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8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林业   726篇
农学   82篇
基础科学   276篇
  239篇
综合类   1050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146篇
植物保护   9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U形渠道流速分布特性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室内试验和田间实测资料,分析了U形渠道水流流速分布特性,建立了U形渠道水流横向流速分布指数律、垂向流速分布双幂律,给出了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并提出了基于U形渠道水流分布规律的明渠测流计算断面中线“三点法”.实测资料验证表明:中线“三点法”在室内不同工况计算流量相对误差均在±4%范围内;除个别测点外,现场实测计算流量相对误差也在±5%范围内,说明中线“三点法”计算精确.与流速-面积法需9个测点相比,中线“三点法”节省了60%以上的测流工作量.  相似文献   
62.
张义强  魏占民 《节水灌溉》2012,(4):15-18,21
内蒙古河套灌区是全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灌区每年农业用水量45亿m3左右,其中秋浇用水量占到1/3。秋浇是河套灌区特有的灌水方式,也是灌区节水保墒的关键。以河套灌区具有代表性且种植面积较大的小麦套种玉米田块为研究对象,进行秋浇覆膜灌溉新技术的试验研究,通过对不同试验方案的跟踪观测,系统地分析了这种灌溉新技术的节水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63.
耕地入选基本农田整备区包括耕地质量排序和耕地入选两个过程,根据这两个决策过程的特点,构建了耕地入选基本农田整备区的指标体系。应用GIS技术提取相应的指标评价值,并选用耕地模糊优选模型、理想点法这两种模型对耕地质量进行评价、排序,最后通过一般农地入选整备区的0-1整数规整模型,实现了耕地入选基本农田整备区的决策。  相似文献   
64.
基于博弈论赋权的灌溉用水效率GRA—TOPSIS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构建区域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博弈论(Game theory,GT)思想将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所得主观权重与改进熵值法(Improved entropy value method,IEVM)所得客观权重进行综合集成以获取组合权值,并将灰色关联分析(Gray relation analysis,GRA)与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相结合,以三江平原10个大型灌区为例进行验证,对区域灌溉用水效率作综合评价。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排序与GRA-TOPSIS法排序,得到的相关系数高达0.863,且GRA-TOPSIS法、GRA法、TOPSIS法对同一灌区综合排序的位次相差均不超过2,表明评价结果具有合理性和一致性;GRA-TOPSIS法所得综合值的极差为0.343,变异系数为0.267,均高于单独使用GRA法或TOPSIS法的极差与变异系数,更有利于对灌区灌溉用水效率进行辨识分区。此外,根据目标层与准则层排序差异度将灌区分为3类,辨识各灌区灌溉用水效率主控因子,对区域灌溉用水效率发展策略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5.
基于温湿度的ET_0估算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大面积灌区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分布式监测所需参数较多的问题,开展利用易获取的少量气象参数估算ET0的研究对我国灌区的作物需水量监测和灌区水资源的管理有重要意义。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基于温、湿度的ET0月份估算模型,对作物蒸发蒸腾量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针对ET0的季节性特征,将估算模型由月份尺度拓展到季节尺度;最后运用陕西省6个基本站点的气象数据对该优化模型进行普适性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季节估算模型,在春夏二季的平均相对误差在10%以内,在秋冬二季的平均绝对误差在0.20mm以下,且每对基准站点和邻近站点得到的估算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表明该模型在作物需水估算方向上较强的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6.
以2007年和2008年宁夏银北灌区春玉米微咸水灌溉的田间试验为基础,采用微咸水(井灌)、渠水(渠灌)和混合水(体积比1∶1,混灌)灌溉,研究了其对土壤水盐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渠灌处理相比,作物收获时井灌和混灌处理的根区土壤盐分分别增加18.1%~45.3%和10.7%~38.2%,作物耗水量下降5.2%~8.9%和1.1%~6.2%。土壤盐分状况对微咸水的应用存在较大影响。在轻度盐渍化和非盐渍化土壤条件下,井灌和混灌处理下春玉米产量较渠灌处理下降28%、14%和10.5%、7.4%。考虑到轻度盐渍化土壤中渠灌处理的春玉米产量仅为非盐渍化土壤的68.6%,为保障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在盐渍化土壤中不宜采用渠水进行灌溉。在非盐渍化土壤条件下,采用3 g/L微咸水或将其与渠水混合后进行灌溉,可同时满足保障作物生产和节约淡水资源要求。  相似文献   
67.
河套灌区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根据河套灌区的气象、土壤、灌水等资料,利用ISAREG模型模拟了4种主要作物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2种灌溉制度方案。根据模型的优化模拟结果分析,在作物产量比率仅略有下降的情况下,作物实施非充分灌溉将减少灌水次数和灌溉定额(平均下降45 mm),建议灌区把作物实施非充分灌溉作为一种节水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8.
利用GIS技术对樱桃进行气候区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新泰樱桃生长发育所需气候条件,运用山东省1:5万地理信息数据和泰安市及泰安周边县市1970—2000年30年的气候资料,建立了泰安市数字高程模型(DEM),结合小网格推算方法和气候要素地理推算模型对新泰樱桃适宜种植区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为新泰樱桃的合理布局和优化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9.
甘蔗引进品种的区试表现及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全国“948”项目第一套甘蔗引进品种联合区试中,参试的9个品种在云南(开远)皆表现出可直接生产利用的潜力,主要品质及农艺性状均优于或相似于双对照种,部分品种还表现出了一定的特异性。其中RB72/454、Hocp93-746和CP85/1308综合性状优良,可加速繁殖推广;“ROC25”、“ROC26”、FR93/344、CP89/1509、Hocp91/555和Hocp93-750六个品种有部分缺陷,可选择性推广;Hocp93-746、Hocp91/555和Hocp93-750可作为高糖种质利用;RB72/454和FR93/344可作为高产及强宿根亲本杂交利用  相似文献   
70.
生态景观林林分改造工程建设理论与千岛湖区实践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尾松和杉木林是受人为干扰下形成的次生的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群落结构不稳定,在千岛湖区选择针叶林阔叶化林分改造工程符合当地森林植被的自然演替规律,同时也被生产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本文回顾自1963年以来千岛湖区生态景观林林分改造工程的历程,对千岛湖区生态景观林林分改造工程建设指导思想、技术措施和建设成效进行了思考,同时提出千岛湖区生态景观林林分改造工程建设应加强对建设成效的监测,林分结构调整时应适当加大上层马尾松林的间伐强度,以及林分改造应与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和森林病虫害的预防相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