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90篇
农学   144篇
基础科学   9篇
  54篇
综合类   685篇
农作物   6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53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弄清食用甜蕨和苦蕨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特性,以VE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等方法,研究了食用甜蕨和苦蕨黄酮类化合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10nm下,甜蕨和苦蕨黄酮提取液的含量分别为843.59μg/g和614.15μg/g;甜蕨和苦蕨黄酮提取物对DPPH均有较好的清除效果,苦蕨与甜蕨黄酮提取物浓度为12.283μg/mL时,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87.13%和50.21%,苦蕨黄酮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甜蕨,但二者的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VE。  相似文献   
62.
为野生蕨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用分光光度法对野生蕨菜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冬季野生蕨菜,根状茎总黄酮化合物含量最高,达6.09%;叶片和叶柄总黄酮化合物含量相对较少,分别为2.95%和3.09%。春季野生蕨菜,根状茎与叶片总黄酮化合物含量较高,分别为5.80%和5.54%;叶柄总黄酮化合物含量较低,仅为2.28%。春、冬季节采收的野生蕨菜均以根状茎总黄酮化合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3.
魏红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77-13080
[目的]探讨山楂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预浸泡时间、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山楂叶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山楂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预浸泡时间2 h,料液比1∶26 g/ml,浸提时间120 min,浸提次数2次。[结论]该提取工艺能显著提高山楂叶中总黄酮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64.
[目的]测定鞭打绣球全草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鞭打绣球干燥全草中的总黄酮,并以芦丁为对照品,检测波长为510 nm,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芦丁对照品在0~0.22 mg/ml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7),RSD值为0.425%;鞭打绣球样品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9.335%。[结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鞭打绣球全草的总黄酮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为鞭打绣球药用价值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5.
任艳利  张维  刘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710-8712
[目的]为准噶尔山楂叶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利用超声波法提取准噶尔山楂叶中的总黄酮,用总黄酮提取率作为衡量提取工艺的指标,对影响超声波提取的多个因子进行单因素、正交试验分析。[结果]准噶尔山楂叶中的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50 min,提取功率75 W,总黄酮的得率高达84.50%;影响总黄酮得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功率提取温度。[结论]准噶尔山楂叶总黄酮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表现出明显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66.
对74份木瓜属种质资源果实的绿原酸、齐墩果酸、熊果酸和总黄酮等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光皮木瓜中未检测到绿原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106~0.108 mg/g、0.694~0.840mg/g,总黄酮含量为16.135~28.182 mg/g;日本木瓜绿原酸含量为0.117~1.694 mg/g,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441~0.911 mg/g、0.366~0.487 mg/g,总黄酮含量为16.424~19.804 mg/g;皱皮木瓜绿原酸含量为0.096~2.746 mg/g,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360~1.836 mg/g、0.110~1.604 mg/g,总黄酮含量为6.661~40.839 mg/g;毛叶木瓜绿原酸含量为0.297~4.017 mg/g,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311~1.520 mg/g、0.031~1.345 mg/g,总黄酮含量为8.428~39.517 mg/g。  相似文献   
67.
本试验采用50%、60%、70%、80%、90%乙醇对紫茎泽兰中总黄酮进行提取,紫茎泽兰根在乙醇浓度为80%时有最大得率2.22%,茎在乙醇浓度为70%时有最大得率1.24%,而叶在乙醇浓度为60%时有最大得率4.12%,紫茎泽兰不同部位总黄酮得率的高低顺序为:叶〉根〉茎。用乙醇提取紫茎泽兰中总黄酮,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平均回收率为104.8%,RSD为1.50%,回收率好,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68.
杨建远  丁忠青  李志杰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8):1663-1666,1669
为研究庐山楼梯草(Elatostema stewardii Merr.)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以乙醇溶液为溶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的中心组合设计,对庐山楼梯草总黄酮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提取庐山楼梯草总黄酮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5%、提取温度80℃、液料比37∶1 (V/m,mL∶g)、提取时间2.4 h、提取2次,该条件下庐山楼梯草总黄酮提取率为5.14%.  相似文献   
69.
张来  刘宁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7):124-126,137
矮杨梅为我国特有,其植物体中含有大量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对其测定方法和积累规律进行考察和探讨。结果表明,对总黄酮测定方法进行考察得出,线性回归方程为Y=8.5257X-0.0184,相关系数r=0.9996;在0~60 min范围内于波长510 nm条件下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RSD=0.34),回收率高(RSD=2.13%)。相同生育期的总黄酮含量变化规律为:雌株除营养期外均为根>茎>叶;雄株则为营养期和孕花期茎>叶>根,盛花期和果期根>茎>叶。不同生育期矮杨梅总黄酮含量动态变化规律为:雌株根为果期最高,营养期次之,孕花期最小;茎为盛花期>果期>营养期>孕花期;叶为营养期>果期>孕花期>盛花期。雄株根为果期>盛花期>孕花期>营养期;茎和叶为孕花期>果期>营养期>盛花期。  相似文献   
70.
刺五加叶中黄酮类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及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研究了刺五加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及抑菌性,并对所提取的粗黄酮类物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提取物中总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得率为0.34%。刺五加黄酮提取物表现出较强的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DPPH自由基能力,其抗氧化能力低于芦丁标准品而强于维生素C。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平板培养法对刺五加黄酮粗品的抑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刺五加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荧光假单胞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并随着刺五加黄酮浓度的增加,其抑菌作用也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