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384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12篇
  218篇
综合类   480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分析马尾松林不同演替阶段负荷量的变化特征,确定影响地表可燃物负荷量的关键因子.[方法]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中不同龄级马尾松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替代时间方法,分析马尾松林演替发展中不同类型地表可燃物的负荷量特征及其与地形、林分、气象等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1)随着马尾松林的演替,地表活可燃物负荷量呈递减...  相似文献   
992.
文章对结合各地区域特征研究形成或引进的森林火险指数模型进行了归类比较和系统分析,针对各类模型不同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我国森林火险指数模型在未来森林防火监测预警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展望,以更好地服务于森林火险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993.
长期封育对内蒙古羊草草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封育是当前恢复和改良内蒙古草地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草地固碳效应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利用内蒙古封育32年和自由放牧的羊草草地,分析了其土壤有机碳组分、土壤团聚体和土壤腐殖质组分碳含量的变化,并运用13C核磁共振波普法对土壤腐殖质的有机碳组分进行波普分析,探讨了长期封育对羊草草地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土壤有机质结构的影响,期望能为科学地评估长期封育状况下草地固碳效应及其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长期封育显著提高了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土壤有机碳组分中,除土壤微生物碳(MBC)含量降低外,其碳组分含量都相应增加。其中,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增加最为明显,长期封育草地是自由放牧草地土壤的4.53倍;长期封育显著提高了草地土壤0.25~2 mm团聚体所占比例及其有机碳含量;长期封育提高了草地土壤腐殖质中的胡敏酸碳(HAC)、胡敏素碳(HUC)含量和胡敏酸/腐殖质碳,降低了富里酸碳(FAC)的含量,封育草地土壤的HAC/FAC是自由放牧草地土壤的5.66倍。此外,长期封育草地土壤的脂族碳含量显著增加,芳香度相应增加,疏水碳/亲水碳增大。总之,长期封育不仅提高了草地土壤有机碳贮量,还能改善草地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4.
以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金沙滩林场的苗圃地土壤为对象,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氧化石墨烯溶液,研究其对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腐殖质含量及其组分含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0.017 mg/L氧化石墨烯溶液可增加土壤有机质、腐殖质、腐殖酸、胡敏素和富里酸的含量。不同浓度氧化石墨烯溶液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效果表现为0.017 mg/L>0.050 mg/L>0.007 mg/L>0.010 mg/L。4种浓度氧化石墨烯溶液均会降低土壤中的胡敏酸含量,降低程度由高到低为0.007 mg/L>0.010 mg/L>0.017 mg/L>0.050 mg/L。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森林地下火是一种缓慢、无焰、持续时间长的阴燃,对森林危害极大.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森林地下火频发区域,研究不同加热时间和腐殖质粒径对地下火垂直燃烧的影响,旨在为该地区森林地下火的预防、监测、扑救提供参考.[方法]以大兴安岭地区典型林型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室内控制模拟点烧实验数据,使用SPSS进行双因素方差...  相似文献   
996.
北京市森林可燃物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北京市土地利用图和Landsat TM影像,采用监督分类方法对可燃物进行分类,获得可燃物分类图,并对各类可燃物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结果表明:可燃物可分6类,即O- 1草地(中低盖度)、O- 2草地(高盖度)、S- 1灌丛、S- 2幼林、C- 1针叶林、M- 1针阔混交林和B- 1阔叶林.由于TM卫星影像分辨率的限制,很难分别出林分垂直结构的差异.这一分类结果,可以满足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的需要,但对于火行为预报,还需要根据林分燃烧性、林分垂直结构及可燃物分布状态进一步分类.对当前的可燃物分类方法与制图途径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97.
为了优选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采用元素组成、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与土壤不同混合方式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其分子结构特征差异的影响.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添加秸秆的对照(ck)、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SI)、秸秆覆盖(SM)、秸秆埋置于土层中间(SE).结果表明:与ck相比,SI、SE和SM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12.41%、4.23%和3.05%,其中SI和SE处理与ck处理相比差异显著(P<0.05),SM处理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中腐殖质各组分的有机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SI处理的胡敏酸和胡敏素含量与ck处理相比差异显著(P<0.05).秸秆与土壤不同混合方式均使得胡敏酸脂肪链烃的比例增强,热稳定性下降.添加玉米秸秆处理之间相比,秸秆覆盖处理的胡敏酸芳香性和热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998.
今年夏天,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雨水充沛,林茂草丰,加上秋季较为干旱,导致可燃物急剧增加,个别镇先后发生火警。面对森林防火的严峻形势,淄川区不等不靠、提前谋划部署护林防火工作。  相似文献   
999.
正一在自然界,有一种东西最不可思议也最不驯服,那便是火,如燃烧的精灵,跳荡不安,神秘又明丽。就其物理特性而言,火是物质燃烧过程中散发出光和热的现象,是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火焰的温度由内向外依次增高。可燃物、燃点、氧化剂是燃烧的必备条件。在古希腊哲学中,火被认为是产生和构成世界最重要的元素。赫拉克利特相信:"火是原质,其它万物都是由火而  相似文献   
1000.
近年雷击火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近10年雷击火文献的主要内容和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出雷击火形成机制以及影响雷击火的因素、起因、发生的时空规律及特点以及国内外雷击火预警及监测研究现状,提出目前对雷击火研究的不足之处,展望未来雷击火的研究方向,提出雷击火的预防措施应做到有效拦截和及时提醒。使森林火灾的发生被及时发现,降低损失和扑救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