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0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596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17篇
  289篇
综合类   597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明确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对岩性和人工造林的响应特征,是合理利用AMF改善喀斯特地区人工林土壤质量、提升造林效益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灰岩和碎屑岩区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以耕地为对照,通过野外区域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AMF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探讨其对岩性和人工造林的响应。结果表明:球囊霉属(Glomus)为研究区主要优势属,其相对丰度为58.50%~89.37%。AMF群落对人工造林的响应在不同岩性条件下存在差异:在石灰岩区,人工造林显著增加了AMF香农多样性指数;在碎屑岩区,人工造林显著增加了球囊霉属相对丰度,却降低了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和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的相对丰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壤pH和速效磷是影响AMF群落的关键环境因子。岩性主要通过影响土壤pH间接作用于AMF群落变化(p < 0.05);而人工造林则通过改变土壤养分(特别是速效磷)对AMF群落起到直接或间接作用(p < 0.05)。可见,人工造林对土壤AMF群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2.
针对无人机可见光影像对背景与目标地物混淆时提取识别难的问题,利用四旋翼无人机采集喀斯特峡谷区的火龙果影像匹配点云数据,对原始点云数据进行去噪、滤波和归一化等处理,通过建立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表面模型(DSM),进而建立高精度的冠层高度模型(CHM),并以目视解译的火龙果株数为参照,对火龙果株数进行识别提取验证。结果表明,运用无人机影像匹配点云数据,通过冠层高度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植株下方杂草的影响;当样地内的基础设施或存在地物高度与火龙果冠层接近,导致误提,错提率最高为8.55%,漏提率最高为12.28%;在各样区中,运用种子点进行火龙果株数提取的精度均在92.38%以上;运用植被冠层进行火龙果株数提取的精度均在90.68%以上。由此表明,运用无人机影像匹配点云数据提取火龙果具有快速、简单有效、成本低、精度可靠的特点,适用于喀斯特山区作物株数的快速提取,可以与基于颜色指数的提取方法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953.
青海云杉林林冠截留与大气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研究了青海云杉林林冠层截留量及其与大气降水量的关系,模拟出了青海云杉林林冠截留降水模型。结果表明:在一定降雨量范围内,青海云杉林林冠截留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青海云杉林林冠层平均截留降水率为29.4 %,它随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随郁闭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54.
贵州两地理群体鲫的系统发育及遗传分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分布于贵州省普安县青山镇和威宁县草海的鲫,系喀斯特山区彼此隔离的2个地理群体,为探明其遗传结构,探讨彼此间系统关系及遗传分化情况,本研究对其mt DNA D-loop区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普安鲫有919和921~927bp 8种序列长度类型,分属27种基因型和14种单倍型;草海鲫有923~925bp 3种序列类型,分属11种基因型和6种单倍型;序列差异因碱基替换和缺失/插入不同所致。普安鲫是银鲫和鲫指名亚种及其所含3个亚类群的混生群体;草海鲫为鲫指名亚种2个亚类群的混合群体。普安鲫及其指名亚种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中等,草海鲫及其指名亚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偏低,普安的银鲫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极低。研究表明,喀斯特山区2地理群体鲫具有群体组成复杂和母系来源多样的发育特点,因长期的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和基因交流缺乏所造成的遗传漂变和进化速率差异,其基因型和单倍型呈明显地理分布格局,各群体间遗传分化严重。普安的银鲫系东北银鲫起源,遗传变异低,急需改善亲本质量。草海鲫因奠基者效应、瓶颈效应和遗传漂变导致其遗传多样性偏低。本研究丰富了喀斯特山区鱼类群体遗传学资料,为地方鲫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55.
喀斯特山区大眼鳜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喀斯特山区大眼鳜3个地理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特点,采用PCR技术对169尾个体的线粒体DNA COⅠ基因进行扩增、测序,获得的序列长度为1512bp。分析显示,碱基A、T、C、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9%、28.6%、28.7%、17.8%,其中A+T(53.5%)含量高于G+C(46.5%)含量。169个样本共检测到5个多态位点,并定义了5种单倍型。对喀斯特山区大眼鳜群体COⅠ基因与洞庭湖大眼鳜COⅠ基因序列进行序列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10个变异位点,集中在1268~1456nt。喀斯特山区3个群体间4种碱基在密码子3个位点上的使用频率无差别,与洞庭湖大眼鳜相比,密码子第1位上的4种碱基含量差别不大,密码子第2位上T含量(40.9%)高于后者(39.9%),而A和C含量则低于后者;与洞庭湖翘嘴鳜比较差别很小,但与斑鳜、暗鳜、长身鳜和波纹鳜4种鳜鱼比较,在密码子第1位和第3位存在不同差异,特别是暗鳜和波纹鳜密码子第3位中A含量(30.0%)明显低于喀斯特山区大眼鳜(31.8%),而波纹鳜G(8.9%)明显高于后者(7.3%)。喀斯特山区大眼鳜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395,平均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29,遗传多样性贫乏。  相似文献   
956.
