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65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26篇
  54篇
综合类   155篇
畜牧兽医   62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土壤-植被系统演变对生物防沙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包兰铁路横穿腾格里沙漠的沙坡头段 ,全长近 5 0km ,这里年降水量 186mm ,流动沙丘相对高度 2 0m以上 ,以 4m·a- 1 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无灌溉条件下、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防沙固沙工程体系始建于195 6年 ,近半个世纪以来该体系确保了包兰铁路的畅通无阻 ,累计经济效益逾百亿人民币。虽然当初的建设者充分考虑了耐旱的乡土树种、有效的工程固沙系统 ,但很难想到几十年后的土壤 -植被系统的演变会危及整个防护体系的稳定性。植被在从人工系统向自然系统的演变中经历了覆盖度从增加到减少的自疏过程、从灌木到半灌木到草本的变化 ,其降低风速和防风的功能减弱 ;土壤从流动风沙土发育成钙积旱成土 ,地表生物结皮发育 ,增加了表土的抗风蚀的能力 ;土壤 -植被系统的演变使得降水在生态系统中的再分配过程已经彻底改变 ,并由于防护林体系配置不完善 ,在 5 0~ 5 0 0cm的土层深度一个生物成因的干旱层逐渐形成 ,新的水分平衡格局明显威胁到现有的防风固沙体系。  相似文献   
82.
土地沙化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的沙尘暴与沙化土地的扩张更使生态环境问题雪上加霜。文章根据中国沙化现状及世界防沙治沙经验展开思考,提出中国政府防沙治沙的总体方针和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83.
“十一五”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理顺和正确树立“十一五”三北防护工程建设防沙治沙工作的思路,对指导和搞好三北地区的防沙治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就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十一五”期间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防沙治沙工作,提出了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84.
梭梭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梭梭是我国西北和内蒙古干旱荒漠地区治沙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梭梭喜光性极强,根系发达,垂直根系可达地下5m以下,其侧根也非常发达。叶退化,靠绿色嫩枝进行光合作用,并具有二次休眠的特性,耐高温、干旱、耐盐,抗风蚀和沙埋能力极强,造林技术简单,生长快,寿命长,是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85.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区的总土地面积(406.9万 km2)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 42.4%,其中沙漠、戈壁总面积 128.4万 km2,占全国沙漠、戈壁总面积(165.3万 km2)的 77.7%。中国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在这里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一是,除呼伦贝尔沙地之外,其它三大沙地和八大沙漠都集中分布在北纬 35~45°,东经 85~120°之间,在北纬 40°线上分布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以及山西雁北沙化土地,在北纬 40~45°之间分布着古尔班通…  相似文献   
86.
桑树在我国是一个古老的树种,天南海北都有它的踪迹。中华文明的发展都与桑树密不可分,它生命力极强,种植容易,管理粗放,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最熟悉的树种。据《中国桑树品种志》记载,我国共有546个桑树品种(包括变种)。世界许多国家的桑树品种,大部分都引自中国。自古桑树的发展都是以穿衣为目的(养蚕、取丝),在现代工业发展的今天,这一功能显得极小了,使近两个世纪以来,蚕桑业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而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果用桑的发展极快,笔者通过十年来在果桑开发研究推广中及桑树在陕西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应用中发现,桑树不光能产果、养蚕,它还是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及发展畜牧业(产饲料)的优秀品种。在陕北黄土高原,4年前栽培的用于水土保持的桑树,在无水情况下,最高生长达6m高,地下根入土达9m深。在陕北毛乌素沙漠无水的情况下,当年栽培的桑树最高达2m,在荒沙、荒漠有水的条件下栽培的大叶桑,当年可收割2次,每667m^2产鲜枝叶在2000k以上,第2、3年最高可达5t多,若加施肥料,产量还可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87.
我省是受风沙危害的省份之一,全省沙化土地面积12.87万公顷.土地沙化不仅破坏农业生产,而且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现以萧县沙化土地治理为例,谈谈综合防沙治沙模式与对策.  相似文献   
88.
本文概述了嫩江沙地的现状,阐述了沙棘、甘草、防风、枸杞等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防沙治沙中的作用和前景,并提出了在沙区开发利用药用植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9.
提高浑善达克沙地飞播治沙造林成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实施以来,飞播治沙造林种草作为治理浑善达克沙地的一项主要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并已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根据近年来浑善达克沙地飞播治沙造林情况,就飞播治沙造林中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提高浑善达克沙地的飞播成效、加快该地区沙地治理速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
马建波 《农村科技》2014,(10):63-64
<正>为使巴里坤县防护林体系可持续发展,体现防护林体系的防风、防沙、改善生态环境和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效能,需大力发展建设防护林体系。一、林带防风作用林带的防风作用,取决于2个互相制约的因素。一是从林带上空越过的气流,在林带背风面下沉的速度和距离;二是气流穿过林带后能量减少的程度。1.林带结构与防风作用林带结构是指组成林带各林木的枝叶,在整个林墙上分布的层次和密集程度,它直接与树种组成和宽度有关。根据林带外貌和透光孔隙分布状况,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