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林业   13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不同分离株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uzura suppressatia nucleopolyd rovirus,BusuNPV)的不同毒株进行了比较研究。毒株LF,SF,WF对2~3龄油桐尺蠖幼虫的LC50分别为4.39×104,6.65×104,1.02×105PIB/mL;LT50分别为5.59,5.69,5.17 d。各分离株均为单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毒粒子大小为(0.195~0.246)μm×(0.054~0.072)μm,多角体直径为0.85~1.50μm。对BusuNPV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单酶解时,除EcoRⅠ外其它内切酶酶解条带均较少,分子量大,不易进行分离株比较。双酶解BusuNPV全基因组序列时,DNA充分被消化,条带较多,但各分离株的酶切条带数目、大小不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2.
用PCR技术从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中扩增得到p35基因的DNA序列,把PCR产物克隆到pMD-18载体上,核苷酸序列测定表明此片段与AcNPVp35基因同源性为100%,继而构建了表达质粒pGBp35,诱导后经SDS-PAGE检测表明获得了BsNPVp35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中包涵体形式的特异表达。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利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uSuNPV)来防控危害桉树的油桐尺蠖的方法,以一定浓度的病毒感染室内人工饲养的油桐尺蠖幼虫,幼虫致死后分离提纯其上病毒并使其增殖,对所用增殖病毒感染的幼虫观测幼虫死亡率,并计算半致死浓度LC50、半致死量LD50、半致死时间LT50。结果表明BuSuNPV专一性强,对危害桉树上的油桐尺蠖幼虫具有较强的浸染力;病毒的增殖量随龄期增加而加大,2~5龄幼虫病毒的增殖量为2.06×105PIB~1×108PIB/虫,所增殖的病毒特异性强,对油桐尺蠖幼虫具有较强的致死性,其LC50=2.15×104PIB/mL,LD50=8.395×103PIB/头,以1×107PIB/mL感染3龄幼虫的LT50为6.7 d。说明用室内人工饲养的油桐尺蠖幼虫来增殖的BuSuNPV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可考虑进一步开发利用用于林间防治该害虫。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州橡胶树重要害虫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橡胶树重要害虫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六点始叶螨[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Riley)]、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的发生、危害及形态特征,并提出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lef-8基因作为杆状病毒重要的早期表达基因,编码病毒RNA聚合酶的最大亚基。本文通过对油桐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ef-8基因进行测序,对其基因结构及其在杆状病毒中的系统进化进行了分析。发现lef-8基因在油桐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中编码区长2 634 bp,编码877个氨基酸。在5’-UTR区具有可能为其启动子及转录起始位点的信号序列,在3’-UTR区具有加尾信号序列,但这些序列的具体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其蛋白序列与常见的模式NPV同源性较低,但具有共同的签名序列。通过对杆状病毒lef-8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发现颗粒体病毒和核型多角体病毒明显分为两支,而核型多角体病毒中又明显分为4个分支,其进化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寄主的进化关系相关。  相似文献   
16.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DNA在3株昆虫细胞系中的转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 DNA 磷酸钙共沉淀方法,把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DNA 导入3株昆虫细胞株。结果表明,同源细胞株的被转染率显著高于非同源细胞株。用间接免疫酶技术检测细胞中病毒多角体蛋白的存在来确定转染率的方法,可在转染21小时后就获得结果,该方法快速、简便。同时,还研究了吸附时间和病毒 DNA 浓度对转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茶尺蠖和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为例,提出了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量[Y(T)]与温度(T)关系的模型。该模型可用Schoolfield和Sharpe于1981年提出的变温生物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型加以拟合。  相似文献   
18.
油桐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广西株基因组序列由Sanger测序的方法得到。拼接后获得了121 268 bp序列,GC含量为36.76%。以长度不小于50 aa的序列认定为功能基因,共预测到131个开放阅读框,通过Blast比对,其中87个能注释到功能基因。对基因组序列进重复序列分析,共发现SSR位点174个,同源重复序列1个。在SSR位点中,包含6种长度的重复基序,且以富含AT的重复基序为主。同源重复序列两端为一59 bp片段或其一部分组成的重复序列,两端分别重复12次和7次,中间则为一段与重复片段无关的236 bp片段。与武汉株相比,广西株病毒在37个核心基因中有4个存在蛋白序列长度上的差异,而在其他非核心基因中有6个基因仅存在于一个病毒株中,另有13个基因存在蛋白序列长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何淑琼 《昆虫天敌》2006,28(4):163-167
本文介绍了黄埔区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情况。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黄埔区林业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tia Guenee)又称油桐尺蛾、大尺蠖,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主要危害茶、油桐、柑桔、杨梅、桉树等多种植物,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内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区,国外在孟加拉西部以及印度地区有分布.目前对其采取的治理方法主要为化学农药防治,虽能起到一定的防效,却带来了污染环境,伤害天敌,生态环境平衡失调,降低茶叶、柑橘、杨梅等质量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