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1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411篇
林业   1289篇
农学   288篇
基础科学   745篇
  904篇
综合类   2808篇
农作物   181篇
水产渔业   363篇
畜牧兽医   1163篇
园艺   160篇
植物保护   188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271篇
  2015年   303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370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463篇
  2010年   390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386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草地是可再生自然资源,在适度利用的情况下可以自我更新。由于不合理的利用方式致使草地退化严重,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极为严峻的生态问题之一。本文在对草地利用方式综述的基础上,从放牧强度、放牧制度,以及割草强度、割草时间上,归纳了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群落特征造成的影响,探讨草地群落对利用方式的响应趋势,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证明了合理的利用方式是草地群落可持续利用及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92.
抚育间伐对红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红松人工林45a的定位观测数据,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抚育间伐能促进红松人工林平均胸径的生长,提高大径材的比例,缩短大径材的培育年限。2012年极强区林分平均胸径达到35.8cm,大径材株数比例达到90.32%。适度地抚育间伐能提高林分活立木蓄积量连年生长量,过度地抚育间伐降低了林分活立木蓄积量连年生长量。林分自然稀疏强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少,极强区枯损率最低,仅为0.125%。抚育间伐能提高林分总蓄积量。2012年中度区林分总蓄积量最大,为603.991 5m3/hm2。极强区大径材蓄积量最大;强度区大径材株数最多,中度区次之。综合考虑,中度区最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3.
对兴安盟北部林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对林木的胸径生长、材积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充分了解不同抚育强度条件下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结构变化,认识林木个体与群体和林分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联系的作用规律,从而可以借助于人为措施合理调控经营密度,优化林分结构,使林分内个体间由于对生活因子的争夺而产生的相互抑制作用达到最小,以期获得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4.
1遗传因素蛋壳质量是育种计划中一直受到重视的因素,它具有中等遗传力,与产蛋量、蛋重呈遗传负相关。一般而言,白壳蛋的蛋壳厚于褐壳蛋,而褐壳蛋的蛋壳抗破碎性能好,具有良好的蛋壳强度。蛋壳强度低、破损率高在刚刚开产的青年蛋鸡和老龄蛋鸡中发生较多。后备母鸡在达到性成熟时  相似文献   
995.
黑色防火技术应用虽然不太广泛,但其在低强度火特别是荒山火的扑救和火场自救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以下主要以本地山火发生的特点为参考,结合黑色防火技术与应用原理,通过多方面分析来探讨其可行性。一、山火隐患分析根据古浪县历年火灾统计,山火的发生次数远远大于林火,上年度至今的林火档案显示,大多数都是  相似文献   
996.
采用电渗透脱水技术作为污泥热干燥的前处理技术,考察了电渗透脱水后污泥含水率以及干燥方式对热干燥过程中污泥粘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渗透脱水技术有效降低了污泥的粘壁强度.当采用间接干燥时,电渗透脱水后阴阳两极的污泥粘壁强度分别降低了64.5%和92.0%;而采用直接干燥时,电渗透脱水后阴阳两极的污泥粘壁强度则分别降低了69.2%和92.0%.电渗透脱水后,污泥含水率是影响污泥粘壁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污泥电渗透脱水之后,阴极的污泥粘壁强度先随含水率的降低逐渐增大,当污泥含水率降至60%时,污泥的粘壁强度达到最大,之后反而开始减小;而阳极的污泥粘壁强度却接近0.相比间接干燥方式,电渗透脱水后直接干燥方式可降低污泥的粘壁强度.直接干燥方式下,阴极的污泥粘壁强度约为间接干燥下的0.87倍;而阳极的污泥粘壁强度接近0.