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2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40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引进适宜贵州气候特点的澳洲坚果优良品种。[方法]2007年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引进4个澳洲坚果优良品种在贵州望谟县和贞丰县试种,2010年4个品种零星开花结果,分析各品种的品种特性。[结果]从综合性状看,在贵州南亚热区表现最好的品种是Own Choice(O.C),4年生树株高329 cm,茎围23 cm,树冠315 cm,单株产量平均1.52 kg;其次是Pahala(788),4年生树株高363 cm,茎围24.8 cm,树冠328 cm,单株产量平均0.53 kg。[结论]研究结果为澳洲坚果的引种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2.
采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提取柳蒿芽中的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了料液比、时间、酶加量、温度、pH值5个因素对提取柳蒿芽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酶法提取多糖的适宜条件是纤维素酶为底物质量的0.5%、果胶酶为底物质量的2.0% , 加热时间为0.5h,温度55℃,溶液pH值为5.5 ,料液比(m(柳蒿芽)∶V(提取液))为1g∶20mL,此时的提取率为5.37%.  相似文献   
43.
为了选育适宜桂西南地区的优良栽培品种,深入探讨澳洲坚果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以50株澳洲坚果资源为材料,对其果实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带皮果鲜重与鲜壳果重、干壳果重呈显著相关,说明三者越重,澳洲坚果果实产量越高;出仁率与果仁厚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鲜壳果重、干壳果重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果实越大,就会有更多光合产物分配到果壳中。(2)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个鲜壳果重对出仁率为正向效应,鲜壳果重对果实产量和出仁率的贡献最大,鲜壳果重每增加1个标准单位,会使出仁率增加 0.5315个标准单位。因此,选育澳洲坚果优良品种,育种时要着重关注单果重、每果出仁率等性状。  相似文献   
44.
磷胁迫对澳洲坚果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塑料管土柱法研究了磷胁迫对澳洲坚果幼苗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CK(不施磷作为对照)、中磷MP(175 mg/kg P2O5)与高磷HP(350 mg/kg P2O5)之间有显著差异,澳洲坚果幼苗叶片的光合参数在低磷处理下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 i)、气孔导度(Gs)均呈下降趋势,表明了供试的6个澳洲坚果品种(Hy、A16、863、951、695和Daddow)幼苗叶片光合能力随胁迫程度的加重均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中的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和最大荧光比(Fv/Fm)在低磷处理下也均降低,而初始荧光(F0)值升高。6个澳洲坚果品种之间有显著差异,根据测定参数对澳洲坚果各个品种幼苗的耐低磷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从强到弱依次为Daddow>951>695>A16>Hy>863。  相似文献   
45.
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形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了解引入澳洲坚果种质的遗传背景,以64份澳洲坚果种质为试材,采用41个形态性状对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41个形态性状的差异性和R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欧氏距离(D)≈11.72处,41个性状聚为两组,组内各性状的欧氏距离较远,绝大多数性状间相对独立,对澳洲坚果种质的演化各具独立的意义,在澳洲坚果的分类中有较好的分辨能力。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4份种质的欧氏距离在3.15~12.39之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D≈12处可将64份种质划分为二个类群:第一类群仅包含T2 1份种质,为澳洲坚果栽培种的近缘种;第二类群包含剩下的63份种质,为澳洲坚果的栽培种。第二类群在D≈10处,可细分成3个亚类:第Ⅰ亚类包括7份种质(即695、Tet.-2、900、D4、HY、Tet.-1和广9),属于粗壳种与光壳种的杂交种;第Ⅱ亚类包括A4和A16两个品种,属于粗壳种与光壳种的杂交种,但更偏重于光壳种;第Ⅲ亚类包括其他54份种质,都是光壳种的后代。获得的聚类结果与现有的分类体系一致;同时,获得了64份种质的形态性状聚类的亲缘关系图,其在生产种植中的品种搭配、育种中的杂交亲本选择和引种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澳洲坚果不同种质果皮内含物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份澳洲坚果种质果皮的粗蛋白、可溶性总糖、单宁以及8种矿质元素(P、K、Ca、Mg、Zn、Cu、Fe、Mn)等内含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果皮内含物含量在不同种质之间变化较大,变异系数在15.75%~48.33%之间,变异幅度以可溶性总糖含量最大、Ca含量最小;除Fe、Cu元素外,其它6种矿质元素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将28份种质分成4个具不同内含物含量特点的类群。  相似文献   
47.
对28份澳洲坚果种质的种仁矿质元素(K、P、Mg、Ca、Fe、Mn、Zn、Cu)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种质的矿质营养特性进行综合定量评判。结果表明:澳洲坚果种仁的矿质元素含量在供试种质之间变化较大,各元素在种仁内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K>Mg>P>Ca>Mn>Fe>Zn>Cu;经综合评判,‘南亚2号’和‘HAES 922’为矿质营养综合表现优良的种质,‘H2’、‘24’、‘10’等17份种质的矿质营养综合表现中等,而‘HAES 783’、‘HAES 333’、‘DAD’、‘NG 18’、‘HAES 246’、‘Yonik’、‘HAES 788’、‘HAES 814’和‘D’等9份种质的矿质营养综合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48.
不同澳洲坚果品种抗旱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36个澳洲坚果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持续干旱胁迫下测定其9项生理指标,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云澳7号’、‘云澳24号’、‘云澳36号’、‘云澳32号’、‘云澳17’号为高度抗旱品种,‘云澳29号’、‘云澳2号’、‘云澳19号’为抗旱性弱的品种,其余品种为中度抗旱。运用灰色关联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法,对36个品种的抗旱性与9项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游离脯氨酸含量可作为36个澳洲坚果品种重要的抗旱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49.
60Co辐照对澳洲坚果种子萌发与幼苗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澳洲坚果品种‘云澳57号’、‘云澳51号’、‘云澳41号’、‘云澳58号’的种子以剂量率为10 Gy/h的60Co-γ射线进行辐照处理,剂量分别为40 Gy、120 Gy和200 Gy。结果表明:60Co-γ射线辐照对澳洲坚果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不同品种对辐照剂量的敏感性不同;较低剂量(40Gy)的60Co-γ射线辐照会显著提高品种‘云澳41号’的萌发率,而品种‘云澳57号’则对所有剂量的辐照均不敏感;随着60Co-γ射线辐照剂量的增加,4个澳洲坚果品种的幼苗真叶长度、宽度和叶面积呈显著降低趋势;且60Co-γ射线辐照会使幼苗茎干变短、茎围增粗,其变化幅度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50.
澳洲坚果幼苗对缺水胁迫及复水的适应性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澳洲坚果幼苗为试材,探讨缺水胁迫及复水处理后,其叶面积、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水分亏缺处理期间澳洲坚果叶面积呈降低趋势,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蔗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复水后,叶面积有较大的反弹,产生显著的补偿效应,而叶片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蔗糖含量急剧下降,产生显著的负补偿效应.在西双版纳特有的旱季与雨季区别明显,饱和土壤水分处理(对照)的澳洲坚果幼苗在复水前后叶面积和叶片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蔗糖含量同样也表现为先降后升、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