的微生物区系间存在较大差异。采用短期(24h之内)饱和泥浆好气培养法,可以区分土壤微生物区系在产生N2O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47.
化感物质对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试验研究了3种化感物质-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阿魏酸在3种浓度(0.5mmoL、2.5mmoL和5.0mmol)、不同pH、不同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子作用下对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在第1d、4d、7d、10d、14d取样与对照比较,测定其对土壤中NH4^ -N转化为NO3^--N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阿魏酸和苯甲酸对硝化作用的抑制率略高于对羟基苯甲酸,且阿魏酸随浓度升高而抑制作用加强。研究所采用的2种不同pH的土壤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不同土壤含水量对转化为NO3^--N的总量影响较大,不加水的土壤样品NO3^--N的转化量很少,且随时间的推移其总量无多大为变化,而饱和含水量的样品NO3^--N的转化量随时间的推迟其总量一直上升,说明水分对土壤中NO3^--N的转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热带亚热带酸性土壤硝化作用与氮淋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好气培养和土柱模拟淋洗培养试验,研究了氨基氮肥加入对热带亚热带4种不同性质和利用方式酸性土壤硝化、氮及盐基离子淋溶、土壤及淋出液酸化的影响。4种土壤分别为采自花岗岩发育的海南林地砖红壤(HR)、玄武岩发育的云南林地砖红壤(YR)、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江西旱地红壤(RU)和第四纪下蜀黄土发育的江苏旱地黄棕壤(YU)。结果表明:4种土壤硝化作用大小表现为YURUYRHR。HR主要以可溶性有机氮(DON)和NH_4~+-N形态淋失,YU土壤的氮淋溶形态以NO_3~–-N为主,YR和RU土壤的氮淋溶形态NO_3~–-N、NH_4~+-N和DON兼而有之。盐基离子总淋失量与NO_3~–-N淋失量显著正相关,但各盐基离子淋失由于离子本性和土壤性质差异并不完全一致。Ca~(2+)在缓冲外源NH_4~+-N硝化致酸和平衡NO_3~–-N淋失所带负电荷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阳离子交换量小、盐基饱和度低的土壤(如RU土壤),外源NH_4~+-N的硝化和淋失不仅导致盐基离子淋失,而且引发NH_4~+-N、甚至是H~+淋失。综上,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上外源氮输入的增加可能会在更短的时间内导致氮素向系统外的流失,引发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9.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分别研究了21科30种中草药的植物浸提液对3种土壤中尿素水解和硝化作用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中草药植物浸提液能够对尿素水解起抑制作用的有23种,其中8种的抑制效果优于脲酶抑制剂氢醌(HQ);浸提液能够抑制硝化作用的植物有25种,其中3种的硝化抑制效果优于双氰胺(DCD);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和忍冬科植物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既能有效抑制尿素水解,又能有效减缓NH+4的硝化,是尿基氮肥增效剂的最佳选择。研究还表明,夏枯草和金银花粉末在培养后的24~36 h脲酶抑制率最高,在培养后的14~21 d硝化抑制率最高,且抑制效果随粉末用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50.
本文对加入硝化抑制剂和硫磺的尿素肥料在我国三种水稻土旱作条件下的氮肥硝化作用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尿素中单加硝化抑制剂对三种供试水稻土旱作条件下的氮肥硝化作用均有抑制,但抑制的强度与土壤类型有较大关系;而尿素中同时加入硝化抑制剂与硫磺在pH为5. 16的红壤和pH 6. 05黄泥土上都表现出对氮肥硝化过程的抑制作用;硫磺对pH为7. 06的乌珊土上的硝化过程无抑制作用。本试验研究可为硝化抑制剂肥料和硫包尿素肥料的设计与使用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