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1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5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食用型羽衣甘蓝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新型蔬菜,已成为饭店、宾馆首推的绿叶保健蔬菜。嘉兴市经过探索与实践,实现了羽衣甘蓝一年三茬、一茬多收生产栽培,667 m2年产量达到4000kg,产值4万元。从栽培设施、管理技术、采摘包装等方面进行技术集成,介绍食用型羽衣甘蓝安全高效周年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2.
以芸薹属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甘蓝为父本和羽衣甘蓝为母本,在回交转育进程中,对两个回交世代的结籽率、杂种亲本的染色体行为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结果表明,在回交进程中,BC2代杂种杂交结籽率高于BC1代,分别为66%和23%且方差分析达到显著水平。在减数分裂中,BC2代杂种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正常配对比例高于BC1代,分别为70%和43.63%;异常配对母细胞比例BC2小于BC1分别为14.55%和36.36%。  相似文献   
43.
以野生型、BoEXPA2基因过表达和BoEXPA2基因抑制表达的羽衣甘蓝为试材,采用无机试剂NaCl、蔗糖(sucrose)和甘露醇(mannitol)分别设定低浓度和高浓度NaCl(100 mmol·L-1和200 mmol·L-1)、蔗糖(150 mmol·L-1和250 mmol·L-1)和甘露醇(200 mmol·L-1或400 mmol·L-1),分析在不同的胁迫下3个株系种子萌发情况,并测定各基因型不同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及BoEXPA2的表达,以期探讨羽衣甘蓝BoEXPA2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生物胁迫下,与野生型种子相比,BoEXPA2抑制表达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降低,而BoEXPA2过表达系的发芽率显著提高。在干旱胁迫和盐胁迫下,3种基因型种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有增加,但是BoEXPA2过表达株系种子的SOD、POD、CAT ...  相似文献   
44.
本文分析比较了遗传来源不同的8对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黄籽和黑籽羽衣甘蓝成熟种子种皮中的叶绿素、类黄酮、花色素、黑色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黑籽种皮的叶绿素、类黄酮、花色素、黑色素含量均高于相应的黄籽,黄籽与黑籽种子色泽的差异与种皮中类黄酮、花色素和黑色素的含量不同有关,这与甘蓝型油菜的表现相同,而叶绿素含量却与甘蓝型油菜相反。  相似文献   
45.
蓝兴国  李晓屿  杨佳  李玉花 《园艺学报》2013,40(12):2472-2478
 ARC1 是植物特有的一类含有U-box/ARM 结构域的蛋白,在芸薹属植物自交不亲和 (self-incompatibility,SI)信号转导中起着正向调控因子的作用。将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BoARC1 编码区的序列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14b 上,通过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构建pET-14b- BoARC1 表达质粒;将获得的阳性表达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pLysS 中,利用IPTG 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 结果显示,在分子量69 kD 处有BoARC1 蛋白特异性地诱导表达;利用Ni2+-NTA 树脂通过亲和层析的方法获得BoARC1 融合蛋白。在泛素激活酶(E1)、泛素结合酶UBC7(E2)和泛素 体外泛素化反应后,通过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显示出BoARC1 融合蛋白能够将底物进行多泛素化修饰; 当U-box 中保守位点第323 位Pro 突变为Ala 或其他泛素化组分缺少时,底物不能被泛素化修饰。  相似文献   
46.
试验以羽衣甘蓝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钾肥)随机区组法设计。共设计4个处理,分别为A(0.66%)、B(0.69%)、C(0.73%)、D(0.77%),以清水为对照,研究钾肥对羽衣甘蓝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钾肥使用浓度的增加,叶片组织的总含水量依次增大,但是都低于对照;可溶性糖的含量随使用钾肥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细胞膜透性与丙二醛含量的测定结果表现出的变化并不明显,仅能说明细胞膜透性测定中C处理能增强抗寒性。而丙二醛含量的测定中,A和D处理能增强抗性。  相似文献   
47.
羽衣甘蓝又名绿叶甘蓝.十字花科芸薹属.既可观赏又可食用. 1.育苗工具 为了便于在育苗期集约化经营管理,在现代化连栋棚内采用宽27.9厘米,长54.4厘米,高3.3~5.5厘米的128孔或200孔的国际标准泡沫板育苗.  相似文献   
48.
黄籽白菜型油菜和黄籽甘蓝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是解决现有甘蓝型油菜黄籽不稳定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以黄籽白菜型油菜和黄籽羽衣甘蓝进行种同杂交,通过子房离体培养克服种间杂交的不亲和型,并对授粉后取材时间和子房培养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羽衣甘蓝和白菜杂交结籽率有一定差异;授粉后10-17d取材进行子房培养都是有效的,其中15d左右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9.
为促进浙江嘉兴地区羽衣甘蓝产业的发展,筛选出适合在嘉兴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耐抽薹的食用羽衣甘蓝品种,作者对5个羽衣甘蓝品种的植物学性状、生育期、产量、品质等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冬宝和维塔萨作为可食用羽衣甘蓝品种,整体长势较好,采收期长,产量较高,口感较好,可在嘉兴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0.
羽衣甘蓝切花大棚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羽衣甘蓝为十字花科甘蓝属,又名叶牡丹,原产于西欧,在我国近年已得到大范围的栽种,华中、华南、华北等地区均获得成功。羽衣甘蓝切花作为新兴的切花品种,其花形独特,颜色多样,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