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0篇
  15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针对移动作业立式泥浆泵的抗冲蚀能力差、过流部件磨蚀严重、密封件失效频繁等直接影响其工作寿命的主要问题,从水力设计、结构设计、过流部件材料选择和表面强化处理工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归纳出设计中应重点考虑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表面强化处理和密封结构的实用方案。  相似文献   
92.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徽天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分厂污泥为对象,研究了投加不同剂量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条件下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分析测定了污泥含水率。初步实验表明,在1L剩余污泥中投加浓度为1g/L的聚丙烯酰胺溶液60ml时,可达到污泥的最佳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93.
王水迴流法消化污泥和土壤,较常规的王水消化法可多提取10%的重金属.本实验应用1:1的硝酸—高氯酸和铝制消化器对128个土壤样品镉、铬、铜、铅、锰、镍和锌7个元素进行了测定,并与王水迴流法所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统计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然而是截然不同的两组数据.除锌外,用硝酸—高氯酸法所得值明显高于王水迴流法,可在实验室广泛使用.在铬的测定中,钠、钾、镁、钙、锰、铝和铁做为潜在的干扰因素及不同火焰状况对测定的影响被加以探讨.结果表明,使用贫氧化亚氮—乙炔火焰不会产生正、负干扰.  相似文献   
94.
本文叙述了如下研究结果: 1.光谱分析表明,中和絮凝沉淀污泥主要由锌、钙、铁、镁、铝、碳等组成,其它元素含量甚微,污泥经盐酸反应,过滤及去杂质等程序处理,可得浓度为30°Be′左右的较纯净的氯化锌回收液,用它来浸渍木屑,可得良好质量的产品。研究也同时表明,废水处理及污泥回收的成本不仅完全可由回收的氯化锌加以弥补,且尚有盈余。 2.排放水经离子交换或其它方法去钙处理,可得极纯净的处理水,并可循环作洗炭之用。  相似文献   
95.
曹雨平  朱维廷  邓阳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866-10867,10874
[目的]优化污泥脱水工艺。[方法]以某石化企业水厂污泥为材料,以污泥沉降性能、比阻和滤饼含水率为指标从6种不同型号的絮凝剂(Z10、Z20、Z40、Z50、Z80、Z90)中筛选调理效果最好的絮凝剂,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污泥脱水的最佳工艺。[结果]最佳絮凝剂为Z50;污泥脱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Z50投加量2ml/100ml,搅拌水平150r/min10s、50r/min10min,过滤压力0.04MPa;污泥浓度与药剂最佳投加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该关系有望改变现有的人工加药方式,实现加药自动化控制,提高絮凝剂的使用效率。[结论]该研究筛选出了污泥脱水的最佳絮凝剂和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6.
Summary N mineralization was compared in fresh topsoil, stockpiled topsoil, coal-mine spoil, and in various mixtures of soil and mine spoil, with and without sludge amendment. N mineralization was slightly lower in stockpiled topsoil than in fresh topsoil or mine spoil. Differences between stockpiled and fresh topsoil were small and were attributed to changes in the relative proportions of readily degradable versus slowly degradable organic fractions. Sludge amendment increased N mineralization, but straw amendment immobilized N through 12 weeks of incubation. More N was leached from mixtures of mine spoil and soil than from soil or mine spoil alone, but net N mineralizatio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mine-spoil-to-soil ratios, probably as a result of greater denitrification losses. Mixing mine spoil with soil can increase plant available N more than soil or spoil alone, because spoil contributes mineralizable organic N while soil improves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environment of the mine spoil.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污泥热解产物及其可回收热值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固定床试验系统,研究了热解温度对污泥热解产物特性的影响,着重分析了热解温度对气体产物组成、热值以及热解液热值的影响,以及污泥热解产物质量分布与热量分布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热解温度越高,气体产物的产率越高,且抑制了热解液的生成。在450~850℃下恒温热解时,650~850℃下CH4产量稳定。随着热解温度升高,CO和H2析出量显著增加,单位质量污泥产生气体热值增加。随着温度升高,热解液热值先增加后降低,在550~650℃下热解时达最大值。气液产物总热值在650~850℃下热解时最高,850℃下热解时气体热值所占比例达69.5%。[结论]该研究为污泥高效热解能源化技术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利用污泥微膨胀的特性来净化水质、节约能源。[方法]分别从低负荷(0.25 kgCOD/(kgMLSS·d))和中高负荷(0.55kgCOD/(kgMLSS·d))两个点出发,改变A/O系统好氧池中的溶解氧浓度,来考察溶解氧对污泥膨胀的影响。[结果]在A/O活性污泥系统中,当污泥负荷为0.25 kgCOD/(kgMLSS·d)、DO=1.5 mg/L时,污泥指数在250左右,污泥负荷为0.55 kgCOD/(kgMLSS·d)、DO=1.5 mg/L时,污泥指数接近300,系统发生了微膨胀现象。污泥微膨胀时系统对COD、SS、氮、磷等的去除率依然较高。[结论]在低溶解氧条件下可以提高氧转移速率,减少曝气量,具有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
Abstract

Yields were decreased in soybean (Glycine max L. C.V. Hawkeye), mint (Mentha viridis L. ), and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C.V. Atlas 57) when grown in 50% Yolo loam soil and 50% of either of two commercial garden sewage sludge products. The trace elements Zn, Cu, Mn, and B were elevated in plants grown with the high‐level amendments. No Cd and little Ni were detected in shoots.  相似文献   
100.
污泥焚烧过程中重金属迁移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平  谢正苗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615-2617
目前,污泥焚烧过程中的重金属迁移控制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综述了污泥焚烧过程中重金属的高温迁移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运行环境(焚烧温度、焚烧气氛)、污泥水分、S、Cl等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并从"促进挥发"和"抑制挥发"两个角度总结和分析了控制重金属迁移路径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