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2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林业   234篇
农学   332篇
基础科学   49篇
  170篇
综合类   1049篇
农作物   298篇
水产渔业   186篇
畜牧兽医   317篇
园艺   138篇
植物保护   9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榛子营养丰富、用途广泛,市场经济价值较高,但由于平欧杂种榛发展时间短,可参照经验少,加之品种特性差异大,在山西省的种植过程中发现部分品种抗旱性差、生长势弱、丰产性差、果实质量低等不良表现,亟需高接改良。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高接换种试验,在高接时间、高接方法、高接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高接换种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操作简便,速度快,成活率高达95%以上,且成形快、结果早。  相似文献   
92.
以‘凤丹白’胚根大于3cm的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全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GA3、NAA和6-BA 3种激素的不同浓度和时间对胚根种子的萌芽率、发芽指数和初萌期的影响,以期为苗木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GA3500mg·L-1处理16h,其萌芽率、发芽指数和初萌期分别为98.89%、0.28和77.00d,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对照、初萌期显著比对照提早了13.33d;NAA 100mg·L-1和6-BA 100mg·L-1对‘凤丹白’上胚轴萌发均没有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300mg·L-1 NAA和6-BA、500mg·L-1 NAA和6-BA不论浸种时间长短均明显地抑制了‘凤丹白’种子的萌芽率和发芽指数;同时,500mg·L-1NAA显著地延长了‘凤丹白’种子的初萌期,说明500mg·L-1 NAA严重抑制了‘凤丹白’种子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3.
浙江乌牛早春茶始摘期及霜冻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浙江省乌牛早春茶初始采摘期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减少遭受春季霜冻的风险,应用1971—2014年浙江省71个常规站日资料和2005—2014年共2094个气象自动区域站小时观测资料,以乌牛早春茶发育热量为始摘期区划指标和乌牛早春茶各级冻害总灾损率为霜冻害区划指标,应用GIS技术,采用距离权重反比法(IDW,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得到浙江省乌牛早春茶始摘期区划图和乌牛早春季霜冻风险区划分布图。结果表明:浙江全省乌牛早春茶始摘期在2月上旬—3月上旬,从南到北时间递增,温州沿海地区最早,29°N以南为2月中旬,30°N以北地区最晚。浙江沿海、盆地、低丘陵地区适宜种植乌牛早茶,海拔高的地区遭受春季霜冻风险大,不适宜种植乌牛早茶,区划结果将为茶叶主管部门和农技推广部门指导乌牛早种植的布局调整提供重要参考价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
壮秧影响不同节氮水平下早稻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培育壮秧和施用分蘖肥是促进水稻早发的重要措施,但增施分蘖肥易导致水稻无效分蘖增加和氮素流失。研究双季稻区早稻壮秧和分蘖肥节氮条件下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以期为早稻节氮控污和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超级杂交早稻‘淦鑫203’为材料,采用壮苗育秧(状秧)和普通育秧(普秧)两种方式培育秧苗。于2014-2015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壮秧常规施氮(VS+100%N)、节氮10%(VS–10%N)、节氮20%(VS–20%N)、节氮30%(VS–30%N) 4个处理,以普秧常规施氮(NS+100%N)处理和不施氮空白(NS+0N)处理分别作对照,共6个处理。减施的氮肥均在分蘖肥中扣除,除不施氮对照外,各处理基肥氮(72 kg/hm^2)和穗肥氮(54 kg/hm^2)均保持不变。分析早稻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SPAD值、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各器官氮素含量,并测定成熟期水稻产量及其构成,明确了植株总氮积累量、氮素转运量、氮表观转运率、氮素利用效率等。【结果】与NS+100%N处理相比,壮秧条件下分蘖肥节氮10%~30%对叶片SPAD值和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但壮秧能促进分蘖发生和成穗,在生育中后期可逐渐弥补分蘖肥节氮对分蘖期干物质积累的不利影响,成熟期VS–10%N和VS–20%N处理干物质积累量较对照NS+100%N增加,产量分别增加了8.5%和1.5%;VS–30%N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则呈下降趋势。同时,壮秧有利于提高早稻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各器官氮含量和氮积累量,与NS+100%N处理相比,VS+100%N处理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了6.9%,VS–10%N和VS–20%N处理无显著变化,VS–30%N处理显著下降了9.7%。壮秧处理氮素回收率和氮素农学效率较NS+100%N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12.1%~22.4%和9.9%~24.7%(P <0.05)。【结论】双季稻区早稻壮秧可以促进分蘖早发,提高叶片的干物质生产能力和氮代谢性能,弥补分蘖肥减氮后对水稻前期生长的不利影响,提高后期的干物质生产量和氮运转量。通过培育壮秧,分蘖肥减施总施氮量的20%以内,早稻产量不会下降,可实现水稻的节氮、丰产和节本栽培,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减少氮素流失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95.
