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31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14篇
  182篇
综合类   408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铅镉复合污染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铅镉复合污染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伤害及机理。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程度的铅镉复合污染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铅镉低浓度胁迫能够促进水稻生长,高浓度抑制水稻的株高;铅镉胁迫显著降低了水稻的分蘖数,随着胁迫浓度增加,分蘖数下降幅度增大;铅镉胁迫显著降低了水稻每盆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低浓度胁迫下每穗总粒数显著增加,高浓度胁迫下每穗总粒数显著降低;铅镉低浓度胁迫下糙米率和精米率显著增加,高浓度胁迫下糙米率和精米率显著降低,整精米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水稻籽粒中铅镉含量与土壤中铅镉浓度成显著正相关,土壤铅镉含量达到中高浓度时,水稻籽粒铅镉含量严重超标,铅镉最高超标达333%和122%。[结论]该研究为污染地区水稻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2.
铅胁迫对桐花树幼苗根叶蛋白质及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蔡建秀  王慧云  王春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903-2905,2926
[目的]研究桐花树抗重金属铅(Pb2+)污染的特性。[方法]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0.1、0.5、1.0、2.0、3.0 mmol/L)外源重金属铅(Pb2+)胁迫对桐花树幼苗根和叶蛋白质及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桐花树幼苗在受胁迫过程中受到时间和铅浓度的双重影响。根和叶的蛋白质含量随着铅浓度的升高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根和叶的蛋白质含量总体也趋于减少,除胁迫15 d,根在1.0 mmol/L左右、叶在1.0~3.0 mmol/L高于胁迫3d的。随着铅浓度的升高,POD和SOD活性总体表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低浓度组和对照组POD和SOD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高浓度组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桐花树对重金属铅污染有一定的抗性,但当浓度大于2.0 mmol/L时,桐花树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23.
铅抗性细菌的分离及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通过传统微生物分离筛选方法从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分离出1株具有铅抗性的细菌PZ-1,并对该菌株的生物吸附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PZ-1在pH 6.0、Pb2+浓度为100 mg.L-1、投菌量为50 g.L-1时其吸附率可达95%;在pH 6.0、Pb2+浓度400 mg.L-1、投菌量为20 g.L-1、吸附时间25 min时吸附效果最好,此时对Pb2+的吸附容量为137.5 mg.L-1,吸附率为77.19%。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PZ-1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PZ-1为芽孢杆菌属的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相似文献   
124.
Pb、Cd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毒害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砂基培养方法,研究重金属Pb、Cd单一及其复合污染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b离子浓度≤15mg/L,Cd离子浓度≤5mg/L,二者复合离子浓度≤10mg/L时,对小麦种子的萌发率、芽及幼根生长、叶绿素含量、CAT、POD酶活性都有促进作用;当超过此浓度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从根冠比可看出Pb、Cd对小麦根的影响大于对芽生长的影响,植物根对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毒性最为敏感。Cd对小麦的毒害作用强于Pb;Cd、Pb复合污染对小麦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比较复杂,复合浓度≤10mg/L时略弱于Cd单一污染;随着浓度进一步升高,会强于Cd单一污染,始终强于Pb单一污染。  相似文献   
125.
干旱和铅胁迫对刺槐和紫穗槐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铅胁迫和干旱胁迫对1 a生刺槐、紫穗槐及其紫穗槐平茬后萌条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1 000~3 000 mg·kg-1)的铅处理能提高SOD活性,低浓度(300~500 mg·kg-1)的铅处理提高了POD活性;水分和铅胁迫共同作用,刺激了各树种叶片的酶活性。综合分析,紫穗槐的抗性优于刺槐,抗铅胁迫能力紫穗槐苗木>紫穗槐萌条>刺槐苗木。  相似文献   
126.
园林灌木对城市环境中镉和铅吸收积累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有良 《北方园艺》2010,(10):103-106
测定了南京城市不同功能区12个取样点的园林灌木中茎和叶片的镉及铅的含量。结果表明:测定的20种园林灌木中,毛鹃、海桐、珊瑚树、圆柏等对镉或铅的吸收积累能力较强;彩叶灌木中红花檵木对环境镉积累能力较强,而红叶石楠对环境铅的积累能力相对较强;利用污染指数和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可以比较不同环境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27.
不同种类化肥对塿土吸附解吸铅、镉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塿土对重金属Pb和Cd的吸附解吸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类型氮、磷化肥对重金属Pb、Cd的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附过程中,添加不同种类肥料能够改变塿土对Cd的吸附量,对Pb影响不大;土壤对Pb~(2+)的等温吸附曲线用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好,对Cd的吸附曲线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拟合均能达到显著水平(P0.01);由Langmuir方程拟合得到的最大吸附量可以看出,除磷酸二氢钾促进了土壤Cd的吸附,其余肥料的添加均抑制了土壤对Pb、Cd的吸附量。在解吸过程中,Pb的解吸过程受肥料影响显著,含磷肥料能促进铅解吸率的增大,解吸率最高可达90%以上。由于添加不同类型的肥料影响了土壤对Pb、Cd的吸附和解吸过程,因此,在已经受到Pb、Cd污染的农田进行耕作时,应谨慎选择施用对Pb、Cd影响强烈的磷肥,以避免增加Pb、Cd的迁移对作物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28.
苗期甜高粱和玉米对土壤Pb胁迫的响应及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甜高粱和玉米受土壤Pb胁迫后植株生长状况和生理指标变化的规律,采用盆栽毒理试验方法,并运用隶属函数值法对其抗性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土壤Pb胁迫下,甜高粱和玉米的株高、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而叶绿素a/b的值升高,MDA和脯氨酸的含量增多,细胞膜透性增加,各指标变化幅度不同,单一指标难以评判作物的抗性。而利用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晋甜杂1号、晋甜杂2号、晋甜杂3号和大丰30的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值依次为0.327 2、0.287 0、0.885 8和0.274 8,则对铅的抗性能力综合评定结果为:晋甜杂3号晋甜杂1号晋甜杂2号大丰30。因此,甜高粱晋甜杂3号抗性最强,更适宜在Pb污染土壤上种植。  相似文献   
129.
铅(Pb)污染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早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土壤重金属 Pb污染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对旱稻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 Pb 处理水平(0,300,600 mg/kg)下,接种 Glomus mosseae下旱稻(Oryzal Sativa L.)的生长效应。[结果]接种处理下,旱稻根系侵染率随着土壤 Pb含量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与未接种处理相比,接种处理显著提高300 mg/kg Pb处理下旱稻生物量以及地下部分 Pb含量,却显著降低了地上部分 Pb含量,这与接种处理显著降低了 R/S值的结果一致(P〈0.05);600 mg/kg Pb处理下,接种显著提高了地下部分生物量(P〈0.05),却显著降低了旱稻地上部分以及地下部分 Pb含量(P〈0.05),接种处理与未接种处理下 R/S值差异不明显。[结论]该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土壤 Pb处理下接种 Glomus mossea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Pb对 Oryzal Sativa L.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0.
长沙城郊农田土壤重金属Pb、Cd的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集长沙城郊18个乡镇513个农田土壤样点,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从农田土壤重金属Pb、Cd的含量、土壤理化特性(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土壤区位特征(土壤采样点离城镇的距离、离建设用地的距离、离河流的距离、离农村居民点的距离)3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建立农田土壤重金属Pb、Cd的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根据生态风险指数值(ERI)将生态风险等级划分为四级(Ⅰ级ERI>0.70、Ⅱ级0.6Pb、Cd的高、中、低生态风险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与分级、分区是建立农田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防控体系的必要手段,可为农田土壤的科学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