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5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林业   123篇
农学   208篇
基础科学   35篇
  125篇
综合类   1056篇
农作物   94篇
水产渔业   120篇
畜牧兽医   692篇
园艺   116篇
植物保护   18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几丁质酶产生菌发酵条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一株几丁质酶高产菌株--地衣芽孢杆菌JDZ-3 (Bacillus licheniformis JDZ-3)产几丁质酶的发酵条件。在影响几丁质酶产生的主要因素中,培养基的最佳初始pH为7.0,几丁质酶的最佳碳源为胶体几丁质,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佳金属离子为Mg2+,最适的发酵温度为30℃。在单因素优化法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该菌株产几丁质酶发酵培养基的三大营养元素的组成为:胶体几丁质0.2%,酵母膏0.6%,MgSO4?H2O 0.1%。利用此培养基于30℃发酵72h,其上清液中的几丁质酶的活力可达2.76U/mL。  相似文献   
992.
枸杞区域试验的产量因素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比较5个枸杞新品系YX-04-001、04-03-32、06-02、06-16、06-03和对照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因素指标。结果表明,在不同试验点以及品系间,均存在差异。相对于对照,5个枸杞新品系的产量因素均表现出了优势,其中06-16表现出果形大、产量高等优良品质,其鲜果千粒重为1 270 g,比对照提高了78.45%;大于0.8 g的鲜果个数比例为85.33%,比对照提高了144.78%;干果特优级率为77.84%,比对照提高了97.56%;16-16品系的单株产量比对照提高了61.02%,是个高产、适应性强的枸杞新品系。  相似文献   
993.
降解苯酚微生物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含酚废水的生物降解处理过程。[方法]对5株菌种进行不同浓度的含酚废水降酚试验,测定其不同时间段内的降酚率和降酚的速率。[结果]JF—1、JF-2、JF-3、JF-4、JF-5菌,在500mg/L的舍酚量时,在前3h内,降酚率分别为34.45%、30.84%、61.32%、41.21%和56.41%;在24h内,降酚率达到了100%。在较高浓度2000mg/L时,在24h时这5株菌的降酚率分别为68.57%、67.29%、79.28%、66.49%和81.98%。试验所筛选的菌株有较强的降酚能力,提高了降酚的速率,在较短时间内,用不同浓度的含酚量作降酚试验对比这5株菌,降酚率变化不大。[结论]这5株菌均有较强的适应冲积负荷变化的能力;通过对比得出其中JF-5菌株的降酚效果最好JF-5菌定为所抗的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994.
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雪红  黄诚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20-14421,14430
总结了应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国内外现状,特点及蔗田应用技术。展望了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应用前景和推广难的问题,为今后如何进一步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作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995.
桑树内生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144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探讨该内生菌的开发应用价值,研究了该内生菌对植物生长及营养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L144菌株培养液能明显提高玉米和桑树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胚根长,增加玉米和桑树幼苗的株高及植株鲜质量和干质量,提高植株体内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且以菌株培养液10倍稀释液的促生作用最为显著;该菌株的菌体悬浮液及胞外分泌物对玉米幼苗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该菌株还具有分泌植物生长激素、溶解无机磷和有机磷的性能,有可能是其促进植株生长的主要作用机制。试验结果提示,L144菌株的培养液及菌体和胞外分泌物对植物有较明显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996.
一株耐盐解磷菌的解磷能力及对玉米敏感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黄河三角洲盐碱化土壤中筛选了一株高效解磷真菌QL1501,经鉴定为草酸青霉菌,菌株QL1501对无机磷的解磷能力远大于对有机磷的解磷,解无机磷最大浓度达85.21 mg/L。菌株QL1501的最适生长pH值为8时菌体生长极好。当NaCl浓度为1%~5%时,菌株解磷能力变化不大,溶液中有效磷浓度为76.08~65.37 mg/L。当溶液中NaCl浓度高于7%时,菌体生长受到较大影响。接种解磷真菌QL1501处理的玉米株高、根干重和植株干重均显著高于未接种的对照处理,说明该解磷菌作为解磷生物肥料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7.
 从石榴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生防细菌菌株Z2。根据16S rDNA、gyrA 基因序列分析和特定基因的选择性扩增,结合形态学、生理与生化特性鉴定和Biolog 检测,将生防菌株Z2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菌株的培养条件,并经过正交实验设计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探究生防菌对Zythia versoniana引起的石榴干腐病的防治效果。生防菌株Z2的优化培养条件为:温度27℃,pH =6或8,LB培养基,培养时间3 d。采用新鲜离体石榴果实针刺接种方法进行菌株生防效力检测,与其他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相比,菌株Z2对石榴果实干腐病菌Z. versoniana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石榴果实干腐病的病斑抑制率达31.27%~81.89%。本研究获得的生防菌株Z2对石榴干腐病生物防治具有开发应用潜力,优化的培养条件可为该生防菌的产业化和大田应用奠定基础。另外,菌株Z2对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宽的抑菌谱,表明该菌株对其他作物病害的防治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8.
