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6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0篇
  39篇
综合类   16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目的透水砖铺装作为新兴的径流调控措施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由于缺乏长期监测数据,透水砖铺装渗透率衰减过程及不同清理方式的维护效果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室内模拟多年雨水径流入渗过程实验,定量监测其渗透率衰减过程并对比不同清理维护措施效果。方法基于透水砖铺装入流?渗透实验,测定分析了不清理以及真空抽吸尘和压力水冲洗两种清理维护方式下透水砖铺装系统渗透率的衰减过程和实验前后找平层粒径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3种清理方式下,透水砖铺装渗透率均呈指数衰减趋势,运行7年后,不清理、真空抽吸尘和压力水冲洗清理下透水砖铺装渗透率分别为26、229 和19 mm/h,分别衰减了99.6%、96.3%和99.7%,真空抽吸尘的清理效果优于压力水冲洗。3种清理方式下透水砖铺装的悬浮颗粒物平均去除率在95% ~ 98%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n = 7),铺装系统的找平层上部细颗粒物含量分别增加了29.2%、15.6%和30.1%。更新透水砖(即“新砖 + 旧找平层 + 旧土工布”)可将透水砖铺装系统的渗透速率恢复至新建系统的28.3% ~ 32.4%,而更新找平层和土工布可将渗透率恢复至新建系统的63.8% ~ 72.6%。结论雨水径流携带的细颗粒物在找平层上层聚集是透水砖铺装系统堵塞的主要原因,采用真空抽吸尘清理可有效减少找平层上层的细颗粒物含量,更新找平层和土工布比更新透水砖层可取得更好的透水性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292.
293.
对2001年夏冬2季重庆市工业区和非工业区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及其水溶性成分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重庆市PM10质量浓度超标严重,颗粒物中以SO4^2-,NH4^+和Ca^2+为主要水溶性离子成分;空气颗粒物浓度及其离子组成随季节和功能区的不同而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94.
统计2015年9月到2016年8月长沙市PM_(2.5)监测数据及气象数据,并分析其季节特征、温度特征及其与工作日和周末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城市PM_(2.5)污染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北部和南部的细颗粒物PM_(2.5)的污染程度大于长沙市,长沙市PM_(2.5)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趋势表现为:冬天春天秋天夏天;冬季空气污染较重,PM_(2.5)日均值(75.32±38.12)μg/m~3超过我国空气质量(PM_(2.5))二级标准;夏天空气质量相对良好,日均值(32.40±14.25)μg/m~3,达到我国空气质量(PM_(2.5))一级标准;长沙市PM_(2.5)质量浓度与月平均温度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当月平均温度最高达29.71℃时,对应PM_(2.5)质量浓度最低,为29.71μg/m~3,当月平均温度最低为5.07℃时,对应PM_(2.5)质量浓度最高,为80.9μg/m~3;PM_(2.5)质量浓度在工作日和周末存在显著差异,冬季周末质量浓度高于工作日,而夏季则相反。  相似文献   
295.
将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柴油按照1:9的体积比进行混合,调整柴油机供油提前角,分别在16°CA、18°CA和20°CA时进行排放测试。结果表明,随着供油的提前,燃用PODE/柴油混合燃料的柴油在CO、HC的排放上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然而会增加NOx的排放;燃用PODE/柴油混合燃料时,颗粒物(PM)的总数量浓度和总体积浓度都有所下降,而提前供油会增加颗粒物的总数量浓度,降低总体积浓度,且PM粒径分布朝小粒径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296.
正新华社东京报道:日本研究人员宣布开发出一种新型显微镜,能够分析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的单个微粒成分和内部结构,从而帮助鉴定这些微粒的来源、成分比以及对人体的危害程度。PM2.5微粒是空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导致污染。此前由于  相似文献   
297.
为揭示植物叶片对大气颗粒物的滞纳效应,本研究首次采用氧化锌(ZnO)纳米颗粒物模拟PM2.5颗粒物在欧美杨DN-2叶片表面的沉降、附着和滞留过程,利用水洗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别测定叶片表面和组织内的ZnO含量,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叶表形貌进行观察和附着颗粒物数量统计,定量研究欧美杨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和吸收能力及其光合生理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粒径约为30 nm(NPs)、100 nm(BPs)和1 μm(MPs)的3种ZnO气溶胶处理16 d后,欧美杨叶片表面对MPs的吸附质量最大,高达653.03 mg/g,显著高于NPs。而通过Image J软件统计叶表面颗粒物的数量发现,NPs处理下叶面附着颗粒物数量最多,BPs次之,MPs最少,说明颗粒物的粒径越小,分布在叶片表面的数量越多,但其在叶面附着质量较低。此外,通过对植物叶表形貌观察发现,颗粒物对气孔和角质层产生了负面影响,气孔轮廓不清晰,角质层皱折不规则。在模拟颗粒物环境中,欧美杨对粒径小于1 μm颗粒物均有一定量的吸收。与吸附质量不同,欧美杨叶片对NPs的吸收量显著高于BPs和MPs,在处理16 d后高达1.17 mg/g,分别是BPs和MPs的2.59和2.89倍,这表明粒径越小的颗粒物越容易被植物吸收进入体内。NPs、BPs和MPs处理16 d后,欧美杨叶片净光合速率(Pn)分别降低了22%、44%和19%,这是由气孔和非气孔因素共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298.
保护性耕作是防治农田土壤风蚀起尘的重要技术方法之一,对于从源头上控制颗粒物污染有重要作用。为了综合评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3个一级评价指标、8个二级评价指标、19个三级评价指标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天津市大港区苏家园村为例,对传统耕作、免耕覆盖、深松耕3种耕作方式下的生态、经济、社会及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以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从生态环境效益方面来看,传统耕作免耕覆盖深松耕,其指标值分别为0.182、0.540、0.875;从综合效益来看,传统耕作深松耕免耕覆盖,其指标值分别为0.279、0.435、0.584。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具有更高的生态环境和综合效益。该研究可为合理地评价保护性耕作综合效益提供参考,对发展保护性耕作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99.
根据文献资料,详细阐述了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的原理、影响DGT技术测量的因素和它的应用特性,同时回顾了DGT技术问世以来在土壤中的应用实例,并认为DGT技术为研究土壤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提供了可行可靠而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0.
为了解鸽舍中空气颗粒物分布与浓度变化及评价常见净化措施效果,试验选择在外界空气质量优和污染的情况下,分别对全封闭鸽舍和半封闭鸽舍空气中颗粒物浓度进行监测,并通过地面洒水和带鸽喷雾两种措施,对所取得的净化效果进行跟踪研究。结果显示:半封闭鸽舍受外界影响较大,全封闭鸽舍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小。舍内喂料前后半小时空气中颗粒物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采食期间空气中颗粒物浓度较采食前后显著骤升(P<0.05)。地面洒水和带鸽喷雾都具有降尘除杂效果(P<0.05),但封闭式鸽舍采取空气喷雾改善空气质量效果更好。研究表明:两种鸽舍不同采食时段空气颗粒物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食期间空气中颗粒物污染最严重;从操作便捷性与净化效果而言,在全封闭式鸽舍实行空气喷雾措施可取得较好净化效果,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