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9篇
农学   7篇
  5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01.
‘艺楸1号’是从楸树种质资源圃中发现的无性系,经过多年嫁接繁殖试验培育而成。树干通直,自然整枝明显;树皮光滑,灰白色,叶痕不明显;发叶早,落叶晚,叶片稠密;春季萌芽比‘金丝楸’早5 ~ 6 d,落叶比‘金丝楸’晚20 ~ 25 d。生长快,一年生嫁接苗平均株高3.6 m,平均米径3.4 cm。适宜种植范围广。  相似文献   
102.
湖北引种滇楸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加湖北江汉平原用材林树种多样性,缓和该地区用材林种单一问题,以引种栽培的滇楸雄性不育系为材料,连续3年对30个无性系进行胸径和树高性状测定,通过方差分析及遗传参数比较对优良无性系进行早期选择。结果表明:1 年生滇楸无性系平均胸径和树高为2.49 cm 和2.94 m,2 年生为4.29 cm和4.22 m,3 年生达到6.31 cm和6.06 m;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无性系间胸径和树高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3 年生的胸径、树高重复力分别为63.89%和67.48%;不同林龄胸径和树高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以胸径和树高为指标,采用加权系数选择指数法对不同无性系进行评价,筛选出4 个优良滇楸无性系,入选率为12.5%。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探索梓树种子萌发的最佳处理,提高种子萌发率,为生产实践提供科学指导,研究了赤霉素(GA3)、萘乙酸(NAA)2种不同植物激素及其不同浓度,以及浸种时间对湖北和辽宁2种源地梓树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A抑制梓树种子发芽,但GA3对梓树发芽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不同种源梓树种子的发芽特性有差异,湖北种源种子的发芽效果优于辽宁种源.50mg/L的GA3处理12h或36h,湖北种源地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最高,而辽宁种源最高发芽特性处理为300mg/L 36h.  相似文献   
104.
滇楸家系苗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引进的5个滇楸家系进行了苗期对比试验,并对1 a生苗木生长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滇楸家系间苗高生长量差异极显著;苗高、地径生长速生期均为8~10月,生长最高峰均在10月;叶长、叶柄长、叶绿素方差分析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改毛5号在5个滇楸家系中总体表现最好。本研究为滇楸家系的苗期选择及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对29个楸树无性系的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叶片性状(比叶重、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r)/Fm)等5个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9个楸树无性系树高、胸径的平均值分别为6.12 m、6.48 cm;叶片比叶重为92.6 g/m2,含水量为0.7%;F(r)/Fm平均值为0.81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个指标在...  相似文献   
106.
为了分析与楸树自交不亲和有关的特异蛋白质特性,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和SDS-PAGE技术研究了2种梓属树种(滇楸、楸树)花器官的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组分。结果表明:楸树-1(连云港种源)的花柱、子房、花萼蛋白质含量较低,滇楸和楸树-2(老山种源)较高,而楸树-1花瓣蛋白质含量略高于其他树种;同一树种不同器官蛋白质含量表现为子房>花萼>花柱>花瓣。蛋白组分分析表明,梓属各树种不同花器官内的蛋白质主要集中在12~45 ku之间,各器官共有蛋白20个左右,发现具有特异性的蛋白包括:楸树-1花柱42 ku蛋白,楸树-2花柱64和19 ku蛋白,滇楸花柱37 ku蛋白,以及楸树-2和滇楸花柱共有的58和24 ku蛋白;楸树-1子房41、38和23 ku蛋白;花萼中,88和65 ku蛋白为楸树-1所有,52、40、26 ku蛋白为楸树-2和滇楸特有。花瓣内蛋白带较少,仅发现63 ku蛋白为楸树-1特异蛋白。  相似文献   
107.
以楸树无性系3年生母树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磁化水喷淋+磁化毯(MW+MR)、磁化毯(MR)、磁化水喷淋(MW)和非磁化水喷淋(CK)4个处理对楸树扦插生根的作用。通过对不同处理扦插苗生物量积累及生根率进行对比,揭示磁化处理对楸树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MW+MR处理有利于促进插穗生根,插穗生根率和根系效果指数均显著高于MR、MW处理及CK(P<0.05);MW+MR、MR及MW处理的新梢基径、新梢平均长度、叶片数量及叶片面积均高于CK,差异性极显著(P<0.01)。2)磁化处理对扦插苗根系形态有显著影响,其中MW+MR、MR和MW处理的根系长度、直径、表面积和体积显著高于CK(P<0.05)。因此,磁化处理有利于提高楸树嫩枝扦插生根率,促进根系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8.
为探究镉胁迫对臭牡丹生理响应及各部位镉富集特征的影响,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不同浓度(0.00、0.10、0.30、0.60和0.90mmol·L~(-1))镉梯度,测定12、24和36 d后植物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各部位镉含量。结果表明,SOD、CAT活性随胁迫浓度增加总体先升后降,POD活性在高浓度下变化显著,前期增强,后期减弱;短时间、低浓度的镉污染会刺激臭牡丹提高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叶绿素a/b以适应不良环境,长时间、高浓度的胁迫则产生较强的抑制效应;叶片Fv/Fm在高浓度后期明显减小,ETR先升后降;臭牡丹各器官镉富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根茎叶,其富集系数与各部位镉富集量呈负相关,表明胁迫加深会阻碍根部镉富集过程从而产生毒害效果。  相似文献   
109.
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机体衰老及多种疾病如肿瘤、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的诱发促进机制都与自由基有关[1]。自由基的减少,不仅要靠自身的清除系统,还需要外部抗氧化剂的协助。近年来,关于合成抗氧化剂的副作用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因此,寻找安全、高效的植物源类抗氧化剂,已成为食品领域研究的热点。楸树(Catalpa bungei C.A.Mey.)为紫葳科(Bignoniaceae)梓属植物,落叶乔木,《本草纲目》记载楸树树皮、叶具有药  相似文献   
110.
以贵州主要阔叶造林树种楸树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控制土壤含水量的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楸树苗木速生期不同水分管理对幼苗苗高、地径、根系生长、生物量分配以及生理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速生期楸树幼苗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00%田间持水量,一般应保持在80%~100%田间持水量之间,低于80%田间持水量,会使楸树幼苗的苗高与地径生长、根系发育、生物量积累都受到严重的限制,苗木生理质量指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明显降低,而叶片质膜透性增加,细胞膜受到严重伤害;在40%田间持水量时,幼苗因干旱而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