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7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林业   3869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16篇
  390篇
综合类   1845篇
农作物   31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53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剂量对秃杉人工林进行施肥对比试验。观测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分析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剂量对秃杉人工幼龄林高、粗和蓄积生长量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施肥措施对秃杉人工林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年高生长增加34%,粗生长增加26%,蓄积生长增加35%。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不同郁闭度杉木林下套种秃杉试验,分析杉木与套种秃杉种间协调关系。结果表明:秃杉幼树在杉木的林冠下生长良好,杉木保留郁闭度控制在0.4~0.6之间时,秃杉的保存率、胸径、树高生长及保留杉木的胸径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53.
以黑龙江省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获取的调查数据,综合林分生长模型、动态规划模型等,以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为经济评价方法确定出落叶松大、中径材优化经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6地位级适合培育中径材,不同初植密度林分间伐3次就可以进行主伐;18地位级以培育大径材为主,密度4 400株/hm2的林分需要间伐5次,而密度3 300株/hm2的间伐4次就可以获得目的材种;20地位级也主要培育大径材,经过间伐45次后,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全部优化经营模式内部收益率均在15%以上。本研究为提高落叶松人工林经营水平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4.
秃杉大径级用材林抚育采伐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佩云 《林业科技》2011,36(2):38-40
结合国家林业行业标准《秃杉速生丰产林》编制的要点,对秃杉大径级用材林抚育采伐进行了专项调查和研究;结合具体实际培育过程,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培育目标、分区生长指标以及抚育采伐的原则、对象和范围,为秃杉大径级用材林的培育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5.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和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研究了透光抚育(全透光、半透光、未透光)对人天混红松林群落植物多样性(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的影响效果,并与天然次生林群落进行对比分析,定量评价了40年生人天混红松群落植物多样性的恢复效果。结果表明:全透光和半透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未透光群落增加了8.0%和24.0%,但较天然次生林群落却分别下降了18.2%~27.0%和6.1%~16.2%,半透光抚育更有利于该群落物种丰富度的恢复;全透光和半透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较未透光群落提高了3.38%和20.8%,与相应天然次生林群落的变化幅度分别为-8.70%~8.66%和6.69%~26.98%,也是以半透光抚育方式恢复效果好;全透光、半透光和未透光群落的物种均匀度相近(变化幅度在0.02%~10.7%之间),但三者与天然次生林群落有较大的差异性(变化幅度依次为-5.2%~18.2%、4.9%~30.8%和-5.2%~12.6%),半透光抚育群落物种均匀度最高。  相似文献   
56.
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工林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但由于长期沿用传统粗放的管理方式,使得我国人工林质量低下,生态功能较差。本文介绍了中国人工林的现状,分析了中国人工林存在的问题,如病虫害严重、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7.
为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植被油松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季节性规律,选取砒砂岩区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的春、夏、秋3个季节分别采集林木根际土,探究季节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养分转化相关酶、土壤速效养分、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砒砂岩区油松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养分转化相关酶活性变化规律均为夏季>秋季>春季,与土壤有效养分变化规律相反,其中土壤碳、氮和磷的有效养分含量均在夏季最低,且夏季显著低于春季。夏季和秋季土壤养分转化相关酶向量长度显著高于春季,土壤养分转化相关酶向量角在春季大于45°,而在夏季和秋季小于45°,表明土壤微生物在春季受到磷元素限制,夏季和秋季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受到碳元素和氮元素限制。在不同季节土壤化学性质受到真菌、革兰氏阳性菌和放线菌的影响,通过RDA结果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很好的解释了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其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对土壤化学性质的累计解释率分别为80.69%、82.22%和83.67%。综上,油松人工林微生物对养分的调控主要依赖于真菌、革兰氏阳性菌与放线菌,结合土壤养分转化相关酶向量长度和向量角...  相似文献   
58.
张龙 《现代园艺》2023,(2):47-49+52
阐述人工林发展的意义、人工林未郁闭前发展过程和未郁闭前管理必要性,探索人工林郁闭前的经营管理技术措施方式,总结和推广管理经验,以促进人工林发展,提升林木质量。  相似文献   
59.
对20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进行5种不同强度的疏伐,伐后郁闭度分别为0.4(T1),0.5(T2),0.6(T3),0.7(T4),0.8(T5),后在其林下套种肉桂(Cinnamomum cassia),形成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研究其不同混交模式林分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碳素含量大小排序为乔木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土壤层,分别为(475.96±13.59)、(469.64±2.41)、(443.34±2.04)、(425.94±2.03)、(21.10±0.35)g/kg。乔木层中马尾松各不同处理平均碳素含量排序为T1T4T3T5T2;肉桂平均碳素含量大小排序则为T2T4T1T3。在5个不同处理中,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序列均表现一致:乔木层土壤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碳储量随着林分郁闭度增加而增加,而灌木层、草本层以及土壤层碳储量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5个不同处理中,以马尾松纯林的碳储量高于其它4个不同混交;马尾松肉桂以1∶5.4比例混交时,总碳储量在混交林中最大,达117.32t/hm2,且乔木层大于纯林,林分固碳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0.
随着海南桉树人工纯林造林面积的日益扩大,桉树的病虫害危害日益严重。该文介绍了目前海南桉树人工林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相关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