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0篇
  19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63篇
畜牧兽医   62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目的】对329株采自川西北高原牦牛和藏猪源大肠杆菌进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抗生素耐药基因、整合酶基因、毒力基因和遗传谱系分型分析,以期了解其耐药现状、毒力特性和优势遗传谱系分布等生物学特征。【方法】利用麦康凯培养基和15e肠杆菌科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管对牦牛和藏猪粪便和胃肠道内容物样本进行大肠杆菌分离和鉴定;采用改良结晶紫半定量染色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鉴定及其对2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采用普通PCR或多重PCR方法对28个耐药基因、2个整合酶基因、15个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和遗传谱系分型分析。【结果】(1)从471份牦牛、藏猪粪便和胃肠道内容物样本分离鉴定329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78.9%。(2)329株大肠杆菌大多表现出弱或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仅2株为强成膜能力表型(其中牦牛和藏猪源各1株)。(3)329株大肠杆菌对24种抗菌药物多表现出一定的耐药性并呈现多重耐药现象,其中对磺胺甲口恶唑、磺胺二甲嘧啶、链霉素、氯霉素、氨苄西林、利福平和土霉素耐药率较高,对氨基糖苷类(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和壮观霉素)、β-内酰胺类(头孢噻呋、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喹诺酮类(萘啶酸、沙拉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达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多黏菌素B 等敏感。(4)除cat1cat2blaCMY-2blaSHVtetCtetGtetX等7个耐药基因外,其他21个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其中以aac(6')-Ib最为流行,其次是sul1floR,检出率均在30%以上。藏猪源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与qnrA相关,牦牛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性与blaTEMblaDHA相关。(5)整合酶基因intⅠ1intⅠ2的检出率分别为30.09%(99/329)和4.56%(15/329),其中10株大肠杆菌(牦牛源2株,藏猪源8株)同时检测到intⅠ1intⅠ2。(6)毒力基因agn43sitAompTeaeAbcsAfimCLTfyuAirp2均有阳性检出,但stx1stx2ehxAbcsBhlyAhlyE未检测到; 329株大肠杆菌共存在38种不同的毒力谱型,其中285株至少携带除agn43bcsA外7个毒力基因中的1个,最多携带6个毒力基因。(7)21个耐药基因中,A型和B1型分布的耐药基因种类较B2型和D型丰富;A型中sul3、qnrS、tetM耐药基因分布最广,B1型中sul1aac(6')-Ib分布最广,不存在tetMqnrA;7个毒力基因主要分布于A型和B1型,fimCsitAompT主要分布于A型和B1型,eaeAfyuAirp2的主要分布于B1型,LT主要分布于A型(仅1株分布于D型)。【结论】329株大肠杆菌耐药较为严重,且耐药基因谱型和毒力谱型呈现多样化,本研究能够为川西北高原牦牛和藏猪源大肠杆菌病治疗、发病机制探讨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Irrigation water from natural sources can be contaminated by fungi, Oomycota, or bacteria capable of causing serious diseases in seedlings in forest nurseries. Slow sand filtration (SSF) is a cost-effective technique for water decontamination prior to irrigation. The aim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SSF as a means of eliminating plant pathogens including Pythium sterilum, Fusarium solani,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 and Rhizobium radiobacter from the lake water source used for irrigation. The applied SSF was effective in removing 80–90% of fungal and Oomycota inoculum as well as 70% of the bacteria in the investigated water. Therefore, SSF represents a practical step to lowering the use of pesticides during production of planting stocks in forest nurseries and a valuable element in an integrated plant protec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73.
空肠弯曲杆菌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人畜共患病病原,生存条件严苛.研究发现,该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一种能够抵抗外界环境不良影响生物膜,这也是该菌能够在恶劣环境中存活并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文章选取临床分离空肠弯曲杆菌为研究对象,建立其生物膜体外模型,通过PCR、扫描电镜等一系列方法对空肠弯曲杆菌生物膜进行鉴定.正交试验法对培养基、温度以及空气条件三种因素对空肠弯曲杆菌生物膜形成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外生物膜形成最佳条件为MHB培养基、37℃和常规空气条件.  相似文献   
74.
