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0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466篇
林业   909篇
农学   282篇
基础科学   196篇
  811篇
综合类   3109篇
农作物   151篇
水产渔业   140篇
畜牧兽医   289篇
园艺   158篇
植物保护   8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594篇
  2010年   462篇
  2009年   467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433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61.
濒危野生白花兜兰植物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龙江  刘绍飞  欧忠喜  莫家伟  蒙惠理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226-10229,10235
[目的]揭示濒危野生白花兜兰植物生态适应性、生境特性.[方法]在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采用P-2200温湿度数据记录器、DL-LOGGER型号HJX-RZ1编号0046602S01日照时数记录仪和M0DEL-ZDS-10照度计对原生境定期定点连续观测,采集其周围环境的土壤和石灰岩样品,观测、记录植株生长状况和物候期信息.[结果]白花兜兰植物原生境年平均气温15.49℃,最低气温-0.38℃,最高气温为29.5℃,平均相对湿度92.7%,最低33.49%;1月气温0.22 ~ 13℃,相对湿度92%,2月气温6~15℃,湿度85%以上,3月气温14℃以上,4、5、6月气温10 ~21℃,7、8和9月气温21 ~ 28℃,湿度96.2%,10、11、12、翌年1月由20℃下降到-0.38℃,平均湿度92%;日气温呈早低中高晚稳特点,湿度则随着太阳辐射强度和温度的升高下降,温度、湿度二者夜间趋势基本相似,波动性小,太阳辐射值为0;≥120 W/m2年总累计日照时数175 min,日照有效百分率0.006 67%,最高值273 W/m2,光照度≤1 720 lx;初花期为2月下旬至3月中旬,盛花期为4月下旬至5月初,始花期为5月上旬至6月初;生境基质的各种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钙>镁>硅>铝>铁>磷>锰>锌>锶>镍>铅>铜.[结论]白花兜兰生境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与生境的森林郁闭度、坡向和地形密切相关,其日照时数仅为2.92h,且太阳辐射强度≥120 W/m2集中于白花兜兰花期季节,最高值273,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阴性植物.白花兜兰原生境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特征与其特殊的喀斯特小生境有密切关系.其分布及生长于喀斯特岩石、悬崖与基质营养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估校园资源消耗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方法]基于生态足迹成分法的思想,以池州学院校区为例,构建校园生态足迹模型,评估了池州学院资源消耗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结果]2015年池州学院校区的生态足迹总量为8 301.238 6 hm~2,池州学院的生态效率为1.732 6人/hm~2。[结论]池州学院符合绿色大学的定义,说明该校可持续发展状态较好。  相似文献   
63.
广东海陵岛滨海植物资源调查与造景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广东海陵岛的野生植物资源,共记录了38科76种滨海植物,并以植物的生长繁殖力、耐盐性、抗病虫害能力、耐修剪性和观赏效果为5项指标,筛选出18种最适宜滨海园林应用的植物,其中应用在保利银滩项目中的木麻黄、马鞍藤和草海桐,具有较强抵御滨海恶劣气候的能力。  相似文献   
64.
针对小城镇居住区环境的现状,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改善种植质量、选择适宜的树种和合理的施工与管理方法、增加空间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生态补偿设计方法的探讨,同时对加强居住区生态文化的建设、提高居民的意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5.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和典型案例法,结合东阳义乌地区水权交易的经典案例,着重阐释了水权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第三方正效应和第三方负效应,提出对水权交易第三方正效应进行多样化补偿和对第三方负效应采取预防、保障、补偿三结合的治理措施,以解决水权交易过程中的公平和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66.
