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385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12篇
  218篇
综合类   480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选择淮南典型煤矿复垦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菜地、玉米—小麦地、林地和荒地)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调查了其腐殖质组成特征与重金属污染状况并探究两者间关系,为修复矿区复垦土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土壤腐殖质含量、腐殖化程度和稳定性依菜地 > 玉米—小麦地 > 林地 > 荒地的次序从最佳向最差过渡。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胡敏素(HM)的组成不同,HM各组分有机碳含量为HMr > HMi > HMc;且施用有机肥土壤较不施肥土壤中HM各组分的含量明显增加。复垦区土壤中Cu和Cd含量均高于土壤背景值,Zn含量低于土壤背景值,土壤处于轻度污染状态。施用有机肥提高复垦土壤肥力的同时,需控制有机肥中重金属含量,以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32.
从土壤腐殖质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解吸作用和吸附机制三方面,综述了近期的研究状况和最新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以促进吸附-解吸作用研究的继续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3.
红壤复合胶体腐殖质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成达 《土壤通报》2000,31(1):21-23
对闽北6个样品测定结果表明,红壤复合胶体中C、N含量较高,其腐殖质的C/N和HA/FA、胡敏酸的芳构化度和腐殖质氧化稳定性系数均较重组小,而松结合态/紧结合态腐殖质的比值则较大.这些特性有利于土壤养分保存与供应和改善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34.
常绿阔叶林迹地经营不同人工林类型使土壤容重增加了0.06~0.31g/cm3,土壤毛管孔限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限度分别降低了4.59~7.21百分点、3.95~10.98百分点、11.54~16.32百分点。6种森林类型土壤腐殖质、全N、全P含量均为A层高于B层,其中土壤腐殖质、全N平均含量顺序为:木荷与杉木混交>鹅掌楸与杉木混交>常绿阔叶林>杉木>鹅掌楸>马尾松。土壤腐殖质与土壤全队总酚含量之间,全N与总酚含量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0.892、0.883,达权显著相关。6种森林类型中除马尾松林地土壤腐殖质HA/FA<1外,其余5种森林土壤均为HA/FA>1。木荷与杉木混交、鹅掌楸与杉木混交林土壤肥力明显好于单一树种栽培,而且有效地抑制了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35.
在三江平原布置长期试验,研究连年施用有机肥后土壤腐殖质变化及其对白浆±Fe、Mn、Al形态转化及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牛粪后土壤腐殖质含量升高,且以松结态腐殖质的增长为主;土壤的DTPA提取态和有机络合态Fe、Mn、Al含量上升,使土壤有效态磷含量上升。因此,生物措施是治理白浆土,促进土壤磷素养分有效性上升,增大土壤缓冲容量和抗逆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6.
施用化肥对土壤腐殖质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张奇春  王光火 《土壤学报》2006,43(4):617-623
应用红外光谱法和^1H-NMR波谱法初步研究了不同配施化肥处理条件下HA和FA的化学基团组分,并探讨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腐殖质化学基团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施化肥的处理明显影响了土壤腐殖质分子的结构和含量变化。施用化肥有利于HA结构的年轻化、简单化,其影响效果为平衡施化肥(NPK)〉不平衡施化肥(PK)。^1H-NMR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施化肥处理FA样品的谱图形态非常相似,出峰位置基本相同。长期平衡施化肥(NPK配施)FA中碳水化合物的H及其它与O、N相连的C上的H的相对含量较高,而长期不施N(施PK)处理FA中烷基链烃中的H相对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37.
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结合态腐殖质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结合态腐殖质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制度主要影响松结态腐殖质碳含量,对稳结态和紧结态的影响较小。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土壤有机碳和结合态腐殖质碳表现为以递减速率持续上升;不施肥和单施常量NPK化肥则造成土壤有机碳和结合态腐殖质碳不断降低,其下降速率亦表现为递减。在试验的不同阶段,土壤有机碳的亏损或盈余向结合态腐殖质碳分配比例的变化态势各异,不施肥处理随时间的延长渐增,而施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化肥则呈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38.
蛞蝓,俗称“鼻涕虫”,属腹足纲动物。成体长约25 mm,分头、躯干、足3部分,肉体外露,柔软而无外壳,雌雄同体。蛞蝓身体长而圆,体表有粘液,头上长有长短触角各一对,眼睛长在长触角上,背淡褐色或黑色。蛞蝓是一种对农业有害的动物,其通常生活在阴暗潮湿的腐叶、泥土或垃圾堆等多腐  相似文献   
39.