膜法SBR(sequence batch reactor)是将SBR法与接触氧化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生物膜法处理工艺。此研究以总氨氮(TAN)及总氮(TN)的去除反应速度作为考察指标,分析生物膜法SBR(biofilm sequence batch reactor,BSBR)处理水产循环养殖系统水体中影响TAN及TN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其中,pH和碱度对硝化反应有很大的影响,pH控制在6.3以上时TAN处理效果较好。溶解氧(DO)对反硝化反应也有较大的影响,同时考虑到水生生物的生长需求,在此试验系统中进入反应器的水体DO最好能控制在4.5~6.5mg·L^-1。水温保持在20%左右,可以保证有一个较好的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75.
76.
细菌生物被膜是浮游细菌和生物被膜细菌共同分布于同一生存空间内的特殊生长方式,能够逃避抗生素和机体免疫系统的清除而得以继续生存。对细菌生物被膜定性和定量方法进行了综述,比较和分析了其优缺点,旨在评价各种方法在生物被膜研究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7.
为研究不同曝气策略对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净化模拟的罗非鱼工厂化养殖废水的影响,实验设计构建了5个形态结构相同的SBBR反应器,探究在两个既定溶解氧(DO)水平下(即曝气段DO=2或3 mg/L)不同曝停比(1h/5h、2h/4h、3h/3h、4h/2h、5h/1h)对其净化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曝停比工况下氮素去除途径主要为同步硝化反硝化。总氨氮的去除率随曝停比的增大呈升高趋势。在曝气段DO=2 mg/L工况下,总无机磷氮的去除率随曝停比的增加呈升高趋势,硝化过程是影响氮素去除的主要因素。而在曝气段DO=3 mg/L工况下,总无机磷氮的去除率随曝停比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曝停比为4/2时达到最高。实验工况下不同溶解氧水平对COD的去除无显著影响,但是不同曝停比对COD的去除却有显著影响。在曝气段DO=2 mg/L工况下,出水磷浓度随曝停比的增加呈先积累后去除趋势,且磷素的去除率随曝停比的增加而增加。而在曝气段DO=3 mg/L工况下,磷素去除率均为正值,且随曝停比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曝停比为4/2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78.
通过2019年室内和野外附着实验,检验了牡蛎壳(新壳和旧壳)和生物膜(有生物膜和无生物膜)对牡蛎附着量的影响。室内附着实验表明,在生物膜处理下新壳上牡蛎附着量显著高于旧壳(P<0.05);而在无生物膜对照组中,新、旧壳上牡蛎附着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外附着实验发现,生物膜显著提升了旧壳上牡蛎附着量,但对新壳上牡蛎附着量无显著影响。通过2020年野外附着实验,检验了牡蛎壳(新壳和旧壳)和潮区(滩面以上0.6 m和1.1 m)对牡蛎和藤壶附着量的影响。牡蛎附着量在每个潮区中,15 d、45 d和70 d时新壳均显著高于旧壳(P<0.05)。藤壶附着量仅在0.6 m潮区中、15 d时新壳显著高于旧壳,而45 d和70 d时,各潮区中新、旧壳上藤壶附着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发现,总体来看新壳的附苗效果好于旧壳,这种差异涵盖了整个牡蛎繁殖、附着及补充的高峰期。因此,牡蛎礁修复中应优先选取新壳作为底物。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信号分子AI-2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结晶紫半定量法和荧光染色法检测AI-2对APEC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AI-2对APEC毒力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活菌计数法观察AI-2对APEC黏附和入侵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的影响.[结果]AI-2在浓度为0.185 mmol·L-1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增强,而浓度为0.037mmol· L-1和0.285mmol·L-1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无显著变化.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加入AI-2后,APEC毒力基因pfs,vat,luxS,tsh,fuyA,iucD转录水平显著下调,ompA和iss则上调.加入AI-2后,APEC对DF-1细胞的黏附和入侵能力分别下降到原来的57.35%和36.64%.[结论]AI-2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具有浓度依赖性,在适宜浓度下能显著增强.AI-2能减弱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转录水平和对DF-1的黏附和入侵能力.表明AI-2参与调控APEC致病性.  相似文献   
80.
复合式生物处理方法是利用悬浮生长微生物和附着生长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来去除污水中污染物 ,该法处理效率高 ,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优点。采用两种不同的填料形式考察并分析了复合式生物处理系统中填料形式对污水中有机污染物 ,总氮及氨氮等处理效果的影响 ,为研究完善这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