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9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林业   90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157篇
  479篇
综合类   904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94篇
畜牧兽医   282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59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水分淋洗下菜园土壤各形态锌的迁移转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室内模拟降雨淋溶土柱的方法,研究了经过1年降雨的淋溶后,菜园土壤垂直方向上各形态锌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锌的大多数形态很难随水分运动发生迁移,~年的降雨至多能使占总量0.57%的水溶态锌发生淋溶损失。水分淋洗和施磷锌平均能使分别占总量3%和4%的难溶态RES—Zn和OX-Zn向易被植物利用的EX—Zn、CABS—Zn和OM—Zn形态转化。随施锌量的增加,土壤锌的有效性指数增加30%~78%.有效锌总量增加3.12~10.07mg/kg。当施磷50mg/kg时,土壤Zn的有效性指数增加3%~28%,有效锌总量增加0.04~0.28mg/kg,磷锌在土壤中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抗生素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及生态毒理效应已成为各国土壤学、植物学、环境科学和食品科学等领域学者及政府关注的热点。阐明抗生素及其复合抗性污染物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毒理学机理,对管控生态环境风险及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土壤-植物系统中抗生素的迁移转化规律,抗生素/抗性细菌/抗性基因的生态风险以及复合抗性污染物阻控消减技术的研究进展。本综述可以为土壤-植物系统中抗生素抗性污染风险的管控和消减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03.
水蚀条件下土壤初始含水量对黄土坡地溶质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蚀条件下坡地水分溶质迁移规律对农业生产和水土资源保护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1.3%,5.7%,9.7%,14.2%和18.9%共5个含水量坡地土壤PO3-4、K 和Br-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溶质流失量和流失率均随土壤初始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径流中溶质平均浓度与前期含水量呈抛物线关系,1.3%含水量坡地平均浓度均高于5.7%和9.7%坡地,18.9%含水量坡地最高.溶质在土壤剖面的垂向迁移量由大至小依次为:Br->K >PO3-4.前期含水量越低,非吸附性的Br-向较深土层的入渗量越大.K 和PO3-4的质量传递系数Km均随土壤初始含水量增加而增加,Br-和K 的Km较大,PO3-4的Km最小.基于对流一弥散理论的质量传递系数Km可以反映非吸附性Br-随地表径流迁移的特征,但不能够反映土壤侵蚀对吸附性K 和PO3-4地表流失的影响.避免在雨季里喷施大量速效肥料,可以有效地减少养分,尤其是吸附性养分的地表流失.  相似文献   
104.
农田土壤氮素迁移是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过程。通过综述近期在区域有机氮迁移以及稳定性同位素和模型研究方法方面的进展,指出:我国有机氮源的氮素损失在人口稠密和养殖业发达的区域已经成为非点源污染的重要来源;小流域氮素输出中可溶性有机氮是一个重要组成,其输出过程受气候以及人为引起的植被、土壤及水文过程的变化的影响;稳定性氮氧同位素可以识别水体中陆源氮污染物的分布;基于GIS的过程模型可以定量分析区域氮素迁移的数量及其环境效应。进一步提出了目前需要加强农田有机氮迁移过程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发展基于稳定性同位素的区域氮素迁移定量方法,建立稻田生态系统和水旱轮作系统的氮素迁移定量评价模型,并归纳了减少面源污染的区域氮素迁移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5.
六叉河小流域农田土壤中磷下渗迁移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我国东部江淮丘陵地区典型小流域——六叉河流域为实验区,以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旱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原位监测了作物整个生长期中,不同磷肥条件下,磷在旱地壤中流中水平空间差异、时间动态与土壤垂直差异上的动态迁移规律。结果发现:在雨量丰沛、地下水位接近地表且土壤水分饱和度高的六叉河流域,旱地壤中流流量丰富且流量变化与降雨分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同步反应性。在0.5和1m深处,壤中流中总磷(TP)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566和0.269mg·L-1,远远超出相邻水体(巢湖)中磷浓度的控制要求。在水平空间、垂直剖面以及时间动态上,不同磷肥处理条件下壤中流中磷的迁移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与磷肥处理水平不相关。壤中流中TP和PO4-P浓度同降雨特征(降雨量/频率)密切相关,雨期浓度低,而干旱期则相对较高。监测证实,在六叉河流域,由于土壤表层(0~1m)中的磷含量较高,丰富的降雨-壤中流过程极易推动土壤磷传输。因此,除了地表径流传输控制外,如何有效抑制壤中流中的磷迁移对该区域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06.
李克玉 《云南农业》2005,(10):15-15
稚鳖饲养要求技术管理水平高,必须采取一套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提高稚鳖的成活率。由于鳖的繁殖期较长、稚鳖的出壳时间也不一致、个体大小不一,每年秋后稚鳖孵出不久,有的还没能摄食生长就已进入冬眠期。由于刚出壳的稚鳖体小(一般4g左右)幼嫩、觅食能力差、抗病较弱,不少养殖  相似文献   
107.
指出在英语教学中重视两种语言文化的对比,可以加深印象,从而对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特色都会了解得更具体,不仅可以推动外语学习,也相应地提高对本族语言、本族文化的认识,更好地促进语言交际。  相似文献   
108.
语言迁移现象会在语言学习的各个方面发生,正迁移对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负迁移则有阻碍作用。写作教学是外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和薄弱环节,更容易发生负迁移。运用对比错误分析方法,对中国学生写作时容易发生的汉语负迁移现象进行了分析,试图对我国英语写作教学的改进提供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09.
针对新疆地区大面积盐碱地垦区土壤剖面多呈层状且砂质夹层较多的特点,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蒸发条件下不同层位夹砂层土壤剖面盐离子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砂质夹层对离子运动有较大影响。与均质土相比,层位较低的砂层可以促进盐离子向土表迁移;层位较高的砂层能有效延缓盐离子向土表迁移的速度,并可降低土表盐离子的含量,使得更多的盐离子滞留于砂层以下土壤及土、砂界面处,尤其N a+更是如此;砂层层位越高,其对离子向上迁移的抑制作用越强。最后用回归分析法求得了砂层对C l-和N a+起抑制作用的相对临界层位。  相似文献   
110.
以显像管玻壳铅尘为对象,通过测定铅在不同深度的土壤中各种形态的含量,系统地研究了玻壳铅尘在土壤中的形态及其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为农业铅污染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