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2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275篇
林业   420篇
农学   361篇
基础科学   211篇
  591篇
综合类   1769篇
农作物   212篇
水产渔业   139篇
畜牧兽医   485篇
园艺   135篇
植物保护   14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准确掌握生产建设项目用地土壤风蚀量是合理编制水土流失治理方案的必要前提和有效防控人为水土流失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对监测方法和预报模型的研究比较薄弱,一些研究中监测方法的适用性和模型参数的准确性还有待商榷。文章系统总结土壤风蚀的观测方法和预报模型,根据这些方法和模型的各自特点,分析它们在生产建设项目中的适用性。认为测扦法、调查法、扫描法、风蚀盘法、集沙仪法、核素示踪法以及Pasak模型和风蚀流失量公式都可以根据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地区特征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在此基础上,讨论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结果可为生产建设项目土壤风蚀量测算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土壤增氧方式对其氮素转化和水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3种不同生态型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水稻)、IR45765-3B(深水稻)和中旱221(旱稻)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不同增氧方式(T1-增施过氧化钙、T2-微纳气泡水增氧灌溉、T3-表土湿润灌溉和CK-淹水对照)下稻田土壤氮素转化和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1)增氧处理明显改善土壤氧化还原状况,3种增氧方式下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均高于CK。稻田增氧促进土壤氮素硝化,在分蘖期和齐穗期T1、T2和T3的土壤硝化强度和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反硝化强度显著低于CK。2)不同增氧处理对水稻氮素吸收的影响不同,在拔节期、齐穗期和完熟期3品种的植株氮素积累量均表现为T1、T2显著高于CK,而T3显著低于CK;在完熟期,T1处理下中浙优1号、IR45765-3B和中旱221植株氮素积累量分别较CK增加了21.2%、13.2%和17.0%,而T2处理下3品种的植株氮素积累量分别较CK增加了14.3%、6.9%和9.1%。3)与CK相比,T1和T2显著提高水稻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CK无显著差异,而T3显著增加水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可见,施用过氧化钙和微纳气泡水增氧灌溉能有效改善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不仅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而且显著增强稻田氮的硝化而减少氮素损失,从而提高水稻氮素积累量和氮素收获指数。  相似文献   
73.
耕作方式对豫南雨养区土壤微环境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豫南雨养农业区降水基本满足作物生长需求但年内和年际间分配不均、土壤耕性差的生态实际,为解决小麦播种期和冬春干旱以及改善耕层水、肥、气、热等因子提供理论依据。于2007—2015年,在豫南雨养农业区进行了连续9a的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模式对小麦生长季土壤水分、容重、温度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T1(传统翻耕)、T2(不覆盖/不深松+覆盖/免耕)、T3(覆盖/不深松+不覆盖/免耕)、T4(不覆盖/深松+不覆盖/免耕)、T5(覆盖/深松+覆盖/免耕)以及T6(不覆盖/不深松+还田/旋耕)。结果表明,(覆盖/深松+覆盖/免耕)T5可以有效提高小麦播种期0~40cm土层的含水量,为麦播提供较好的水分基础,不同耕作方式处理对冬小麦越冬期和返青期土壤日平均温度影响较小,不足以对冬小麦发育进程产生影响。(覆盖/深松+覆盖/免耕)T5能够有效降低耕层0~20cm和0~40cm的土壤容重。覆盖/深松+覆盖/免耕处理的前3a,冬小麦产量较对照有所降低,从第4年开始较对照增产,2011—2015年增产幅度分别为2.02%、2.83%、10.93%、5.88%、1.97%。以上结果表明,通过T5(覆盖/深松+覆盖/免耕)的简耕覆盖技术可以有效利用降水资源、培肥地力,提高产量,具有节本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通过华北小麦和玉米田已发表文献分析,明确不同施氮量、氮肥基追比及氮素调控措施对土壤N2O排放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水平下减少氮肥用量并调整基追比有助于减少土壤N2O排放;添加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小麦和玉米产量的提高和土壤N2O的减排效果均较好。兼顾华北粮田N2O减排和作物产量,小麦季推荐合理施氮量167~174 kg·hm-2,基追比1:1,添加DCD,土壤N2O总排放量为0.31 kg·hm-2,籽粒产量6200 kg·hm-2以上;玉米季推荐合理施氮量177~181 kg·hm-2,基追比2:3~1:2,添加DCD,土壤N2O总排放量1.70 kg·hm-2,籽粒产量9000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75.
