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3篇
农学   11篇
  3篇
综合类   109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何礼军  孙连连  杨园园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870-4870,4948
文章指出结实桂花雌蕊的4胚珠中只1个能双受精并发育成种子;形态成熟的桂花种子还需后熟发育才能发芽,赤霉素和层积有利于桂花种子后熟;桂花种子的发芽抑制物、包埋胚的胚乳、低于脱水耐性的临界含水量是桂花种子发芽的障碍;层积催芽使桂花种子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朝萌发的方向发展。最后提出桂花种子诱变育种研究和桂花种子生产研究将是桂花种子研究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32.
成宁地区桂花母树约占2%,一般花期9月,开花较整齐,果实秋、冬、春季生长,种子形态成熟于4月,具有明显的大小年,种子千粒重为352 g.桂花母树种子的产量受遗传品质、体内氮素积累量、光照、机械损伤及开花整齐性等因素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33.
通过不同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NAA浓度和扦插时间处理,对‘彩虹’彩桂进行扦插繁育技术研究的结果表明,珍珠岩∶椰糠=1∶1(E)做扦插基质效果最好,生根率最高,达89.67%;生长调节剂以NAA效果最好,生根率为79.50%;以1 500 mg/L速蘸30 s效果最好,生根率达94.33%;5月下旬和9月下旬插穗生根率高。  相似文献   
34.
部分桂花栽培品种的AFLP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22对AFLP引物中筛选出6对用来检测22个桂花品种和木犀属3个种的多态性位点,共检测到171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04个,占60.8%。利用DPSv 3.11软件计算25个样品之间的Nei遗传距离,并按照非加权算术平均数聚类方法(UPGMA),构建树状分支图。AFLP分析结果表明:桂花花色较深的品种之间和花色较浅的品种之间分别存在着较近的亲缘关系,而花色深浅不同的两类品种之间亲缘关系较远。从聚类图上看,22个桂花品种中最后聚在一起的分别是3个银桂品种(遗传距离0.19处)和3个四季桂品种(遗传距离0.21处),说明四季桂类和银桂类中的部分品种与金桂品种群和丹桂品种群有较远的亲缘关系。从分类上看,AFLP分析结果与传统的以形态特征为基础的分类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5.
阳韶昆  蔡璇  邹晶晶  王彩云 《园艺学报》2012,39(10):1967-1974
 以自然栽培条件下的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品种‘柳叶金桂’花瓣为试材,对其铃梗期、初花期、盛花期、盛花末期和萎蔫期的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及蛋白酶的活性和种类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伴随开花进程,花瓣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增后减,游离氨基酸含量则持续上升37 ℃,最适pH为8.0;分光光度计法及底物胶电泳法检测时均发现,桂花开花与衰老过程中,花瓣总蛋白酶活性持续上升,在盛花末期达到峰值,至萎蔫期迅速下降;利用专一性酶抑制剂检测到花瓣衰老过程中的丝氨酸蛋白酶、半胱氨酸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3种蛋白酶,其中丝氨酸蛋白酶活性最强,约占总活性的65% ~ 75%;花瓣蛋白酶检测的最适温度为,是影响桂花花瓣衰老最主要的蛋白酶。  相似文献   
36.
通过平板对峙法从香草兰根际微生物中筛选出对香草兰根(茎)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香草兰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和香草兰细菌性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均有良好抑制效果的生防菌10株。通过16S r DNA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其中7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2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s),1株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methylotrophicus)。提取脂肽类化合物进行抑菌分析,发现10株生防菌脂肽类提取物对香草兰根(茎)腐病菌和香草兰疫病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有4株的脂肽类粗提物对香草兰细菌性软腐病菌有强烈的抑制活性。对其中2个菌株脂肽类粗提物进行MALDI-TOF/TOF-MS检测,发现菌株VX2R11产生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和伊枯草素A(Iturin A)2种脂肽类化合物,菌株VX2S02仅产生伊枯草素A,推测产生伊枯草素A是菌株VX2R11和VX2S02拮抗香草兰根(茎)腐病菌和疫病菌重要机制;产生表面活性素是菌株VX2R11拮抗香草兰细菌性软腐病菌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7.
通过平板对峙法从香草兰根际微生物中筛选出对香草兰根(茎)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香草兰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和香草兰细菌性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均有良好抑制效果的生防菌10株。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其中7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2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s),1株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 methylotrophicus)。提取脂肽类化合物进行抑菌分析,发现10株生防菌脂肽类提取物对香草兰根(茎)腐病菌和香草兰疫病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有4株的脂肽类粗提物对香草兰细菌性软腐病菌有强烈的抑制活性。对其中2个菌株脂肽类粗提物进行MALDI-TOF/TOF-MS检测,发现菌株 VX2R11 产生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和伊枯草素A(IturinA)2种脂肽类化合物,菌株 VX2S02 仅产生伊枯草素A,推测产生伊枯草素A是菌株VX2R11和VX2S02拮抗香草兰根(茎)腐病菌和疫病菌重要机制;产生表面活性素是菌株VX2R11拮抗香草兰细菌性软腐病菌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8.
文章研究了疏羽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L.) Schott var. remotiuscula(Kom.)Kom.)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褐色,赤道面观半圆形,极面观为椭圆形,单裂缝。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丝状体2~9细胞长,有明显的顶端细胞,可形成多细胞板状的片状体,片状体顶端分生组织继续分裂形成原叶体,原叶体发育为三叉蕨型。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均具毛状体,毛状体内含叶绿体数枚,先端多具帽状分泌物,数量丰富。颈卵器和精子器几乎同时形成,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个细胞组成,成熟的颈卵器由4列细胞组成,4~5层细胞高。成熟的原叶体为倒卵状心脏形。  相似文献   
39.
不同处理对桂花扦插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不同激素、不同扦插时间和不同扦插基质对桂花扦插繁殖效果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指导当地桂花扦插繁殖生产,进行了不同激素、不同扦插时间和不同扦插基质处理桂花插穗的试验.结果表明,激素、扦插时间和扦插基质的选择对桂花成活率均有显著的影响;对桂花扦插繁殖效果最佳的处理组合是每年5~6月切取生长壮实、成熟的桂花茎节,以珍珠岩作...  相似文献   
40.
四川桂花种质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地区桂花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共记录该地区桂花种质151份,对其现状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相关观赏性状进行了评价。从而为四川桂花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