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林业   9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仁用杏属蔷薇科杏属植物,是以杏仁为主要产品的杏属果树的总称,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新型果树的认识,仁用杏已成为果树发展的重要资源。仁用杏栽培对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现主要介绍了仁用杏的品种及其绿色丰产栽培技术,以供广大果农参考。1品种介绍1.1"龙王帽""龙王帽"树体高大强健,高约4m,树姿半开张,树冠呈圆形,叶近心脏形,深绿色,较厚。果实扁圆形,纵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业科学》2017,(6):902-904
通过对龙王帽自交后代初果期3 a的主要经济性状调查,分析其遗传特性。结果表明,龙王帽后代苦仁比例约占86.7%,甜仁后代占13.3%。甜仁后代平均核质量、仁质量均小于母本,但出仁率均高于母本;当种核超过1.3 g时,种核越大,出仁率越低,种核大小与出仁率呈显著负相关,当核质量越接近母本时,出仁率也越接近母本。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在通榆县兴隆山镇林场甜仁用杏‘龙王帽’生产园采种,2009年春季播种,2013年全部结果,从种子苗中筛选出2个甜仁优良无性系,优系‘23号’和优系‘24号’。结果表明:2个优系均具有早期丰产性好、抗寒性强。优系‘23号’单仁质量0.802g,出仁率38.74%;优系‘24号’单仁质量0.764g,出仁率42.44%,2个优系出仁率均高于‘龙王帽’(31.85%);以山杏幼树为砧木进行嫁接,第2年结果产量均超过‘龙王帽’,通过调查嫁接后生长量和长枝数量,发现2个优系新梢生长量比‘龙王帽’低,但长枝数量比‘龙王帽’多,并总结了2个优系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大扁杏属蔷薇科、杏属,是龙王帽、一窝蜂、白玉扁、北山大扁等品种的总称,是榆林市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也是榆林市治沙、水土保持、退耕还林的首选树种,其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寿命长、结果早、综合利用价值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清水县干旱山地仁用杏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用杏是我国的特有资源,它营养丰富,含人体所需的大量元素,适应性广泛,抗旱、抗寒、喜光、耐瘠薄土地,是当地山区阳坡造林绿化的先锋树种,发展仁用杏具有经济性和生态性的双重效益。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清水县退耕还林和荒山绿化的稳步实施。仁用杏已是优良的乡土树种,现将仁用杏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品种选择龙王帽:又叫大扁,主产河北涿鹿、涞水等县,果皮橙黄色,肉薄汁少,离核,种仁近圆锥形,扁平而肥大,仁肉乳白色,香甜而脆,是甜杏仁中仁粒最大的品种,7月下旬成熟。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阜新地区大扁杏生产逐步走向产业化、规模化。但由于阜新地区干旱少雨、山地多、土质差、栽培技术落后,扁杏树成活率不高、产量低,严重制约了扁杏的生产发展。据2007年调查,多数4年生的杏园667m2仅产鲜杏50kg,而阜新清河门区邢家屯村蔡玉贵家采取科学栽培技术种植扁杏,实现了早期丰产;该园为山地园,建于2003年,面积0.7hm2,株行距3m×4m,主栽品种龙王帽,授粉品种白玉扁,栽后4年产量平均达到667m2产鲜杏90kg,第5年达到425kg。现总结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仁用杏是以取仁为主要产品的杏品系之一,龙王帽是其中一个主要代表品种。2005年,从河北涿鹿引进龙王帽等仁用杏品种,在会宁县东山林场建立仁用杏良种繁育基地2.67 hm2,经过3年的繁育试验,5年的仁用杏早期丰产栽培技术试验,基本上掌握了仁用杏在黄土丘陵区的繁育技术要点及早期丰产栽培技术等一系列数据,为会宁县发展仁用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食仁杏品种‘龙王帽’为试材,经9 a的栽培管理观察,龙王帽杏树品种具有抗寒、耐旱、耐瘠、不择土壤等优点。可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多的优势,广泛栽植,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