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3篇
  免费   478篇
  国内免费   677篇
林业   1130篇
农学   333篇
基础科学   143篇
  1261篇
综合类   2995篇
农作物   272篇
水产渔业   510篇
畜牧兽医   450篇
园艺   121篇
植物保护   45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80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374篇
  2012年   459篇
  2011年   501篇
  2010年   443篇
  2009年   416篇
  2008年   358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373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武威汉代医简是一批中医药方的出土文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汉末年的中医方剂情况。文章分析了这批医简中的四则药方的药理,并与时代稍后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作对比,以此说明该药方对后世中医的贡献。  相似文献   
52.

 

从办馆条件、法规建设、业务基础建设工作、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五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学图书馆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和阐述,指出了我国医学图书馆在事业经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法制建设、管理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3.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2020年我国水稻面积恢复增长至3 007.6万hm2,比2019年增加38.2万hm2;受灾害偏重发生影响,水稻平均单产7 044.0 kg/hm2,降低15.0 kg/hm2,但仍为历史第2高;水稻总产2.1186亿t,增加225.0万t,连续10年稳定在2亿t以上.国内稻米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特别...  相似文献   
54.
祁连山东段高寒植被类型对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祁连山东段不同高寒植物的土壤理化特征,为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祁连山东段6种灌丛植被和高寒草地的土壤基本性状、土壤持水能力和土壤渗透性进行了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①祁连山东段高寒植被的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含水量则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②祁连山东段土壤总孔隙度随着土...  相似文献   
55.
为预测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北地区酿酒葡萄物候期变化规律,该研究利用2007—2022年西北地区地表温度数据及酿酒葡萄(赤霞珠、黑比诺、美乐和霞多丽)物候观测数据(萌芽期、开花期和转色期),对酿酒葡萄物候模型(积温模型,包含生长日度模型(growing degree day model,GDD)及葡萄开花转色期模型(grapevine flowering veraison model,GFV),BRIN模型、WE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和模拟比较,选取最适模型结合气候模式数据预测SSP245和SSP585情景下酿酒葡萄物候期的变化。结果表明:1)萌芽期,BRIN模型最适用于赤霞珠、美乐和霞多丽,GDD5模型最适于黑比诺;2)开花期,GDD10模型最适用于赤霞珠和美乐,GFV和WE模型分别适用于黑比诺和霞多丽;3)转色期,WE模型最适用于赤霞珠、黑比诺和美乐,GFV模型则最适于霞多丽;4)在SSP245情景下,西北地区2035—2065年与2055—2085年4种葡萄的3个物候期分别平均提前2 d与4 d;在SSP585情景下,西北地区2035—2065年4种葡萄的3个物候期平均提前5 d,2055—2085年除了天山北麓地区的酿酒葡萄转色期因夏季高温影响而平均延后6 d外,其他酿酒葡萄物候期平均提前10 d,进一步分析表明夏季高温是导致转色期延迟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适应气候变化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保障西北地区酿酒葡萄生产优势地位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56.
近50a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本文选取了西北干旱区21个代表站点1951-2000年逐日气温和逐日降水量资料。用趋势法和百分位阈值法分析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极端年最低温度、年最高温度和极端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其各分区极端气候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近50a西北干旱区气温呈上升趋势(0.22℃/10a),1986年后气温明显升高,柴达木盆地和北疆升温较大。近50a西北干旱区年降水量变化和趋势分布,降水变化有增加的趋势(3.2mm/10a),其中北疆降水增加最多。(2)西北干旱区近40a年极端最低温度的天数有减少趋势,平均最低温度天数的减少率为7-8天/40a。而极端年最高温度的天数略有增加趋势,平均增加率为0.5天/40a左右。年最高温度略有减少趋势,平均变率为-0.5℃/40a,年最低温度也有增加趋势,平均变率为1.0℃/40a。西北干旱区近40a极端降水的天数增加了2天/40a。(3)气候变暖对西北干旱区农业既有有利影响,又有不利影响,降水量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减少对农业有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57.
近45 a来中国西北汛期降水极值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中国西北五省(区)1960-2004年125个台站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首先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然后统计出了不同台站近45a来逐年汛期发生极端降水的频次、干日数、极端干期长度、湿日数及极端湿期长度,并对它们的长期变化趋势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5a来西北西部汛期极端降水发生频次、湿日数和极端湿期长度表现出增多和增长趋势,干日数和极端干期长度表现出减少和变短趋势;西北东部汛期极端降水发生频次、湿日数和极端湿期长度表现出减少和变短趋势,干日数和极端干期长度表现出增多和变长趋势;从整个西北来说,近45a来极端降水发生频次和湿日数表现出了增多趋势,极端干期长度表现为变短趋势,而干日数同极端湿期长度表现出周期波动状变化,另外干日数同极端湿期长度的变化趋势恰恰相反,而湿日数却与极端干期长度的变化趋势恰恰相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降水极值变率较过去有所变大。  相似文献   
58.
中西方历史灾荒成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风贤 《古今农业》2007,87(3):22-30
灾荒的发生主要与灾害的严重程度和社会对灾民的救助有关。通过对比研究中国和古代欧洲国家之间灾荒的发生演变情况,结果显示中西方灾荒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原因差别:中国的灾荒主要是由于社会救助不力造成的,在原因层面属于弹性灾荒;欧洲的灾荒主要是因为灾害的强度导致的,属于刚性灾荒的范畴。  相似文献   
59.
中国绿洲区划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绿洲的形成与地貌、气候、水分、土壤等自然条件有关,特别是热量条件与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着绿洲生产力的大小.在对绿洲范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气候地带的差异性、地貌单元和内陆河流域的完整性为区划原则,以水热条件、地貌单元、河流属性等为指标,进行绿洲区划;将中国绿洲划分为3大区及14个二级区;阐明了在二级区采用"区、类结合" 的划分方法,以地貌形态成因类型为指标进行绿洲类型的划分,可不再进行三级以下的区划.  相似文献   
60.
华北平原不同等级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华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中冬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中国首位,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干旱是影响该区域冬小麦产量的最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该研究基于华北平原44个气象站点1981—2017年的逐日气象数据以及作物、土壤和田间管理资料,以作物水分亏缺指数为农业干旱指标,基于调参验证后的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er,APSIM),评估了冬小麦生长发育中后期各生育阶段不同等级干旱对冬小麦单产和总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拔节-开花和开花-成熟阶段干旱造成冬小麦减产率空间上均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且开花-成熟阶段干旱引起的减产率(26.8%)高于拔节-开花阶段干旱引起的减产率(19.1%),区域间比较均表现为干旱对京津冀地区冬小麦单产影响最大,对河南省冬小麦单产影响最小;随着干旱等级的加重减产率增大,开花-成熟阶段轻旱、中旱和重旱的减产率分别为16.5%、32.8%和44.9%,拔节-开花阶段轻旱、中旱和重旱的减产率分别为10.3%、18.8%和28.6%。结合冬小麦实际播种面积得到各生育阶段干旱对总产的影响,区域间比较均表现为干旱对山东省冬小麦总产影响最大,对河南省冬小麦总产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