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8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免疫抑制是指动物免疫系统受到损伤,导致机体暂时性或持久性地发生免疫应答障碍。致病因素主要是通过损伤动物机体免疫器官或免疫组织细胞,抑制或者阻断病原呈递,诱导免疫细胞凋亡,抑制免疫细胞、免疫因子及抗体的形成等方面而造成免疫抑制。猪群发生免疫抑制的主要表现为:商品猪发病不断,死亡率较正常水平明显偏高,猪群抗病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2.
1水貂病毒性肠炎细胞培养灭活疫苗 水貂病毒性肠炎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系是用水貂肠炎病毒强毒株经组织细胞培养后,收获细胞培养物,加入甲醛灭活,加入佐剂和稳定剂制成。该苗为淡红色混悬液,静置时上部为液体澄明,下部为少许褐色沉淀。一般保存于2-8℃的干燥阴暗处,保存的有效期为6个月。用于预防水貂、狐、貉等犬科、鼬科动物的病毒性肠炎,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预防接种应于貂、貉、狐仔畜分窝后2-3星期进行。疫区未发病的动物群可行紧急接种。皮下注射为水貂每只1毫升,种貂可在配种前20天再接种1毫升。  相似文献   
13.
张念慈  杨广智 《水产学报》1981,5(2):111-120
以草鱼吻端组织为材料,经体外培养建立了一个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混合的细胞株,后又从中分离出一个上皮样细胞亚株,分别定名为ZC-7901和ZC-7901S1。对两株细胞进行了基本生物学特性的测定,染色体数目和经长期传代后染色体数目稳定性的分析。实验表明,两株细胞为草鱼正常二倍体(2n=48)细胞株。  相似文献   
14.
前沿科技     
英科学家用牙龈细胞培育出新牙英国的研究人员提取成人牙龈组织细胞,将其与取自老鼠的另一种细胞结合,成功培育出一颗新牙。他们表示,将来某一天,牙医有可能为缺牙患者换上这种新牙齿。研究人员表示,下一步将是找到可轻易获取的人类间质细胞资源,并培养出足够的细胞,使之成为能够应用于临床的有效技术。(中国日报网)  相似文献   
15.
内毒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多种疾病包括大肠杆菌病致病的根本原因,能介导多种细胞,特别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使其合成和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再通过旁分泌或体循环作用于其它组织细胞,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者导致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虽然现在预防和治疗内毒素损伤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但还没有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而作为天然物品的中药,有很多种类可以抗内毒素损伤,并且具有低毒低副作用等优点,有可能成为今后防治内毒素损伤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速冻甜玉米粒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是将经过预处理的甜玉米粒放在-30℃~-40℃的速冻机内,使其组织内部的水分快速冻结,形成的冰晶直径小于100微米,并且均匀地分散在整个组织细胞中。这样就不会破坏细胞壁,解冻后汁液流失少,能较大程度地保持嫩甜玉米粒的色、  相似文献   
17.
在鲮鱼、黄鳝的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中,光镜下常见到被伊红染成淡红色的粗大圆形颗粒,称为嗜伊红颗粒。我们在尼罗罗非鱼的肾组织研究中,也见到同样颗粒。出现这种颗粒究竟是否为正常生理现象,其结构实质是什么以及有何生理意义,目前仍不清楚。为此,我们采用显微观察结合酶组织细胞化学的先进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矾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制用生物技术开发应用紫杉,银杏,三尖杉,粗榧等几种药用裸子植物的研究意义及概况,并对应用进展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湿疹又名湿毒。是皮肤表皮组织细胞和真皮(乳头层)对致敏物质刺激所引起的一种过敏性炎症反应。临床以患部皮肤发生红斑、丘疹水泡、脓疱、糜烂、结痂及癣屑等皮损,并伴有热、痛、痒症状为特征,多发生在春夏季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白背三七干叶和组织细胞中生物碱含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二极管阵列方法对甲醇相提取液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白背三七干叶中的倒千里光碱含量为11.73微克/克,而组织细胞中检测不到此生物碱。白背三七的2种活性成分为绿原酸(CHA)和二咖啡酰奎宁酸(DCQA),且含量为愈伤组织悬浮细胞干叶,愈伤组织中CHA和DCQA的含量分别为0.85毫克/克和1.7毫克/克。表明,与白背三七干叶相比,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减少有害生物碱含量,并提高有效生物活性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