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2篇
  24篇
综合类   511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338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镉胁迫对莴苣种子萌发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笋王一号莴苣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Cd胁迫对莴苣种子萌发、胚根胚芽生长、丙二醛(MDA)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浓度的增加,莴苣种子的发芽率逐渐降低,而Cd对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以及胚根的伸长则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效应.Cd对胚根生长的抑制程度较胚芽明显.随着Cd浓度的增加.胚根中MDA含量、SOD、G-POD活性明显增加,APX和CAT活性则明显降低,而胚芽中只在高浓度Cd胁迫下(100μmol/L)才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2.
为了从绒山羊粪便微生物群落变化的角度对MSTN/FGF5基因编辑陕北白羊绒山的自身健康和环境安全性进行研究,利用6种不同培养基分别对MSTN/FGF5基因编辑和野生型陕北白绒山羊粪便不同微生物进行培养、计数,并做菌群结构的显著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FGF5/MSTN基因编辑和野生型陕北白绒山羊F0代和F1代公羊和母羊新鲜粪样经LB琼脂、伊红美蓝琼脂、TPY琼脂、胆硫乳琼脂、肠球菌琼脂和甘露醇盐琼脂培养后微生物计数分别为,F0代:公羊6.35±0.68,5.89±0.25;5.32±0.10,5.27±0.34;6.64±0.57,6.71±0.35;5.03±0.53,5.32±0.14;4.12±0.13,4.15±0.21;5.34±0.18,5.25±0.25;母羊6.62±0.45,6.64±0.31;4.80±0.51,4.75±0.45;7.20±0.30,7.15±0.55;4.30±0.52,4.42±0.62;5.83±0.51,5.73±0.86;6.24±0.28,6.24±0.21。F1代:公羊6.92±0.12,7.08±0.04;4.02±0.64,3.99±0.51;6.32±0.15,6.25±0.30;5.21±0.28,5.17±0.20;3.66±0.50,3.88±0.67;4.06±0.50,3.97±0.46;母羊7.12±0.24,6.96±0.19;4.15±0.19,4.25±0.24;6.45±0.30,6.56±0.45;4.97±0.42,4.87±0.38;4.04±0.96,3.96±0.57;4.10±0.28,3.85±0.37。F0和F1代MSTN/FGF5基因编辑陕北白绒山羊与野生型陕北白绒山羊粪便中菌群结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为FGF5/MSTN基因编辑陕北白绒山羊的安全性评价研究提供了试验数据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3.
就茉莉酸甲酯(JA-Me)对莴苣幼苗侧根原基的形成以及侧根原基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采用不同浓度JA-Me以及分别配以生长素类试剂来处理莴苣幼苗,发现适当浓度的JA-Me可促进其侧根原基形成且对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及吲哚乙酸(IAA)等的促侧根形成具有明显的加合效应,进一步对其侧根原基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这与JA-Me配合处理迅速降低根中内源[玉米素核苷(ZRe)+异戊烯腺嘌呤(iPAs)]/IAA的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34.
莴苣幼苗为材料,以适应浓度的生长素类物质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和吲哚乙酸(IAA)处理根部20 ̄30h,可使大量的侧根原基得到的启动和突起,10.000mg/L的NAA,IBA或IAA处理的侧根原基数分别为对照的27.9,26.5和13.6倍;  相似文献   
35.
为应对蔬菜种植方式的不断更新,使菜农更好地掌握莴苣的生育特点及其栽培技术,探索总结了不同设施、不同方式的育苗方法,以及确定播期、选择品种、生物化控等项技术,为指导广大菜农大面积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提高了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36.
以‘意大利耐抽薹’叶用莴苣为试材,研究了4种不同氮素水平处理(0.00 mmol∕L、3.25 mmol∕L、6.50 mmol∕L、9.75 mmol∕L)对水培叶用莴苣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50 mmol∕L的氮素水平处理(T2)下,水培叶用莴苣的地上部及地下部鲜干重和叶面积显著提高,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及气孔导度Gs与其他处理相比均显著增加,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m、Fv∕Fm、Y(Ⅱ)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F0值、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在9.75 mmol∕L的氮素水平处理(T3)下,水培叶用莴苣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提高氮素水平有利于叶绿体色素积累。本研究初步探究了水培叶用莴苣氮素胁迫的适应性机制,可为水培叶用莴苣的氮素合理施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样品通过改良的QuEChERS方法提取净化,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叶用莴苣Loctuca sativa L.var.ramosa Hort.中氟吡菌胺及其代谢物2,6-二氯苯甲酰胺和霜霉威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多壁碳纳米管净化,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在0.005~1 mg/L范围内...  相似文献   
38.
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探讨了控释氮肥脲甲醛(UF)不同供氮水平条件下的肥料效应;并采用微区试验比较了控释氮肥与其他速效氮肥品种对莴苣生长,形态指标,产量及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氮肥的供量与产量密切相关,中氮水平处理,肥效最佳,过量供应,单位肥料的肥效明显下降。等氮量条件下,莴苣对控释氮肥的吸收利用率最高,达40.10%,较其它氮肥品种其利用率增加6.93%~31.04%,控释氮肥处理,莴苣的生长指标及增产效应优于其他氮肥品种,不同氮肥品种的增产顺序为UF>CO(NH2)2>NH4NO3>NH4HCO3。  相似文献   
39.
以4个常见黄瓜品种(新津研4号、津旺1号、新4号、豫园春秀)为化感物质供体,以莴苣为化感物质受体,分别测定经黄瓜幼苗整株浸提液处理后的莴苣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过氧化物酶、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等各项指标,并分析研究不同品种黄瓜幼苗整株浸提液对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化感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莴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苗高、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下降,而POD活性则显著上升.而且各品种间相关指标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所以,不同品种黄瓜幼苗整株浸提液之间对莴苣种子的化感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供试材料中新津研4号化感作用最大,新4号、豫园春秀次之,津旺1号的化感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40.
为研究太子参连作障碍的成因,进行了太子参茎叶和连作土壤水浸液对莴苣种子萌发和种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太子参茎叶浸提物抑制莴苣种子的发芽,延长平均发芽时间;太子参连作土壤浸提物对莴苣种子的发芽率和平均发芽时间均无显著影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01~0.1g/mL),高浓度太子参茎叶浸提物抑制莴苣胚根生长,促进胚芽生长,浓度过高(1 g/mL)则胚根胚芽生长均受到抑制;高浓度的太子参连作土壤浸提物抑制莴苣胚根生长,促进胚芽生长,但作用强度均小于茎叶浸提物.化感作用可能是导致太子参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