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189篇
农学   70篇
基础科学   95篇
  35篇
综合类   437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400篇
园艺   9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水平带式真空洗浆机属于薄浆层连续逆流置换洗涤设备,其以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能耗低、洗涤效率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制浆造纸行业中。现以某林业造纸厂热磨车间ZNDI型水平带式真空洗浆机为例,来说明其安装及试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①清点到货设备及附件,确保到货设备型号与设计和装箱清单相符,且无损坏现象。 ②基础复测。根据施工图纸验收洗浆机的基础。要求基础表面平整,基础标高,基础孔的位置、尺寸、深度、垂直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将基础表面及基础孔清洗干净。 ③安装放线。按施工图给定的尺寸正…  相似文献   
993.
李果 《山西果树》2004,(3):54-54
枣果“退白”后出现“红斑”可能是“浆枣”病。该病菌是在幼果期开始传染,到枣果成熟( 8月中下旬)才发病,应从6月底开始防治。具体方法为在幼果期每隔1 0~1 2d(天) ,喷1次2 0 0倍3 0 %的复方多菌灵或40 0倍的抗枯宁或3 0 0倍的40 %乙磷铝,若二者交替使用防效会更好。如何防治  相似文献   
994.
浆体输送系统可靠度的计算机随机数字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95.
在蜂王浆(以下简称王浆)的生产中,移不同日龄幼虫对王浆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试验证明:王台内的王浆量在虫龄从卵孵化至取浆日于达96小时左右积累最多。移虫后48小时取浆,移虫日龄(12~48小时)与王浆产量呈强直线正相关(r=0.96),王浆产量随着幼虫虫龄的增加而增加,以移48小时幼虫产量最高。超过60小时虫龄的幼虫,虫体大,移虫不便,接受率低,产浆量也少。移虫后72小时取浆,移虫日龄(12~48小时)与王浆产量呈强直线负相关(r=-0.84),王浆产量随着幼虫日龄的增加而减少。所移幼虫以移12~24小时幼虫产浆量最高。在同等条件下,同样长的时期内,72小时取浆的王浆总产量与48小时取浆的总产量差异不显著。经分析,各虫龄的王浆中10—HDA、水分、氨基酸总量均达到质量标准,其含量无明显的规律性。但48小时取浆的王浆质量优于72小时取浆的王浆。  相似文献   
996.
997.
卜丽芳 《云南林业》2003,24(2):17-17
造林时,苗木根部蘸浆后能使根系保持湿润,并能提高造林成活率,若再加些肥料,将会促进苗木更快地生长。特别是对于针叶树,效果更加显著。所以,造林时要尽量采用浆根法。下面介绍几种泥浆的配制和浸蘸方法:1磷肥、黄泥浆法用过磷酸钙1.5kg,水50kg,黄泥10kg,混合搅匀后即可蘸根。用这种泥浆蘸根能使新根增多,扩大幼树吸收营养、水分的范围,促进树苗成活。2尿液、黄泥浆法用尿液1份,黄泥3份,水5份,混合搅拌成浆。用这种泥浆蘸根后,再蘸上一层钙镁磷肥,每公顷可施22.5~30kg。3黄泥、肥料分浆法黄泥浆与钙镁磷肥分别拌制,苗根先蘸泥浆,取出稍干后…  相似文献   
998.
酢浆薯组培苗和茎尖田间移栽成活率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第斯高原的一种特有块茎作物—酢浆薯3个品种(O—012、O—030和O—043)的组培苗和这些组培苗在田间种植14天后的茎尖,在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的处理下田间成活率的研究,发现少量的吲哚乙酸有利于组培苗和用这些组培苗在田间种植14天后的茎尖根部的生长,当超出一定浓度范围后,反而会抑制根部的生长;采用块茎种植后所长出的苗子茎尖进行移栽时,吲哚乙酸的作用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