试验研究不同能氮水平的营养限制与补偿对蒙古羔羊体重和血液生长相关的激素影响。选用内蒙古草原上健康的、平均体重15 kg左右的蒙古羔羊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G)、限制1组(RG1)和限制2组(RG2)三个组,营养限制期(60 d)分别饲喂ME 10.88 MJ/kg、CP 13.0%(CG),ME10.88 MJ/kg、CP 8.9%(RG1),ME 8.62 MJ/kg、CP 5.7%(RG2)三个营养水平的日粮;营养补偿期(90 d)各组饲喂同一能氮水平饲粮(ME 9.75 MJ/kg,CP 12%)。结果表明:①随着营养水平的逐步降低,在限制末期,RG1组和RG2组羔羊的平均体重显著低于CG组(P<0.05),在补偿期,RG2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G组(P<0.05)。②在限制末期RG2组血液中GHRH及RG1、RG2组血液中GH浓度显著高于CG组(P<0.05),而RG2组血液中SS、IGF-I浓度显著低于CG组(P<0.05)。在补偿期,RG1、RG2组血液中IGF-I浓度有升高的趋势(P>0.05)。结果提示,营养限制所导致的羔羊血液中GHRH浓度升高和SS浓度降低可能是其在限制期血液中GH浓度升高及其在补偿期快速生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7.
梁冠威 《广东园林》2012,34(4):11-14
生态护岸是结合植物与土木工程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一种新形式。生态护岸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是生态文明时代河道护岸技术的发展方向。文章概述了目前国内生态河道护坡构建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KEYSTONE生态河道护坡砖在广州东濠涌综合整治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68.
王建萍 《野生动物》2012,33(4):184-186
2009~2011年5~8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四声杜鹃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四声杜鹃在本区为夏候鸟,最早5月上旬迁来,最晚8月下旬迁走,居留期为99~111 d。迁来后,该鸟在本区主要在低山疏林地带和村庄附近活动,活动较为敏锐和隐蔽,常能听到叫声,但很少暴露在人前。四声杜鹃在本区的种群密度6、7月最大,每公里遇见数分别为1.17只和1.25只;在8月种群密度最小,每公里遇见数0.47只,种群密度平均为0.89只/km。该鸟为卵寄生性繁殖,自己不营巢,本区发现雌鸟把卵产在山噪鹛的繁殖窝里,让山噪鹛代其孵化和育雏,本窝寄生卵2枚,卵重3.3 g和3.5 g,卵大小为22×17 mm~23×18 mm。卵经山噪鹛义鸟孵化18 d后出壳,雏鸟仍由山噪鹛喂育14 d后离巢。四声杜鹃主要以昆虫为食,昆虫食物量占总食物量的95.5%,其中松毛虫所占比例最大,占昆虫食物重量的24.1%。该鸟为重要的农林益鸟,应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69.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patial-temporal dynamics of soil moisture content was investigated in a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and a tea tree plantation in Ailao Mountains, which was dominated by Fagaceae (Castanopsis wattii and Lithocarpus xylocarpus). Soil moisture content was studied between January 2005 and December 2006 at different depths (from 0–150 cm) with a neutron prob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ean soil moisture content in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was usually higher than in the tea tree plantation in the dry season, whereas it was lower than the tea tree plantation in the rainy season. In addition, mean soil moisture content was depth dependent, and in the 10–50 cm layer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was due to the active root zone within this depth area in two types of land use. From 50–150 cm,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was slightly increasing in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or relatively stable in the tea tree plantation. Our study also showed that soil moisture content was higher and more stable under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than the tea tree plantation, hence we stress that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olding soil moistur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protection of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相似文献   
70.
山西平朔ATB矿退化土地的林业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调查、类比、室内模拟和野外试验示范相结合的方法,1987年-1999年在山西平逆ATB矿进行了林业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生态系统演谱分为生态系统破损阶段、生态系统雏形建立阶段和生态系统动脉平衡阶段;生态受损引发因子包括土地挖损、土地压占、土地占用和土地污染;生态重建的实质为林业复垦基础工程的再造与植被重建工程的实施;生态重建的关键技术包括排土场的设计、有毒物质的消除、黄土的覆盖、侵蚀的控制、植物筛选与配置;重建后的生态优于采矿前的原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