东北春大豆籽粒性状的生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东北大豆籽粒性状的生态特性,采用东北地区代表性品种361份,于2012-2014年在东北地区北安、扎兰屯、克山、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长春、白城、铁岭9个代表性地点进行了试验研究。本文将品种在所有环境下的平均值作为该品种在常规田间管理条件下获得的常规值,常规值的大小代表了品种的基因型值,用以作为与生态区值比较的标准。研究结果显示:(1)东北地区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蛋脂总量为40.47%、21.35%和61.82%,百粒重总平均值为19.06 g。不同试点间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蛋脂总量最大相差约2~3个百分点,百粒重最大相差约3 g;而品种间相对应性状则分别相差约8,4,6个百分点和20 g,品种间差异远大于试点间表达的平均差异。(2)品种按育成年代归类,不同育成年代品种平均值呈现一定的变异趋势,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量随育成年代呈现下降趋势、油脂含量和百粒重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蛋白质含量从41.23%降至40.28%,蛋脂总量从62.16%降至61.74%,油脂含量从20.92%升至21.46%,百粒重从18.70 g升至19.29 g。但同一育成年代内品种的差异大于不同育成年代间平均值间的差异。(3)品种按熟期组归类,平均值呈现一定的变异趋势,蛋白质含量(39.97%~41.31%)呈现以MGⅠ组为底端,向早向晚均上升;油脂含量(20.42%~21.83%)与蛋脂总量(61.23%~62.92%)随熟期组变晚呈下降的趋势;百粒重在MGⅢ组(20.32 g)达到最大,在其它熟期组间(18.86~19.18 g)差异不显著。熟期组内品种籽粒性状的差异远大于熟期组间育成品种籽粒性状平均值间的差异。(4)各熟期组品种在各生态区籽粒性状的差异虽达到显著水平,但差异并不大。第Ⅰ亚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内蒙古北部地区,各熟期组在该地的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蛋脂含量、百粒重平均值分别低于相应的全试验平均值约0.1~0.4、0.6~1.3和1~1.5个百分点。第Ⅱ亚区主要包括黑龙江中南部至吉林省长春地区,MG000-MGⅠ油脂含量在该地比相应的全试验平均约高0.1~0.2个百分点,百粒重高约0.45~1.1 g。第Ⅲ亚区包括黑龙江西南至吉林省东北部缺水地区,MG000-MGⅡ的蛋白质含量在该亚区比相对应的常规值高约0.3~0.5个百分点,MG000-MGⅠ的蛋脂总量在该亚区均高于相应的常规值,其中MG000高约0.5个百分点,其余各组高0.1~0.2个百分点。第Ⅳ亚区主要包括辽宁省大部地区,MG000-MGⅡ的蛋白质含量在该亚区比相应的常规值高约0.2~0.6个百分点,油脂含量比相应的常规值高约0.7~1.64个百分点,蛋脂总量则比相应的常规值高约1个百分点。第Ⅰ亚区综合生态条件并不利于大豆高品质的表达,第Ⅱ亚区综合生态条件有利于油脂含量、百粒重的表达,第Ⅲ亚区综合生态条件有利于蛋白质含量、蛋脂总量的表达,第Ⅳ亚区综合生态条件有利于各品质性状的表达。东北各亚区生态环境对籽粒品质性状的表达有一定作用,但各亚区内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更大。根据品种在各生态亚区的表现筛选出一批籽粒性状有特色的品种供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999.
蜡样芽孢杆菌用于苎麻脱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定期测定高效菌株L11在对苎麻进行脱胶处理过程中发酵液中有机物的相关含量,探究其变化规律,阐明苎麻生物脱胶机制。结果表明,在脱胶前期,残胶率降低幅度较大,中期趋于平缓,后期下降幅度再次增大;脱胶前期和中期脱胶菌活菌数量不断增加,后期有下降趋势;脱胶前期果胶酶和木聚糖酶酶活增加缓慢,中期迅速增加,后期成下降趋势,纤维素酶酶活很低,变化不大;pH脱胶前期和中期降低,后期增加,呈“V”字型;蛋白质含量先增后降,出现1个峰值;还原糖出现2个峰值,呈“M”型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更科学、合理地检测、检疫马铃薯Y病毒(PVY)株系,和全面掌握侵染中国大田马铃薯的PVY株系情况,总结了PVY株系的分类方法,分析了中国大田马铃薯感染的PVY株系谱。认为目前广泛使用的血清型划分法、基因组重组与否划分法、PTNRD效应划分法、过敏反应互作基因划分法,以及Singh等提出的株系群划分法都无法对PVY株系予以完全合理的划分。提出有必要鉴定PVY基因组中决定马铃薯病理效应的基序并通过对基序测序来鉴定PVY株系,通过对株系间基因组差异区段的短序列测序来鉴定PVY株系是目前最接近基序测序分类法的思路。指出感染中国大田马铃薯的PVY目前有PVYO、PVYN、PVYNTN、PVYN:O、PVYN-Wi和PVYNW这6种株系,隶属于2个株系群PVYO和PVYN,其中PVYN株系和PVYN株系群病样占绝大多数,以非重组株系为主,但重组株系已占一定比例,其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