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7篇
  12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应用BASIC语言编制了评价复混药剂的实用程序,并对共毒系数的计算公式加以修改与完善。以LC90值作为更重要的评价依据,采用共毒系数简化泛式:CTC=100/混剂LC90/∑(混剂中单剂含量/单剂的LC90,精简了运算步骤,提高了运算速度和试验精度。  相似文献   
72.
辛硫磷甲氰菊酯及其混剂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密闭法,测定了辛硫磷、甲氰菊酯及其混剂对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辛硫磷和甲氰菊酯混合使用对土壤呼吸基本无影响。安全性评价认为甲氰菊酯、辛硫磷及其混剂对土壤微生物均属于低毒级或无实际危害级农药。  相似文献   
73.
苜蓿、无芒雀麦混播与单播群落总糖及氮素含量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二龄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与单播群落地上与地下部分总糖及氮素含量季节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苜蓿地上部分总糖含量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结实期和生长末期。无芒雀麦地上部总糖含量呈单峰型,果后营养期地上部总糖含量最高,生长末期地上部总糖含量下降。苜蓿根系总糖含量变化动态呈双峰型,而无芒雀麦呈三峰型。单播无芒雀麦、苜蓿地上部含N量随物候期的推移呈下降趋势;混播草地含N量在9月初降至最低后又上升。苜蓿和无芒雀麦根部含N量动态均呈双峰型,第一个峰值在春季,第二个峰值在秋初。混播增加了无芒雀麦地上和地下部分的N素含量。  相似文献   
74.
研究表明,以温州蜜柑为材料测定植物体益生物菌的二个组合复配剂均表现显著的增效作用,益生细菌与激素等物质复配在国内尚属首次报告,在二个组合中均以c号剂增效作用最大。在复配增效小区试验中,A组合c号复配剂与赤霉素和菌剂单剂比较,座果率分别增加78和56.9%,株产分别增加16.7和7.7%,净收益分别增加17.4和7.4%,先取A组合c号配方作为复合生物增果剂使用,商品名称为增果乐(WP)。该剂对柑桔  相似文献   
75.
添加剂对农作物秸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绿汁发酵液和乳酸菌对农作物秸秆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乳酸菌制剂、稀释5倍绿汁发酵液、稀释20倍的绿汁发酵液作为试验因素,用量分别为0.5 L/t、2.5 L/t、2.5 L/t。60 d后对开封的青贮饲料进行感官鉴定和实验室鉴定。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稀释度的绿汁发酵液或乳酸菌制剂显著地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值以及乙酸、丁酸、氨态氮含量,显著提高了乳酸、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差异不显著。总之,试验三处理均显著提高青贮品质,三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在生产中推荐使用稀释5~20倍的绿汁发酵液。  相似文献   
76.
不同浓度甲酸丙酸混合添加剂对全株小麦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评定不同浓度甲丙混合酸添加剂对全株小麦青贮品质的影响,选取京麦9158小麦品种,以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1%、0.3%、0.5%的甲丙混合酸(13∶7)添加剂的全株小麦青贮为试验组,对照组为不添加甲丙混合酸的全株小麦青贮,通过感官评定、发酵品质对比、化学成分分析、能值预测和体外发酵特性测定对其进行全面的营养价值评定。结果表明:各组之间的气味、结构、颜色和综合总分等感官评分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乳酸、乙酸含量以及氨态氮占总氮的百分比均降低(P<0.01),添加0.3%甲丙混合酸的试验组发酵情况最好;添加0.1%、0.3%、0.5%甲丙混合酸的全株小麦青贮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83.96%、174.94%、183.46%(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酸性洗涤木质素、粗脂肪均降低(P<0.01);添加甲丙混合酸可明显改变碳水化合物组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总碳水化合物、快速降解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提高(P<0.01),有机酸、不可利用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降低(P<0.01);添加甲丙混合酸能够提高24 h干物质消化率、乙丙比(P<0.01)。综合分析得出,添加0.3%甲丙混合酸对全株小麦青贮品质的提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7.
混料设计在藏灵菇奶纯培养发酵剂配方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求藏灵菇奶纯培养发酵剂中各组分的最佳组合。【方法】采用混料设计研究了发酵剂中5种菌种的不同组合对发酵奶风味成分的影响,建立各菌种在混合发酵剂中配比与发酵的主要代谢产物之间的回归模型,考查配方中各组分的互作效应。【结果】分析得出乳酸的最大预测值为8.16 g•L-1;丁二酮的最大预测值为77.23 mg•L-1;乙醇的最大预测值为4 259 mg•L-1;二氧化碳的最大预测值为2.12 g•L-1。对满足所有期望的响应值的条件进行优化,获得藏灵菇奶纯培养发酵剂的最优组合为乳酸乳球菌(27%)、明串珠菌(37%)、开菲尔乳杆菌(11%)、干酪乳杆菌(10%)、克鲁维酵母(15%)。【结论】混料设计和调优软件可用于混合发酵剂中多组分和多目标参数优化,获得最优的发酵剂组合。  相似文献   
78.
采用体外抑菌试验和果实损伤接种试验,分别测定了赤霉素和戴挫霉与嘧菌酯混配对甜瓜采后粉霉病和白霉病控制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在体外抑菌试验中,赤霉素对2种病原菌没有抑制作用,对嘧菌酯的防效也没有增效作用;戴挫霉对2种病原菌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对嘧菌酯的防效也有增效作用。在甜瓜果实损伤接种试验中,赤霉素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并且与嘧菌酯配合后,对其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戴挫霉与嘧菌酯配合应用,对甜瓜病害的防效明显高于二者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79.
复配剂螨嗪菊酯对防治抗性二点叶螨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了螨嗪菊酯对抗性二点叶螨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螨嗪菊酯对二点叶螨的共毒系数(CTC)是358.34,其毒力是甲氰菊酯的20.1倍,螨死净的4.45倍。用螨嗪菊酯25mg/L、50mg/L、100mg/L处理室内盆栽菜豆上的二点叶螨的成螨和若螨,处理后7d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1.77%、83.56%、87.92%和76.18%、90.61%、95.14%;同样浓度对二点叶螨卵的校正抑制率分别为68.76%、85.96%和94.31%。螨嗪菊酯在施药后第15d对二点叶螨成螨仍有79.77%校正虫口减退率。在田间药效试验中,螨嗪菊酯1,500和2,000倍液对苹果树上二点叶螨在施药第7d后的校正虫口减退率为95.42%、90.56%;对豇豆和茄子上二点叶螨施药第7d后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3.8%、85.0%和91.08%、88.27%,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0.
通过采用盆栽喷雾法对几种玉米苗后化学除草剂杀草谱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烟嘧磺隆、2,4-D丁酯、莠去津杀草谱有较大差异,烟嘧磺隆与2,4-D丁酯混用、烟嘧磺隆与莠去津混用可以弥补各自杀草谱的不足,具有一定混用价值。通过田间药效试验,4%烟嘧磺隆悬乳剂50 mL/667m2+72%2,4-D丁酯乳油25 mL/667m2、4%烟嘧磺隆悬乳剂75 mL/667m2+72%2,4-D丁酯乳油30 mL/667m2、4%烟嘧磺隆悬乳剂50mL/667m2+38%莠去津悬乳剂100 mL/667m2、4%烟嘧磺隆悬乳剂75mL/667m2+38%莠去津悬乳剂150mL/667m2,药后30d对禾本科杂草株防治效果分别为94.06%、97.83%、94.84%和98.12%;对阔叶杂草株防治效果分别为92.49%、97.35%、92.62%和97.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