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6篇
  27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根据同一滩地、不同高程杨树林一个轮伐期的定位观测,杨树造林保存率和材积生长量均随滩地高程降低、淹水时间增加而减小。东南湖滩地根据其杨树宜林性分为3类:①高位滩地,适于建速生丰产林基地;②中位滩地,可作一般用材林、防浪林、抑螺林的造林;③低位滩地,一般不宜直接用于杨树造林。  相似文献   
42.
为了探讨泗礁沙滩碎波带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季节变化,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每月大潮期间,在泗礁沙滩碎波带设置8个站点,以浮游Ⅰ型生物网共采集到浮游动物67种,浮游幼虫10类,共计77个种类。浮游动物中甲壳动物最多,共56种,占总种数的72.73%,其中枝角类3种,桡足类43种,其他甲壳动物10种。此外,毛颚动物4种,水母类7种。优势种为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等13种,其中四季皆为优势种的仅小拟哲水蚤和强额拟哲水蚤2种。泗礁沙滩碎波带浮游动物大致可分为4个生态类群,分别为河口半咸水生态类群(2种),近海暖温生态类群(2种),近海暖水生态类群(52种)和大洋广布生态类群(5种)。结果表明,泗礁沙滩碎波带浮游动物受盐度、温度、潮汐和外海水团等环境因素影响,海洋性浮游动物最多,季节变化显著,夏季优势种最多(10种),冬季最少(4种),平均密度春季最高(1 557.021个/网),冬季最低(87.875个/网)。  相似文献   
43.
44.
本试验对青海省三江源区人工混播草地(海南州贵南县森多乡高原大陆性气候冬季牧场(记为DDM)2014年混播草地、果洛州玛沁县大武镇高原寒冷气候冬季牧场(记为HDM)2015年混播草地和海南州贵南县森多乡高原大陆性气候夏季牧场(记为DXM)2016年混播草地)的植被群落结构特征物种进行多样性调查,旨在探讨高寒区人工混播草地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为高寒区人工混播草地建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混播第2年,DDM,DXM和HDM草地的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均有所提高,HDM人工草地的植被盖度与DDM和DXM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DDM人工草地的地上生物量与DXM和HDM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从物种组成上来看,3个试验样地在混播后,植被群落组成及物种重要值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禾本科牧草所占比例均显著上升,DXM与DDM和HDM相比,上升较为明显(P<0.01)。另外,各个样地的杂类草比例均显著下降,HDM与DDM和DXM相比,下降最为明显(P<0.01)。此外,人工混播措施显著降低了3个样地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einer指数、Pielou指数、Simpson指数。综上所述,人工混播是高寒区黑土滩退化草地修复的一种有效措施,但在不同区域的恢复效果不同,因此在青藏高原建植人工草地时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最终达到人工草地的可持续性经营。  相似文献   
45.
本文以黄河下游河岸带不同植被覆盖进行小气候特征的观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4个植被覆盖类型的风速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植被减风效果存在垂向差异,高度20cm〉高度80cm〉高度150cm;植被类型不同,其降低风速效果差别明显,整体趋势是杨树林地〉柽柳灌木林〉人工草地。  相似文献   
46.
河口的防洪治理,一直是个难题,针对沂河入骆马湖段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治理措施的不断探索和研究,提出河口防洪治理的新途径,采取开挖中泓,整滩灭苇,以耕代清,填洼固堤等综合治理方案,治理效果显著,并提出了进一步治理的设想。  相似文献   
47.
分析了沙滩伞罩的结构特点,介绍了以Pro/E软件作为开发平台设计沙滩伞罩的过程,对模具进行了结构自动化设计,设计了分型面和成型零件等。  相似文献   
48.
在福清市龙高半岛667hm2的围垦6一18年的重盐碱地上采用造林前(3一5个月)整地,选择抗盐碱害的粗枝木麻黄容器苗造林,并采用浅植高培土造林和保护幼林地杂草植被的抚育等技术,使土壤含盐量下降50%一68.7%,造林成活率由8%提高到85%一88.5%。  相似文献   
49.
在滩地不同密度杨树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技术经济学方法对不同密度林分蓄积连年、平均生长量分别达到最大值期间各年的木材净收益进行分析,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不同密度林分的主伐年龄;利润最大化主伐年龄比林分数量成熟龄提早l~2年。对不同密度林分主伐年龄内木材生产的费用构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0.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也是承接湘、资、沅、澧四水和吞吐长江洪道调蓄型湖泊。随着三峡的建成,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湖区受到洪水及干旱季节交替变化,呈现涨水为湖,落水为洲的变化规律,稻田洼地及滩地的面积伴随着改变。但是对于其时空分布规律、与水位变化的关系及资源总量没有确切的数据。而系统地掌握其演替规律,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本研究利用1996—2016年的18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提取三峡建成前后,洞庭湖区滩地及稻田洼地面积,结合城陵矶水文及气象数据,分析洞庭湖区水面、水陆交错带滩地及稻田洼地资源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显示:湖区滩地平均面积为21.93×104 hm2,空间上呈聚集型分布与湖堤内、湖岸带及三口四水的河堤内,三峡蓄水前(23.27×104 hm2)较蓄水后(21.26×104 hm2)减幅达8.62%,面积东洞庭(12.43× 104 hm2)>南洞庭(5.71×104 hm2)>西洞庭(3.80×104 hm2),与行政区划面积正相关,年际变化与湖区水位变化呈负相关的变化规律;稻田洼地平均面积为4.75×104 hm2,空间上呈随机且较均匀斑块分布于湖区围湖造田后形成的堤垸及三口四水冲积而成的湖盆地内,远离湖心的区域,蓄水前(5.14×104 hm2)较蓄水后(4.56×104 hm2)减幅达11.34%,面积岳阳市(2.29×104 hm2)>常德市(1.61×104 hm2)>益阳市(0.85×104 hm2)。各县级行政区划的滩地及稻田洼地在三峡建成前后减幅明显;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可知,影响滩地及稻田洼地分布因子可分为2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为“枯水期”性状,包括冬季月平均温度、冬季水位、冬季降雨量、稻田洼地面积及冬季流量等指标;第二主成分可称“丰水期”性状,包括夏季月平均温度、夏季流量、夏季水位、滩地面积、夏季降雨量等指标,构建的分析模型较可靠,能为湖区滩地及稻田洼地综合利用提供较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