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6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43篇
综合类   191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秦岭野生秋季花卉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秦岭中段一些地区进行了调查,表明野生秋季花卉资源丰富,隶属于37科、68属,近120种。对某些特有、珍稀种类进行了讨论,阐述了一些野生秋花植物生境的特点,并据此提出了开发利用及保护意见。  相似文献   
82.
秦岭表土的花粉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秦岭9个不同海拔高度、7种不同类型植被下表土的花粉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各种类型植被下表土的花粉组合基本反映了相应的植被组成;松属花粉在秦岭散布的距离较远。表土中很高的花粉含量与植被组成中松的数量间缺乏相关性;在部的花粉产量中,相当数量的花粉是原地降落,如板栗、落叶松和冷杉等;冷杉芬粉的代表性较低,传播距离很近,冷杉林下冷杉花粉仅占草本和木本花粉总量的19.5%,占木本的21.7%。  相似文献   
83.
采用样地调查与异速生长方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内森林结构和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乔木层地上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上升逐渐下降,松科树种生物量比重随海拔梯度的上升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明显。各海拔梯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或自然干扰,生物量与干扰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698, P0.01),其中海拔1 100 m以下受到的人为干扰最严重。与相邻地区相比,研究区地上生物量偏低,建议经营者制定适当的经营措施,以实现松栎混交林的科学经营。   相似文献   
84.
【目的】测定秦岭北麓陕西周至县余家河小流域"坡改梯"农田土壤的基本养分含量,旨在为"坡改梯"农田土壤培肥及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秦岭北麓26份"坡改梯"农田和4份坡耕地耕层(0~20cm)土壤,测其pH以及NO-3、NH+4、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并根据陕西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对各指标进行评价。此外,研究了更改年限对"坡改梯"农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坡改梯"农田耕层土壤pH值为7.06~8.05,呈弱碱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为7.54~16.72和0.48~1.10g/kg,两者均处在较低水平;土壤矿质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90~14.79,0.38~12.98和92.80~158.00mg/kg,其中土壤速效磷含量大部分处在中低及以下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基本处在中等水平。耕层各土壤养分含量均表现为坡耕地>坡改梯。3年"坡改梯"农田土壤各养分含量均高于1年"坡改梯"农田,其中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随着更改年限的增加显著提高。【结论】与坡耕地相比,研究区域"坡改梯"农田初期土壤养分含量匮乏,但随着更改年限的增加,"坡改梯"农田土壤养分状况逐渐改善,建议"坡改梯"农田培肥时应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重视氮肥和磷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85.
为确定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n-3 HUFA需求量以减少鱼油使用和降低养殖成本,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的n-3 HUFA对细鳞鲑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脱脂鱼粉、脱脂豆粕、明胶和酪蛋白为主要蛋白源,通过调节饲料中的猪油和浓缩油EPA、DHA水平,使饲料n-3HUFA的含量分别达到0.25%、0.50%、0.75%、1.00%、1.25%、1.50%,配制出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D 0.25、D 0.50、D 0.75、D1.00、D 1.25和D 1.50),分别投喂细鳞鲑幼鱼(60.0 g±2.8 g)84 d。结果显示:饲料中n-3HUFA不同水平对细鳞鲑成活率和饲料系数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显著影响了其末重(F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着添加饲料中n-3HUFA水平的升高,FW、WGR和SGR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3者在饲料中n-3HUFA水平为0.75%均最大。随着饲料中n-3 HUFA水平的升高,鱼肌肉18∶1n-9的含量逐渐下降,而22∶6n-3的水平相应升高。结果表明,以WGR为评价指标时,用二次曲线模型推测出细鳞鲑对饲料n-3 HUFA的需求量约为0.69%。  相似文献   
86.
利用2.8~16.8℃泉水,进行细鳞鱼工厂化流水养殖,12、24、30月龄的体重分别可以达到60.53±27.60g、323.37±74.61g和735.83±164.80g。要达到500g上市规格,需要24~28个月。1龄鱼生长比较缓慢,2、3龄生长速度较快。体重变异系数变化较大,在20~55%之间。  相似文献   
87.