贵州省喀斯特景观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是我国喀斯特面积分布最大的省,也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对贵州省丰富的喀斯特自然风景资源与人文资源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对于脆弱的喀斯特自然风景资源采取保护为主的合理开发,对于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可适度加大宣传,生态旅游是达到有效利用最大化的途径之一,是实现喀斯特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相似文献   
957.
报道细胞分裂素和硝酸铵对欧洲云杉不定芽伸长过程的影响.采用5年生的欧洲云杉1个无性系不定芽丛来研究玉米素和硝酸铵对不定芽生长的影响.试验3种诱导类型(玉米素浓度分别为6.84、13.68、20.52 μmol·L-1,激动素浓度0.69 μmol·L-1,培养4周),玉米素最高浓度处理诱导的伸长芽数量最多,在4个无生长调节剂继代培养过程中,加入了1个硝酸铵浓度逐渐增加的继代培养过程.经不含生长调节剂的低浓度的硝酸铵(2.5 mmol·L-1)培养基的继代培养后转入含有细胞分裂素的诱导培养基,下一个继代培养基补充的硝酸铵浓度分别为2.5、7.5、12.5、17.5 mmol·L-1,8周(2个继代培养)后转入含有硝酸铵浓度为2.5 mmol·L-1的培养基培养.硝酸铵浓度为7.5 mmol·L-1的处理可形成数量最多的不定芽,这对于采用不同浓度的玉米素进行诱导的处理结果是一致的,但随着硝酸铵的浓度增至12.5 mmol·L-1和17.5 mmol·L-1时则不定芽的数量减少.欧洲云杉的胚轴外植体经1次或多次诱导后,细胞分裂素(BA、激动素、玉米素、2iP)促进了不定芽的分化和发育,其中BA由于可诱导产生大量的不定芽而成为最有效的细胞分裂素.玉米素虽然诱导不定芽相对弱一些,却在BA多次诱导后可促进芽的伸长.这对获得具有形成不定芽能力并可扩繁的芽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58.
喀斯特森林群落退化对浅层岩溶地下水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地区植被调查及径流和岩溶水样分析,探讨喀斯特森林群落退化过程中浅层岩溶地下水化学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降雨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排序为SO2-4>K 、Ca2 、HCO3->Na 、Mg2 、Cl->NO3-、NH4 >PO3-4,而径流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排序为HCO3->SO2-4、Ca2 >Mg2 、Cl->K 、Na 、NO3->NH4 >PO34-;岩溶地下水离子组成与径流总体相似,但岩溶地下水中HCO3-、Ca2 和Mg2 的含量及电导率明显增加高于地表径流.随着喀斯特森林群落从阔叶林群落向灌木林群落、灌草群落方向演替,其岩溶地下水中HCO3-和Ca2 比例明显减少,而SO2-4比例明显增加.岩溶地下水的HCO3-、Ca2 含量与森林覆盖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K 、NH4 含量与森林覆盖率之间则存在显著的负相关.HCO3-含量是影响岩溶地下水电导率的最重要因子,其次是Ca2 ,再次是K 、Mg2 ;岩溶地下水电导率可以作为评价喀斯特森林群落退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数量指标.  相似文献   
959.
杨勇强    王振锡    师玉霞    连玲    高亚利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6):185-193
森林伐后更新对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密不可分,对森林的经营管理和动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对不同皆伐迹地林分进行主要特征选取并实现高精度提取,本研究通过分析天山云杉皆伐迹地更新群落特征,并利用R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个类别(Ⅰ、Ⅱ、Ⅲ、Ⅳ),其林分平均年龄为33、28、25 a和20 a;平均胸径分别为25.62、17.95、13.03 cm和10.05 cm;平均树高为12.25、10.02、8.92 m和7.53 m。基于eCognition Developer 9.0软件,对研究区进行多层次、多尺度分割,以无人机影像的纹理、光谱等特征为辅助信息进行SEaTH算法结合面向对象分类。结果表明,研究区皆伐迹地林分生长状况主要为类别Ⅰ状态,类别Ⅱ、Ⅲ和Ⅳ分布面积相对较少。SEaTH算法结合隶属度分类方法,不仅准确地识别出皆伐迹地空间分布情况,还精确地提取出不同类别的天山云杉林,总体精度达到80.22%,Kappa系数为0.73,平均面积吻合度为81.34%。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分类效果,可精确地对伐后更新林分进行分级提取,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0.
粤北英西峰林走廊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且由于历史的移民迁徙分布着诸多传统村落。选取粤北英德市黄花镇大岩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设计分析的方法,立足于喀斯特地区的地域特性,对大岩村的村落选址、村落布局、景观环境经营进行分析。认为大岩村的人居环境存在以下特色:在选址上背山面田,村落与山体形成轴线关系;村落布局贴山延展,生产生活关系紧密;在庭园空间的营造上巧于借自然之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