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6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对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数量、组成、季节动态、养分和能量归还及物质化学组成进行了 3a的研究 ,结果表明 :福建柏、杉木林的年均凋落物量分别为 731 83g·m- 2 、5 4 6 85g·m- 2 ,前者是后者的 1 34倍 ,其中落叶分别占总凋落量的 6 5 2 9%和 5 8 2 9% ,而福建柏林落枝、落果和其它组分占总凋落量的比例则比杉木林的低。福建柏林凋落物总量在 5月 (2 0 0 0年为 2月 )和 11— 12月出现两次峰值 ,且第 2次峰值远比第 1次高 ;杉木林总凋落物量 1年出现 3次峰值 (4或 5月、8月和 11月 ) ,且峰值较为接近。福建柏林凋落物年养分和能量总归还量分别为 13 96 1g·m- 2 和 14 6 36 5 8kJ·m- 2 ,杉木林的则分别为 12 0 0 5g·m- 2 和 12 2 91 17kJ·m- 2 ,前者分别是后者的 1 16倍和 1 19倍 ,其中福建柏林通过落叶归还的养分和能量则分别是杉木林的 1 6 3倍和 1 2 9倍。福建柏落叶N、P浓度和易分解物质 (水溶性物、半纤维素和粗蛋白 )含量高于杉木 ,而难分解物质 (如纤维素、木质素 )的含量低于杉木 ,且C N、C P、木质素 N及木质素 P的比值也比杉木落叶的低。说明福建柏林凋落量比杉木大 ,落叶质量亦比杉木的高。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樟树福建柏混交林40个样圆的调查,以樟树为对象木,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分析樟树的种内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樟树的种间竞争强度大于种内竞争强度,并且竞争强度随对象木径级的增大逐渐减小.当对象木径级≥23 cm时竞争强度变化较小,径级在14~17时受到的种间竞争强度最大.樟树种内、种间、林分的竞争强度符合幂函数CI =AD-R的关系,用此模型拟合各径级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效果良好,可对不同径级的樟树所受的竞争强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3.
福建柏人工林经验收获表编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式法编制福建柏人工林经验收获表,探讨了此表在福建柏人工林的生长收获量预测、林木资产评估和经济成熟龄确定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4.
采用临界表面张力法、几何平均法、调和平均法和酸碱作用的试验方法,通过SIGMA 701(KSV)仪器测量麦秸表层、麦秸内层、狼尾草表层、狼尾草内层、福建柏薄木和杨木的表面自由能.结果表明,麦秸、狼尾草内层表面自由能均比其表层高,福建柏薄木和杨木的表面自由能比狼尾草与麦秸高,且杨木的表面自由能高于福建柏薄木.  相似文献   
35.
福建柏优良种源和家系优树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福建柏19个地理种源和48个家系造林试验,初步选择出10个优良种源和14个家系,其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16.09%~88.70%、15.19%~184.80%。参照福建柏优树国家标准,在优良种源和家系林分中,选择出优树179株,其材积遗传增益比优良种源和家系分别提高17.45%~122.51%、3.30%~191.69%。  相似文献   
36.
福建柏优树子代测定及早期选择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129株福建柏优树子代的苗木,在福建永安国有林场和福建仙游溪口国有林场建立优树子代测定林,对2年生试验林进行调查分析表明,不同家系在树高、地径、保存率上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这些差异主要由家系本身的遗传特性决定 以树高为主要指标从参试的各优树子代中,初步选出N001、R001、P001、N002、K005、L011等30个优良家系,其2年生时平均树高、地径值分别超过1 48m和1 90cm,树高、地径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超过22%和19%;选出Ai001、Ai002、Bi001、Bi002、Ci001、Ci002等38个优良个体,2年生时平均树高、地径值分别超过2 09m和3 12cm,遗传增益分别达到80 67%和77 04% 上述初步选出的优良家系、个体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可用作种子园建园材料和无性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37.
在福建三明对临近的、土壤肥力相近的33年生福建柏与杉木人工纯林生长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平均胸径、平均高、林分蓄积量福建柏人工林分别为975株/hm^2,21.6cm,21.37m,420.7m^3/hm^2;而杉木则分别为1117株/hm^2,23.3cm,21.89m,488.7m^3/hm^2.33年生福建柏人工林的生产力低于杉木.福建柏在幼林阶段生长慢,但在成林阶段连年生长量超过杉木.福建柏10年生前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均显著小于杉木,10年生后连年生长量逐渐增加,树高、胸径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分别在15,18,19年生时超过杉木,33年生时树高、胸径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分别是杉木的1.20,1.35和1.50倍.  相似文献   
38.
采用大田胁迫试验分析了不同浓度Na Cl处理对福建柏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不同浓度Na Cl处理对福建柏幼苗苗高及地径生长、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低浓度Na Cl处理相比,高浓度Na Cl处理对地径、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且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9.
福建柏人工林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表明我省大部分山地适宜福建柏生长,除少数I类立地条件下福建柏林分生长量次于杉木外,其余地类的林分生长量均超过杉木;就福建柏林分而言,人工林比天然林生长好,混交林比纯林生长好。  相似文献   
40.
广西千家洞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福建柏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5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对广西千家洞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Dunn)Henry etThomas)群落进行物种多样性测定,系统地分析了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外貌、演替等。研究结果表明: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共有维管束植物81种,隶属40科,51属。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76.54%),是典型的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高,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大小关系: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整个群落的丰富度F高达3.7998;Simpson指数D为0.8327,Shannon-Wiener指数H为1.9384;基于Simpson指数的均匀度指数JS为0.8443,而基于Shannon-Wiener指数的均匀度指数JSW为0.9130。从植物区系上或结构上来看,目前这个群落已经稳定,属于亚顶级群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