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4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林业   3869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16篇
  390篇
综合类   1842篇
农作物   31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53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在小陇山麻沿林场选择有代表性的中幼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设置1 000m×30m样带,在样带内随机布置了12个20 m×20 m标准地,按株数设计3种(15%、25%、35%)间伐强度,0.0%为对照,3次重复;运用SVMS软件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结构特征和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3种强度间伐后,油松在树种组成中的比例下降,一些阔叶更新树种在树种组成中的比例随间伐强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25%强度间伐后林分中漆树分布株数是对照的2.5倍,35%强度间伐后林分中锐齿栎分布株数是对照的3.5倍;除15%间伐强度平均林层数高于对照外,25%和35%间伐强度平均林层数低于对照,间伐后上层分布树种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多;15%强度间伐后林分水平分布格局没有发生变化,25%和35%强度间伐后林分水平分布从随机分布转变为聚集分布状态;3种间伐强度间伐后林分平均混交度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68%、31.86%和58.10%,表示林木个体竞争大小的大小比数分别为0.497 8、0.4914、0.490 0,比对照(0.498 5)减小了,表示林木生长空间大小的开敞度分别是0.323 0、0.327 0、0.367 0,高于对照(0.2730);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林分混交度增加,从零度混交变为弱度混交,林木个体间竞争减弱,林木生长空间扩大,从不足到基本充足。间伐1a后天然更新幼苗数量分别是对照的6.0、12.5、13.1倍,间伐增加了天然更新能力,增强了林分活力。3种间伐强度中,15%间伐强度对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证明,小陇山林区中幼龄期的油松人工林宜采用25%到35%间伐强度能有效改善林分结构、调整树种组成,增加林分活力;通过多次合理间伐强度措施的实施能有效促进林分向复层、异龄、混交林演替,为油松中幼龄人工林结构化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栓皮栎是壳斗科栎属的高大乔木树种,是最重要的经济树种和用材树种之一。它的树皮(栓皮),也叫软木,具有比重小、弹性好、浮力大,不透水、不透气,耐酸、耐碱,绝缘,保温、隔音及不易与化学药品起反应的优点。经过加工可制成软木砖,软木纸等多种制品,用于医药、食品、建筑等方面,是国家不可缺的重要原料。  相似文献   
63.
介绍了该虫害在新疆各地区的为害特点、调查方法及防控措施等,为尽快控制其危害,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64.
[目的]通过对比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去除与保留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特征,探讨林下植被管理对杉木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配对试验设计,对8块样地进行林下植被保留(UP)和林下植被去除(UR)2种处理,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和5种水解酶活性,计算土壤养分-酶化学计量比,并进一步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结果]林下植被去除显著降低土壤腐殖质层、0~5 cm、5~10 cm土层的含水量(SWC)、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养分含量,也抑制了0~5、5~10 cm土层的半纤维素酶(CB)和亮氨酸基肽酶(LAP)活性,林下植被去除与保留均对酸性磷酸酶(AP)活性影响不显著。5种土壤水解酶活性以及化学计量比与SWC、SOC、TN、TP、有效氮和养分化学计量比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且土壤的C、N、P水解酶活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ln(BG+CB)/ln(NAG+LAP)、ln(BG+CB)/ln(AP)和ln (NAG+LAP)/ln(AP)分别与土壤C/N、C/P和N/P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林下植被去除降低了土壤水分、全量养分、有效养分含量和酶活性(CB、LAP),且土壤水分、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与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关系极为密切,这些指标可能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65.
66.
基于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隐蔽性、潜伏性、连续性和反复性,防控任务必然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从长远来看,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在短期内将会有增加,因为人工林面积持续增加,但新的宜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将更为低下。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与交流将不断加强和频繁,而我国的木材需求对外依存度很高,但目前的进口原木并未能在口岸得到全部、及时、有效的检疫处理,因而外来入侵生物将会加剧。此外,经济林和荒漠灌木林  相似文献   
67.
以青杨人工林为施肥研究对象,设置3种肥料和3种不同施肥方式,研究施肥对青杨人工林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对青杨高生长量影响最大的是尿素和磷酸二铵1∶1混合穴施,2年最大生长量为2.47 m;对青杨胸径生长量影响最大的是复合肥料放射沟施肥法,2年生长量最大为3.86 cm;各处理对青杨冠幅生长量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青杨人工林最佳施肥方式是复合肥放射沟施法。  相似文献   
68.
以30年前进行过带状皆伐带的保留带对采伐带内栽植形成的红松纯林、落叶松纯林、水曲柳纯林、云杉纯林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皆伐带中间和边缘及保留带中间的土壤进行的分析,研究人工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水曲柳中间的容重比天然林的高外,其余林下土壤的容重有所降低,降低幅度最大的是红松,影响最小的是云杉;红松人工林对于土壤孔隙的改良情况最佳,云杉的改良情况最差。  相似文献   
69.
本文根据最新二类调查结果对汶川县人工林资源组成,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汶川县人工林存在的问题,提出人工林的经营对策,为汶川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设区的国家森林城市数量和占比均居全国前列,村屯绿化基本实现全覆盖,人工林面积、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生态改善程度均冠全国之首——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山清水秀生态好,为广西赢得盛誉。2019年,广西共有16个市、县、单位上榜“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包括了梧州市等4个城市、南丹县等8个县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