以常规早稻品种湘早籼24号为材料,于2021—2022年开展大田试验,设3个氮肥水平,即120 kg/hm2(N1)、150 kg/hm2 (N2)和180 kg/hm2 (N3),4个氮肥分配处理T1、T2、T3、T4,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施用比例分别为1∶1∶1、0∶1∶1、1∶0∶1、1∶1∶0,以生产推荐施肥CK(施氮量120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施用比例为5∶3∶2)和零氮处理(N0)为对照,研究施氮量和氮肥分配对有序机抛早稻产量、生长特性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N3、N2、N1的早稻平均产量依次降低,N1的平均产量显著低于CK而高于N0的;在不同氮肥分配下,T2的产量低于T1、T3、T4和CK的,其中显著低于T4的;分析产量构成因子发现,产量的降低主要缘于单位面积穗数的下降;基肥不施氮肥的T2处理的分蘖率虽未显著降低,但其成穗率低,导致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下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早稻氮素利用率随之下降;在不同氮肥分配下,T2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均显著低于T4的。可见,基肥缺失氮肥对有序...  相似文献   
96.
在TYH受精液中添加促卵泡素(FSH)和苯甲酸雌二醇(E2),检测不同浓度的FSH和E2对昆明小鼠的体外受精率的影响;检测在M16、CZB两种培养液中添加胎牛血清(FCS)与否对昆明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YH中添加1.0IU/mL FSH,受精率和2-细胞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TYH中添加0.1μg/mL E2,受精率和2-细胞胚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在CZB中添加体积分数为10%FCS,可显著减少2一细胞期体外发育阻断,并显著提高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囊胚率,可见,以TYH添加1.0IU/mL FSH和0.1μg/mL E2为受精液,以含体积分数为10%FCS的CZB为胚胎培养液,小鼠胚胎可获得较高的囊胚率.葡萄糖并不是小鼠胚胎形成囊胚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97.
在蔬菜及果树上进行了施用活性有机肥的试验,结果表明:(1)施用活性有机肥对大白菜生长发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株高、叶片数、叶宽、开展度3次测量均高于常规施肥,产量比常规施肥每公顷增产5010kg,增产率达10.96%,投入产出比也较高,效益比为1:6;植株的抗病能力也较常规施肥(5.6%)强,降低了2.9%。(2)活性有机肥较传统施肥明显提高番茄的品质。座果总数增加14,小果数量降低4%,大果和中等果数分别增加2%和1.9%;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传统施肥高3.1%。(3)施用活性有机肥处理能提高李果百果重、单株平均产量,分别比施等量普通复合肥的高11.1%和22.7%;施用活性有机肥可显著降低李果果实的总酸度,降低了0.1%,V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0.2mg/100g和2.1%,果实硬度指标未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98.
杉木种子园子代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了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子园子代遗传变异规律,提高杉木群体良种选育效率,以浙江省17个杉木种子园子代为研究材料,于1998-1999年,在临安市横畈林场采用10区组、3-4株小区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营建2片子代试验林。自造林后第2年起,连续6 a调查测定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和侧枝性状等,在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种子园子代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遗传相关以及年-年之间的生长相关和秩次相关等。结果表明,种子园子代树高、胸径和材积之间呈极紧密相关,相关系数rp和rg达到或近于1.0,通过胸径对材积进行间接选择,选准率100%。冠幅、盘间距与生长性状之间分别呈中度相关和轻度-中度相关,盘侧枝数与生长性状之间在遗传上没有相关关系,每米侧枝数则有负相关关系。不同年龄之间的年-年生长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其生长秩次变化在2-3年生时已逐渐稳定,5-6年生时基本稳定,rs高达0.96-0.99。在杉木种子园子代测定中,早期选择可从造林后第2年生长期结束时开始,但其选择率必须比第2次选择增加1倍。在此前提下,如以6年生选择作为第2次选择,选准率达100%,即在6年生选择时能入选的植株,在此情况下将无一漏选。表7参30  相似文献   
99.
辽东栎的繁殖体及其与种群更新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辽东栎的种子雨及其传播动力、种子传播后的命运、种子萌发、幼苗建立、实生更新对动物捕食的适应和萌生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辽东栎种子是多种脊椎动物和鸟类的食物资源,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期间的捕食压力导致其实生更新困难,但捕食动物对种子的搬运和埋藏对辽东栎种群更新和扩散具有重要意义;光照和水分对辽东栎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建立都具有重要影响,在森林管理工作中,适当干扰 (例如择伐) 对辽东栎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与存活以及种群更新都是有利的。较强的萌生能力对维持辽东栎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活力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在强干扰条件下,萌生作为辽东栎通过从种子、幼苗、幼树到成年植株过程中的更新瓶颈的途径,是辽东栎实现种群更新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0.
小麦穗发芽是世界性的灾害,高效的穗发芽抗性鉴定方法是穗发芽抗源选择及抗穗发芽育种中有效选择的关键。穗发芽抗性鉴定受到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中发芽试验中穗的摆放姿态和灭菌剂的选择对鉴定结果影响较大。通过比较小麦发芽试验过程中穗摆放姿态和不同的灭菌剂对穗发芽试验结果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黑龙江省生态条件的小麦穗发芽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