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0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林业   1471篇
农学   86篇
基础科学   45篇
  329篇
综合类   1390篇
农作物   127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294篇
园艺   105篇
植物保护   12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云南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脆弱性、自然性、完整性等自然属性特点;就保护区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对保护区的保护属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评价结果,保护区的建设是一项生态效益巨大、社会效益显著的生态工程,对连接南北动、植物区系起着重要作用,在科研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2.
巴塘竹巴笼自然保护区是四川省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典型的干热河谷景观。此次报道了巴塘竹巴笼自然保护区部分地区大型真菌的初步调查结果,采用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Ainsworth(1973)的分类系统进行分类。采集到的这些真菌属于隶2个亚门,5纲,9目,26科,47属,91种;其中食用菌64种(不包括有人食用安然无恙,有人食用中毒的菌类)、毒菌14种(包括有人食用中毒的菌类)。药用菌6种(包括药用菌和抗癌菌,其中不包括兼有药用功效的菌类)、木腐菌14种、菌根菌36种、其他7种(包括不明成分和用途的一些种类)。巴塘竹巴笼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有益的食用菌、药用菌及菌根真菌种类相对较多,菌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介绍了鹤北林区森林资源现状 ,讨论了重点天然林类型的划分 ,提出了鹤北林区实现天然林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94.
舜皇山自然保护区昆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7-9月,采用线路调查和典型标准地昆虫群落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舜皇山自然保护区的昆虫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经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专家对库存标本和新采集标本的鉴定,共整理出昆虫17目,156科,1163种,其中新种9个;昆虫区系东洋种占优势,占68.10%;广布种次之,占23.82%;古北种较少,仅占8.08%;标准地调查结果表明,舜皇山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指数较高,群落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5.
南方岩溶区植被自然演替恢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岩溶区绝大部分分布在南方。植被的自然演替恢复是岩溶区生态重建的主要方式。随着自然演替的进行,土壤环境特征、土壤养分特征及土壤种子库等产生相应的变化。而岩溶植被的顶极群落特征和群落演替特征,包括盖度、结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分布格局、演替方向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6.
介绍了罗平万峰山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及其周边丰富的景观资源,分析了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并提出了开展生态旅游的设想。  相似文献   
97.
宋发荣 《林业调查规划》2002,27(2):27-29,34
德钦县地处“天保”工程实施的重点区域 ,工程的实施 ,可从根本上遏制该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 ,改善区域内的生态环境 ,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作用。为保证“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提出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 ;实施林下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 ;协调林牧矛盾 ;加大公益林建设力度等 8条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98.
浙江凤阳山-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0年以来,对浙江凤阳山-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先后3次考察,揭示了这一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一些特点,即生物群落地带的特殊性、生物区系成分的古老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珍稀动植物种类的丰富、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系列的完整,本区又是一些植物的分化和变异中心,是一处十分难得的森林生态和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同时又介绍了保护区建立前后所开展的一些科研活动。  相似文献   
99.
Phenological transects were employed to assess monthly leaf, flower, unripe fruit and ripe fruit abundance for a total of 1732 individual plants within five tropical forest habitats at the ‘Lago Caiman Research Camp’, Noel Kempff Mercado National Park, northeastern Santa Cruz Department, Bolivia. Fruit surveys along trails were conducted concomitantly to assess fruit availability for the resident terrestrial frugivore community. The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ologies are compared and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wildlife and forest management in the region. Phenological transects revealed that Cerrado forest, tall forest, low vine forest, Sartenejal (swamp) forest, and pied mont (premontane) forest, showed seasonal variations in flower, unripe fruit and ripe fruit abundance, however, the broad temporal pattern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cross habitats. Seasonal variation in overall foliage abundance was only marked for Cerrado forest. Ripe fruit production within the study site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cross months, with different habitats peaking asynchronously in abundance. From a frugivory perspective, overall ripe fleshy fruit abundance also varied considerably between habitats, and again showed asynchronous peaks in habitat production. However, both methodologies revealed the early dry season (June–July) as a period of ripe fleshy fruit scarcity throughout the study area. This period represents a resource ‘bottleneck’ for the resident frugivore community and phenological results allow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number of keystone fruit resources for the region. Furthermore, fruit resources which are super-abundant in the early–mid wet season (November–February) might also be considered keystone resources for the region, given that they are available in an otherwise fruit scarce forest. The dynamic spatial patterning of fruit availability at Lago Caiman suggests that certain habitats might be considered keystone habitats, since they provide the majority of fruit resources on a seasonal basis. Finally, the potential of phenological information in tropical forest management plans is discussed and underlined by the observation that rainfall in itself fails to predict fruit availability in the dominant habitats at Lago Caiman.  相似文献   
100.
依据《云南植被》编目系统,将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划分为7个植被型,9个植被亚型,16个群系,20个群落,并对各植被类型的保护价值进行了数量化评价,在此基础上对保护价值较高的急尖长苞冷杉林、野八角一乳状石栎林、杜鹃矮林、杜鹃灌丛和元江栲林、高山柏灌丛等6个主要植被类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