硒是人体的必需元素,硒缺乏会造成多种疾病。通过摄入农产品适量补充硒,能保证人体健康。对作物补充适量硒肥,是增加农产品硒含量的有效措施。作物吸收硒与土壤因素及肥料因素关系密切,判断哪个因素是影响作物吸收硒最关键的因素值得探讨。通过对文献系统调研发现,影响作物吸收硒的土肥因素中,土壤本身的硒含量及硒肥量最关键,土壤pH及有机质含量为活化土壤硒的间接因素,硒肥种类及施肥方式为配合硒肥量的补充因素。促进作物对硒的吸收要结合土壤性质、硒肥量、施肥方式等因素综合考虑,以达到富硒农产品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6.
饲料中有害微生物病原体的污染影响着饲料全球化自由贸易的发展和动物食品的安全,并成为关注的焦点。主要介绍了饲料中有害微生物的危害及其快速检测方法,为了更好地控制饲料生产和销售全过程的安全,从饲料生产的源头控制有害微生物对动物的危害,进而减少有害微生物通过动物进入人的食物链。  相似文献   
77.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需水量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桶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灌溉方式及不同蒸发渗漏处理下的水稻需水量和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以拔节孕穗期需水强度最高,无水层、干干湿湿和70%水分处理需水量分别比有水层处理减少42.5%、51.3%和57.6%;水稻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与田间渗漏量占总耗水量的百分比分别为60.1%、16.4%和23.5%;干干湿湿处理水分利用率达到1.6 kg/m3,叶片光合速率最大,收获指数最高,从节水和增效的角度看,以干干湿湿灌溉最佳。  相似文献   
78.
不同腐解方式下棉秆腐解液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疆棉区长期连作与棉花秸秆还田的普遍现象,分别采用自然腐解与接种微生物人工腐解的方式处理棉秆,研究了2种腐解液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棉秆自然腐解液对棉花种子萌发具有较强的自毒作用,在腐解液浓度达到5 g/L时,种子发芽率与发芽指数即开始显著(P<0.05)降低;而已发芽种子的生长活力受影响较小,可耐受高达30 g/L的腐解液浓度.经人工腐解,棉秆腐解液的自毒化感效应得到极大消除,在50 g/L腐解液浓度的试验范围内,种子萌发率未受显著抑制,反而发芽种子的活力指数及胚根干重均有极显著增加(P<0.01).两种腐解方式下种子萌发情况的差异性检验表明,人工腐解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等指标值较之自然腐解处理有极显著增高(P<0.01),胚根干重增加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9.
不同灌水方式对烤烟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烤烟生长季节设逐沟灌(对照)、交替隔沟灌、微喷灌、摇臂式喷灌、滴灌五种灌水方式,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研究了不同灌水方式对烤烟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烤烟大田现蕾期以前的光合能力,降低蒸腾速率,提高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特别是,摇臂式喷灌使烤烟的光合速率(Pn)提高了7.05%~24.97%、蒸腾速率(Tr)减少了5.10%~38.74%、WUE提高了16.48%~83.01%,滴灌使烤烟的Pn提高了6.23%~22.71%、Tr减少了7.65%~39.92%、WUE提高了34.55%~78.15%,而且使烟田供肥特性和烟株光合生理与烤烟的生长发育规律相吻合,利于烤烟及时落黄,是烟田最优的灌溉方式,而交替隔沟灌和微喷灌可以用作烟田前期灌溉。  相似文献   
80.
一步法RT-PCR和两步法RT-PCR对马铃薯病毒诊断研究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阳婷  宁红  张敏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298-302
本研究采用试剂盒和Total试剂两种方法从马铃薯叶片和茎秆中提取总RNA,同时设计了一步法RT-PCR和两步法RT-PCR的反应体系,依据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Y病毒、马铃薯S病毒、马铃薯A病毒以及马铃薯卷叶病毒的基因组RNA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并运用两种RT-PCR反应体系对染病的马铃薯进行病毒检测,结果与报道的这五种马铃薯病毒核苷酸序列进行BLAST比对, 表明扩增的五种马铃薯病毒靶带的序列与靶序列完全一致。两种诊断方法对马铃薯病毒核酸进行浓度检测,结果证明,两步法RT-PCR具有较高灵敏性。但这两种方法均可快速、简便、有效地诊断马铃薯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