《林业科学》2021,57(2)
【目的】模拟研究不同强度的可燃物处理对大兴安岭地区典型森林的火行为影响,为开展可燃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9年火险期,分别对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林、白桦林、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等天然林和兴安落叶松与樟子松人工林进行可燃物调查和清理。每种林型分别设置3块样地(20 m×20 m),每块样地再分别设置4块小样地(10 m×10 m)。对每块样地进行林分结构调查,然后对4块小样地分别进行可燃物处理,包括割除枯死灌木和草本、清理枯枝和地表凋落物等。按可燃物处理程度分为未处理、低、中和高强度处理4个等级。低强度处理后林内无易燃及枯死灌草、地表无大型可燃物(10 h),可燃物梯最小高度为3 m,中强度处理后倒木、灌木及小乔木全部清除,高强度处理后地表存留可燃物不会支持火的持续燃烧和蔓延。调查可燃物处理后的可燃物空间分布。利用可燃物特征分类系统(FCCS)分别模拟各林分在火险期内一般天气情景和干旱情景下的火行为。一般天气情景下,模型输出的指数包括地表火蔓延速度、火焰高度和火强度指标;干旱情景下,模型输出指数为潜在地表火(火强度、火焰高度和蔓延速度)及潜在树冠火行为(树冠火发生指数、蔓延指数和蔓延速度指数)。【结果】模拟结果显示,低强度可燃物处理后,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和人工林地表火蔓延速度分别降低51.6%和42.8%,火焰高度分别降低33.6%和39.4%,平均火强度分别降低22.8%和34%;而兴安落叶松白桦天然混交林、白桦林和樟子松人工林的火行为变化不明显。中强度可燃物处理后,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白桦林、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和樟子松人工林的地表火蔓延速度分别降低29.4%、37.1%、79.1%、83.3%和19.7%,火焰高度分别降低33.3%、29.8%、67.2%、69.7%和38.1%。高强度可燃物处理后,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兴安落叶松白桦天然混交林、白桦林和樟子松人工林平均蔓延速度分别降低95.3%、97.6%、85.7%、88.9%和77.6%,平均火焰高度分别降低93.1%、93.9%、92.6%、87.6%和87.3%。干旱情景下,5种林型地表火行为指标随着可燃物处理强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P0.01),白桦林无树冠火发生,其他4种林型树冠火发生可能性及蔓延速度随可燃物处理强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一般天气情景和干旱情景下,中强度可燃物处理后,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白桦林、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和樟子松人工林的地表火蔓延速度均低于1 m·min~(-1),火焰高度低于1 m,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地表火蔓延速度和火焰高度分别低于人工0.1 m·min~(-1)和0.1m;各林型地表火焰高度低,蔓延速度慢,易于直接扑灭;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和樟子松人工的树冠火发生降幅超过20%,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和人工林地表火蔓延速度减少40%以上,树冠火发生可能降低30%。而高强度可燃物处理后,会影响森林结构及其功能,因此,针对当前主要林型进行中强度的可燃物清理,清理地表未分解的枯落物和易燃灌木草本以及树冠下空间易燃可燃物,就可以有效降低地表火蔓延速度和避免树冠火发生。  相似文献   
40.
森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科学》2021,57(4)
林火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之一,林火蔓延和发展深受森林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尤其是林火的发生直接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因此,准确预测森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是预报森林火险和火行为的关键,加强森林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研究尤为重要。从森林可燃物含水率的研究方法、研究模型及模型精度3方面综述研究现状,并对比评价现有模型。针对目前研究的诸多问题,提出5点展望:1)加强研究重点火险区野外含水率动态。利用已有的森林火险因子采集站和森林火险监测站获取不同环境因子和可燃物含水率及气象因子监测数据,构建重点火险区基于气象参数的森林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2)加强森林可燃物的基础数据监测和收集。这可为全面构建森林火险等级系统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同时还应建立精准的森林可燃物类型划分体系。3)加强研究可燃物含水率的空间异质性。应考虑不同影响因子下可燃物含水率动态,特别是了解小尺度内森林可燃物含水率的空间异质性,才能更准确进行林火预测预报。4)结合应用增强回归树(BRT)方法来提高模型精度。在可燃物含水率模型精度影响因子的研究中,运用BRT方法多次随机抽取一定量的数据,量化分析不同因子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程度。5)结合GIS进行大尺度火险预警研究。综合应用RS和GIS技术,建立可燃物含水率的遥感反演模型,在准确模拟森林可燃物含水率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可燃物含水率的不同火险等级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