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为优化柠条联合收获机切割过程中的平茬参数,本文研究了不同平茬位置与不同生长年限柠条茎秆的生物力学性质。[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分别对柠条茎秆样本进行拉伸与剪切试验。[结果]试验测得柠条茎秆的抗拉强度均值为138N·mm~(-2),柠条茎秆的抗剪强度均值为35N·mm~(-2);柠条茎秆的拉伸断裂强度与平茬位置和生长年龄都密切相关,且生长年龄对其试验指标的影响比平茬位置对其的影响要大,随生长年龄的增加,柠条茎秆抗拉强度升高;柠条茎秆的抗剪强度与生长年龄相关,而与柠条的平茬位置关系不大。[结论]在柠条联合收获机平茬作业时,应当首先考虑柠条的生长年龄,其次考虑平茬位置。本研究为柠条联合收获机的设计与作业条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石剑  李浩 《河北农机》2019,(10):120-121
通过分析闪电定位仪所取得的2012~2017年浙江省绍兴市夏季(6月~8月)地闪资料,初步研究其地闪特征。在夏季,地闪以负闪为主,占总闪的94.7%,平均地闪强度是31.407kA,总闪次数在7月份最为频繁,负闪、总闪的变化趋势并无差异。而闪电的日变化较为明显,主要为单峰形式,其中17时是负闪与总闪的峰值期,正闪除17时有一个峰值外,在19时还有一个次峰值,该地区夜间地闪次数迅速减小;午后至傍晚是闪电多发时段。全市大部分地区地闪密度大于1次/(㎞2.a),地闪高发区主要分布在全市西部和南部,绍兴地区的雷电活动与其气候、地形条件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9.
不同降雨强度下旱地农田氮磷流失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阐明旱地农田径流氮磷流失规律,以种植空心菜的旱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式,设计10、15、25 mm·h-1三个降雨强度,研究不同雨强下旱地氮磷流失特征和径流拦截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降雨量条件下,旱地径流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10、15、25 mm·h-1雨强下产生的径流总量分别为197.07、381.92、649.45 m3·hm-2,对应的径流系数分别为0.20、0.38、0.65。总氮(TN)浓度变化随产流时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明显,氮的流失形态以硝酸盐氮(NO3--N)为主;TN流失量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10、15、25 mm·h-1雨强下分别为0.67、2.48、9.74 kg·hm-2。总磷(TP)流失浓度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降低,流失过程相对平缓,磷的流失形态以颗粒态磷(PP)为主;10、15、25 mm·h-1雨强下TP流失量分别为0.061、0.050、0.030 kg·hm-2。通过田间沟渠水位的管控,可有效减少TN的径流排放,不同雨强下减少比例分别为100.00%、63.56%、33.98%。研究表明,氮的拦截是控制旱地面源污染的重点,在拦截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选择污染负荷较高的时段可有效提高面源污染拦截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明有机种植模式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太湖地区有机与常规种植模式下稻麦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农田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的动态变化特征,并运用温室气体增温潜势(GWP)和排放强度(GHGI)进行温室效应估算。结果表明:在稻麦轮作季,有机与常规种植模式下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整体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稻季,有机种植土壤CH_4排放总量为195.56 kg·hm~(-2),显著高于常规种植(119.77 kg·hm~(-2)),而CO_2和N_2O排放总量与常规种植无显著差异;在麦季,有机种植土壤CO_2、N_2O和CH_4排放总量分别为12 554.92、1.44 kg·hm~(-2)和7.02 kg·hm~(-2),常规种植土壤分别为8 096.61、2.67 kg·hm~(-2)和6.74 kg·hm~(-2)。稻季有机种植土壤温室气体GWP和GHGI显著高于常规种植,而在麦季常规种植较高。在整个稻麦轮作季,有机种植模式下温室气体GWP和GHGI分别为6 501.69 kg CO_2-eq·hm~(-2)和0.44 kg·kg~(-1),显著高于常规种植模式(4 745.38 kg CO_2-eq·hm~(-2)和0.37 kg·kg~(-1))。有机种植模式在稻季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无明显优势,但是有利于麦季农田土壤温室气体的减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