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研究表明,随着小麦白粉病流行频率的提高,该病对小麦穗部的危害几乎与其对叶部的危害同等重要。供试的119个品种中,穗叶发病情况呈四种类型:I、穗叶均不发病;Ⅱ、穗病叶不病;Ⅲ、叶病穗不病;Ⅳ、穗叶均发病。以表现第Ⅳ类型的品种数最多,占95.8%。对表现第Ⅳ类型的品种穗叶病情资料所做的统计分析表明,穗部抗性与叶部抗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625)。  相似文献   
42.
Summary Lesion length, leaf length, and leaf width were measured on infected leaves two weeks after clip inoculation of 64 rice cultivars with two virulent isolates of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oryzae (X.c. pv. oryzae).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lesion length and the leaf dimensions, indicating that physical leaf size does not affect the spread of the bacteria once these have entered the leaf. Lesion length is therefore an acceptable parameter for assessing resistance to (X.c. pv. oryzae), and is to be preferred above the parameter percentage diseased leaf area (% DLA), especially when small differences between genotypes are to be assessed. The confounding influence of differences in leaf length can cause large changes in the ranking order of cultivars when assessed by the % DLA. For this reason lesion length is a better assessor of the value of a quantitative resistance for breeding and research purposes than % DLA.  相似文献   
43.
感病植物材料电镜样品制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感病植物叶片的抽气方法和树胶渗透方法进行了改进。用尼龙网将叶样置于固定液液面之下。抽气过程仅需10min即可完成,并且对植物细胞和病菌细胞无任何损伤。叶样渗透采用树胶滴加渗透代替常规的树胶梯度置换渗透。从而在切片中避免了植物体表病菌与植物体表间出现分裂的现象。  相似文献   
44.
为筛选防治水稻稻曲病的高效药剂,同时验证在孕穗末期—破口初期施药对稻曲病的防效,2019—2020年连续2年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9%啶氧·丙环唑SC 70 mL/667 m2、125 g/L氟环唑SC 50 mL/667 m2、40%咪铜·氟环唑SC 30 mL/667 m2、25%噻呋·嘧菌酯SC 40 mL/667 m2平均病指防效分别为89.95%、89.85%、87.05%、85.60%,体现了较高防效;75%肟菌·戊唑醇WG 15 g/667 m2,平均病指防效为81.30%,也有较高防效;而36%丙环·咪鲜胺SC 50 mL/667 m2平均病指防效仅为78.20%,防效稍差。前5种药剂可结合稻瘟病防治,在水稻孕穗末期—破口初期使用,能有效控制水稻稻曲病为害。  相似文献   
45.
松材线虫病死木处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索松材线虫病死木的利用问题,作者从1988年起,先后在松材线虫病发生地6家木制品厂进行了病死木处理试验,其工艺流程是病死木制材后加温烘干,温度65-120℃,杀灭了松材线虫和松褐天牛,进而在木板上涂胶、高温高压下(140-150℃,7-10kg/cm^2)压成不同规格的层压胶合板。工艺是安全可行的。松材线虫病死木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这是控制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6.
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病穗和病粒的空间分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频次分布法测定了水稻稻曲病病穗和病粒在稻田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在20块稻中,有19块田曲病病穗分布符合聚集分布,仅1块田符合随机分布,稻曲病病粒的分布在19块田中均符合聚集分布。又用8种聚集度指数测定了稻曲病病穗和病凿的分布型。结果表明,稻曲病的病穗和病粒的分布均是聚集的,其分布的基本成分为疏松个体群,个体群内分布是随机的。病穗和病粒的个体群面积分别为4-8穴和2-4穴。  相似文献   
47.
杨玉梅  李健  潘沈元 《蚕业科学》2010,36(3):544-548
蚕种质量检验中需要根据家蚕微粒子病集团检验的结果对检验批次的病蛾率进行合理估计。推导了一个根据检验集团带毒率估算检验批次母蛾的病蛾率的公式,并采用计算机模拟抽样检验方法对该公式的无偏性、有效性及影响因素(检验批次大小、检验集团数量、检验集团大小、实际病蛾率、带毒集团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公式对检验批次病蛾率的估计具有统计无偏性,估计误差主要受到检验集团数量、带毒集团检出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Gram—Schmidt正交变换算法通过成分提取提高了非线性回归模型的精度。利用Gram—Schmidt正交变换算法,对加工番茄病叶相对水分含量进行了高光谱估测。研究结果表明,病叶相对水分含量的敏感波段为可见光波段R695以及近红外波段R761,R1446,R1940和R2490。对敏感波段进行正交变换,得到相对水分含量与R1940和R2490的非线性回归模型,相关系数为0.724,相对误差为0.52%,标准误差(RMSE)为0.13,真实值与预测值拟合的相关系数为0.623,表明该方法优于传统相对水分含量的线性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加工番茄病害胁迫下品质的精确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9.
为了解斑点叉尾鮰病毒(CCV)感染宿主范围和CCV病暴发的水温条件.本研究将斑点叉尾鮰、鳙鱼、加州鲈、鲫鱼、南方大口鲇、鲤鱼、胭脂鱼、岩原鲤、四川白甲、草鱼鱼苗各250尾,体质量约为25 g,随机分成102组,每组20尾,分别通过浸泡感染、胸腔感染和胸腔感染暴发温度实验,实验期14 d.结果表明,.加州鲈和南方大口鲇对CCV非常易感,25℃斑点又尾鮰和南方大口鲇死亡50%,加州鲈40%死亡;28℃斑点叉尾鮰和南方大口鲇全部死亡,加州鲈75%死亡;鲤鱼也会感染但不死亡,实验的其它鱼类没有组织病理学改变和临床症状出现.研究结果表明CCV对加州鲈和南方大口鲇敏感,暴发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50.
采用改进遗传算法提取大豆叶片病斑图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大豆叶斑病病斑区域的提取与特征计算,综合运用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遗传算法进行大豆病斑提取研究。首先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采集大豆病叶图像;其次,采用遗传算法完成了对病斑区域的提取;最后,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完成了对病斑区域相关特征值的计算。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出大豆病斑图像区域,并计算出相关特征值,为将来病种的识别和诊断奠定先期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