为研究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人工繁殖技术,采捕图们江野生细鳞鲑幼鱼,经人工培育至性成熟,连续4年进行人工繁殖。繁殖水温6~13℃,亲鱼4+龄以上;采用2.5 μg LHRH-A2 + 2.5 mg DOM一次性催产,可以达到预期催产效果。催产率、发眼率、孵化率、亲鱼产后成活率分别达到90%、95%、89%、95%。根据80尾卵巢发育至Ⅴ期、平均体质量(1165.11±500.30) g细鳞鲑样本分析,其绝对怀卵量为(3195.61±1430.04)粒,相对怀卵量(2.72±0.17)粒/g,成熟系数(13.54±1.14)%。绝对怀卵量(F)与年龄和体质量(W)密切相关,与体质量呈线性关系,拟合关系式为F=2.843W-120.43,R2=0.9754。减少检查次数、采用药物麻醉、产后药物处理可以避免造成亲鱼受伤及应激反应,提高亲鱼产后成活率。  相似文献   
88.
为了解甘峪河秦岭细鳞鲑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下称"保护区")鱼类资源现状,评析保护区成立5年来的保护效果;在保护区内海拔每升高100m设定1个样点,共计10个样点,采取电捕法分别于2011年5月和2016年8月在各样点进行采样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指数(D′)分析鱼类多样性,采用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研究鱼类物种优势度。结果表明,保护区鱼类组成单一,仅2目3科3种鱼类。鲤科、鲑科和鳅科鱼类各1种,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为主要种,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为一般种,岷县高原鳅(Triplophysa minxianensis)为少见种。两次调查中,拉氏鱥分别占73.76%和71.73%,秦岭细鳞鲑分别占21.63%和26.18%,岷县高原鳅仅占4.61%和2.09%。较低的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反映出保护区鱼类群落结构简单、脆弱,极易受外界干扰。两次调查共捕获161尾秦岭细鳞鲑,均重(16.6±17.1)g,最大个体重仅81.5g。2016年采集标本的最大个体重和均重均小于2011年。保护区成立5年后,重点保护鱼类秦岭细鳞鲑占比增加,鱼类多样性指数有所升高,反映出保护区对该鱼种的保护效果显著。保护区内秦岭细鳞鲑个体呈明显小型化,岷县高原鳅的资源量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9.
秦岭华山松天然次生林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秦岭林区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各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揭示群落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群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关联,以期阐明群落发展与演替和种对间关联性内在规律,为秦岭林区华山松群落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秦岭山地火地塘林区典型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基于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测定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各优势种群间的总体关联性;利用X2检验和Jaccard指数表征乔木层15个优势种群、灌木层19个优势种群、草本层15个优势种群间的种对关联程度及显著性.[结果]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优势种群间的总体关联性分别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不显著负关联和显著正关联;x2检验结果显示该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均以正关联种对数占绝对优势,分别达81.9%,77.2%和85.7%,负关联种对数次之,分别为15.2%,13.5%和4.8%,无关联种对数较少,极显著和显著正关联种对数分别为11,2和5对,极显著和显著负关联种对数分别为13,2和1对;Jaccard指数结果与x2检验结果高度一致,该群落3个层次Jaccard指数较高的种对基本都表现为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青榨槭和千金榆、青榨槭和刺叶栎、刺叶栎和少脉椴、山蚂蝗和刚毛忍冬、野草莓和牛尾蒿种对JI值>0.6,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其余种对JI值较小.[结论]秦岭山地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各优势种对间种间关联明显,该群落总体结构为针阔混交林,物种之间存在一定的独立性,趋于形成一个整体较为稳定的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群种间联结较松散,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独立程度较低,基本趋于稳定,灌木层优势种群则处于动态演替的不稳定阶段,草本层优势种群结构较为稳定.综上所述,种间联结性分析可以作为探讨森林群落稳定性与演替过程中种间关系动态变化的有效途径,实践中应将正联结性较强的树种作为生态树种加以保护,以缩短秦岭山地华山松天然次生林演替的进程.  相似文献   
90.
辛家山不同坡向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分别用重要值、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相似性指数对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山地不同坡向次生林群落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阴坡各层重要值最高的是华山松、旱柳和银线草,阳坡各层重要值最高的是锐齿栎、忍冬和秦岭蟹甲草。(2)阴坡与阳坡物种多样性具有显著差异。(3)阳坡灌木层的相似系数小于阴坡,阴坡草本层的相似系数小于阳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