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1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62篇
林业   74篇
农学   188篇
基础科学   141篇
  679篇
综合类   1387篇
农作物   95篇
水产渔业   633篇
畜牧兽医   321篇
园艺   135篇
植物保护   10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5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大豆生育期间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豆生育期内,土壤铵态氮含量与硝态氮含量变化相似,均为逐渐下降趋势。土壤基础肥力对土壤铵态氮含量具有决定性作用,种肥和追肥处理可以增加大豆生育期土壤铵态氮含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无明显影响。在大豆整个生育时期,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988**),而土壤铵态氮、硝态氮与碱解氮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2.
针对土壤悬液组分复杂以及单输入变量时电极预测精准度有限的问题,以提高离子选择电极预测土壤硝态氮含量精准度为目标,建立基于多参数融合的支持向量机(SVM)土壤硝态氮预测模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电极法测定土壤硝态氮的主要干扰因素进行排序,建立以主干扰因素及硝酸根电极检测电势的多参数融合SVM预测模型,并与传统Nernst模型和干扰因素全输入下的SVM模型作对比验证算法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电导率、温度与Cl -电极检测电势为影响电极预测硝态氮精准度的主要干扰因素;输入参数为硝态氮电极检测电势、土壤电导率、温度与Cl -电极检测电势时,SVM土壤硝态氮预测模型效果最优,与光学法测定结果回归方程的调整决定系数为0.98,平均绝对偏差为3.38 mg/L,均方根误差为4.51 mg/L,基于多参数融合的SVM预测模型可显著提高电极法硝态氮检测精准度。  相似文献   
993.
详述了峡口塘电站区域地壳稳定,水库渗漏,裂隙化岩体的变形特征,软弱夹层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勘探方法及研究思路,基本查清了不同工程地质问题的成因,规律及分布范围,为工程地质评价提供了依据,为设计提供了较详细的地质结论。  相似文献   
994.
多层水股射流在水垫塘内流场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孔采用上翘或下跌式、深孔采用下弯式布置所形成的表深孔上下差动出流,水股分层分散射流在水垫塘内的流动特征和各水股射流之间的干扰碰撞特性。选用非定常不可压缩流动的N-S方程和RNGk-ε紊流模型,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法,结合溪洛渡双曲拱坝水垫塘,对不同间距的多层二元射流进入消力池后的水流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水股间距对水垫塘底板的冲击压力的影响以及与流场、速度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5.
在冬小麦生长期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壤──作物系统中水分运动及不同形态氮素迁移转化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有机氮的矿化、铵氮的硝化与挥发、硝态氮的反硝化以及土壤吸附、作物吸收等多种影响因素,利用溶质扩散──对流方程模拟了冬小麦生长期田间水分、铵氮、硝态氮含量及其分布的变化。模拟模型计算结果与田间试验结果比较说明,数学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田间的实际情况。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灌水定额情况下,60mm/次的灌水量就能基本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而且几乎不造成深层渗漏。增大灌水定额,作物吸收水量的增加十分有限,却可能导致大量水的深层渗漏损失,溶解在土壤水中的硝态氮亦随土壤水往深层移动,作物吸收的氮量有所减少,并且随土壤水的下渗,硝态氮的深层渗漏损失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96.
玉米对土壤深层标记硝态氮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将15N标记的硝态氮注射于土壤剖面110cm处的田间微区试验法,在施氮和不施氮两种条件下研究玉米对深层累积硝态氮的利用程度。结果表明,对于试验土壤在施氮和不施氮的条件下,玉米对注射于土壤剖面110cm处15N标记的硝态氮的回收率分别为11.9%和6.7%;土壤耕层施用氮肥促进了玉米中下层根系的发育,提高了对深层标记NO3--N的回收率;在偏旱气候年份,土壤深层110cm处标记的硝态氮没有发生明显向下迁移,仅以标记区域为中心向上和向下扩散了20cm左右。研究结果还表明,通过植物利用土壤深层累积NO3--N,避免硝态氮进一步向浅层地下水迁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7.
土壤N循环模型,以北美和欧洲为代表的主要有18种。这些模型已广泛应用于研究与农业有关的硝态氮的流失、残留,化肥N的需求,土壤有机N的状态和气态N的释放,已形成了更为完整的种植系统模型。但没有一种模型囊括所有的功能,使用不当是当前的通病。分析N模型的准确度和模型的优点及其局限性,在于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具有一致性,模型趋向于重现总体趋势而不是每天的细节,使用模型要用当地数据进行模型校准和测试,最理想的是应用带有GIS性能的模型,或通过在模型和GIS之间人工移动数据,在GIS方式下使用,或使用网络模型。如果估价管理的影响,需要分析长期稳定的模拟结果,才能显示其作用以及其相对于生产者基本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8.
植物根系养分吸收性能与土壤养分、水分、pH值和温度等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又影响着近根微区(根际)土壤中养分的迁移和有效性.土壤中磷素在土壤中的迁移和吸收直接与土壤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999.
农田浅层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随机抽样法研究了麦田氮素的空间分布规律。从均值看,硝态氮在土壤0-20cm表层大量累积,20-40cm层锐减,下层变化减慢;土层中铵态氮含量低且表现出不同层次间的稳定性,小麦生长期间灌溉显著影响土壤中硝态氮的分布;与不灌水土壤样本相比较,灌溉大大降低了表层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土壤全氮0-20cm层明显高于20-40cm层。  相似文献   
1000.
桓台县高产农田土壤硝态氮淋失动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试验研究高产农田生态系统条件下N肥施用量和秸秆还田对土体硝态氮(NO3^--N)的时空分布动态结果表明,NO3^- -N含量在空间上随土壤深度而降低,这一相关关系可用Y=aX^b函数表达。小麦-玉米2季秸秆还田同单季小麦秸秆还田对NO3^- -N的动态影响较小,但相同施N量下未进行玉米秸秆还田0-40cm土层土壤中NO3^- -N含量偏高,土体NO3^- -N有淋失较强的趋势。土体NO3^- -N含量年度内波动大小与施N量密切相关,0-40cm土层土壤内NO3^- -N含量起伏最大,60cm土层以下相对稳定。各土层内NO3^- -N含量与施N量相关密切,这一相关关系影响到2m土层深度。土体中NO3^- -N含量周年内出现2次峰值和1次低谷,峰值出现在玉米和小麦收获后,低谷发生在小麦苗期-开花期土体养分大量吸收时期。9月下旬2m土层土壤NO3^- -N含量可高达10mg/kg,而且有淋失出2m土体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