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0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466篇
林业   909篇
农学   282篇
基础科学   196篇
  811篇
综合类   3109篇
农作物   151篇
水产渔业   140篇
畜牧兽医   289篇
园艺   158篇
植物保护   8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594篇
  2010年   462篇
  2009年   467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433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研究结果明确了模拟棉苗受小地老虎为害造成断苗缺株后,周围棉株有不同程度的补偿作用,主要表现在有效铃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缺1株苗成铃能获得101.85%的补偿,籽棉平均补偿率达87.24%,损失率为12.76%。但自连续缺2株以上,则补偿率下降为50.62%-35.75%,损失率上升为49.37%-64.24%。补偿量和损失量(率)是随缺株数的增加而增长,而补偿率则随缺株数增加而下降,在不同缺株数间  相似文献   
72.
<正> 1.草地农业系统的特征草地农业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之一。它是在大农业的生产中,以草地为主体,结合农田和林地,把土地、植物和家畜联系起来,进行土地—植物—动物“三位一体”的农牧业产品的物质生产体系。草地农业的主要特点是:第一,突出了草的作用,特别是豆科牧草的作用。在草地农  相似文献   
73.
聚类分析在家畜引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秀利 《家畜生态》1994,15(3):33-37
本文以小尾寒羊为例,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三十一个生态区域的八个气候因子进行了分类研究,介绍了聚类分析在家畜引种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这三十一个生态区域可以分为六类,凡与小尾寒羊原产地分为同一类的生态区域可以引种小尾寒羊,其他类的生态区域不宜引种小尾寒羊。  相似文献   
74.
本文定量地建立了两种覆盖方式(盖膜、盖草)下柑桔园土壤湿度增加量、柑桔果径增长速度以及与不覆盖对照的果径增长差的气候生态模型,确定了相应的气候生态指标,揭示了树盘覆盖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75.
本研究系统探讨了果园和畜禽养殖的种养结合型生态模式,分析研究了“猪-沼-果”、“草-鸡-果”两种生态模式下的猪、鸡生产性能,畜舍空气质量以及苹果的产量和质量。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养殖模式下生长肥育猪和鸡的增重显著高于庭院养殖(P<0.05),分别提高了17.46%和29.28%;猪舍、鸡舍空气中的CO2和NH3比庭院猪舍、鸡舍显著降低(P<0.05);苹果产量比单纯果园平均分别提高28.97%和21.15%,含糖量分别相对提高6.79%和6.36%。  相似文献   
76.
根据生态畜牧业的理念,结合凉山地区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现状,提出凉山地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技术措施,推动凉山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7.
对青海省杂多县冬虫夏草及其寄主的自然生境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该县虫草主要分布于海拔4 000~4700m的高寒草甸或高寒灌丛中。因海拔、植被、地形和水热条件的不同,虫草及其寄主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特征。在青藏高原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虫草寄主形成耐寒、耐涝、耐饥的生态习性。水、热、光是完成虫草有性世代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8.
Recent quantitative site-based monitoring and qualitative aerial and ground traverses provide contrasting assessments of the health of much of the arid shrublands of Western Australia extensively grazed by livestock (‘rangelands’). Although these results seem incompatible, we explain the apparent contradictions based on landscape succession processes operating at multiple levels of ecological organisation. Specifically, we suggest that the intact areas in which site-based monitoring is conducted are contracting as catchment canalisation and desiccation increase. However, the impacts of these processes have not yet become manifest at the site scale. The site-based system addresses important regional questions. These relate to the large, relatively intact areas away from most active surface flows, which should be a focus for resource conservation, given practical limits to repairing widespread degradation with low management inputs. We provide a complementary set of questions to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audit of rangeland dynamics in the context of underlying hierarchical landscape patterns and processes that might threaten intact areas. We recognise the need to match questions and levels of ecological organisation and the implications these have for sampling. We also recognise the difficulty in producing concise statements of change for clients when reporting on complex ecological issues and processes. Without a clearly articulated, and well understood, hierarchical model of pattern and process within which apparently contradictory findings can be reported meaningfully, policy makers may be confused by the results, with the consequent risk of policy inaction.  相似文献   
79.
陶君 《野生动物》2007,28(4):51-53,56
广东象头山自然保护区对于生态安全问题的预测和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为探讨象头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设计问题,将生态安全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即规划决策阶段、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和维护管理阶段,并着重从生态安全规划、基础工程建设、能源利用、“三废”处理、易受生态安全威胁的敏感区域、生态监测体系等方面对保护区的生态安全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80.
论建设云南生态农业的新模式——观光农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云南省农业资源状况,探讨建设生态农业及观光农业的发展方向,使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良性循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