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0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57篇
林业   895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7篇
  115篇
综合类   357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人工梭梭林群落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莫索湾地区33年来人工梭梭林群落(依靠天然降水)的生态特征,本文对两种造林技术(积雪-客沙造林和秋灌造林)人工梭梭林地梭梭的长势、草本植物、土壤水分进行了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1)积雪-客沙造林和秋灌造林梭梭至今生长良好,目前植株高度和冠幅均大于2 m和2 m~2,当年新生枝条长度均大于20 cm;初始造林梭梭存活率较高,分别为40%和63%;经过自然更新,现有密度均有所提高,人工林形成异龄复层混交林,林下生长有不同优势种的草本植物;土壤含水量均2.00%,能够满足梭梭生长。(2)由于两种造林技术的土地处理方式和初期水分供给量不同,导致两种林地梭梭生长、林下草本植物盖度和多样性以及天然更新梭梭植株数量均有很大差异,整体秋灌造林地的状况优于积雪-客沙造林地。(3)两种造林技术对于当地生态条件均有很好的适应性,虽然积雪-客沙造林密度相对较低,但优于自然植被状况,且造林成本低;秋灌造林密度较大,天然更新植株数量较多,但造林成本高,后期生长较缓慢,需要采取一定的人工措施调整密度。综上可知,积雪-客沙造林和秋灌造林梭梭目前生长均较稳定,后者对该区生态条件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12.
乡土植物在乌鲁木齐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邢芳 《中国园艺文摘》2009,25(6):54-55,36
对乌鲁木齐园林绿化中所应用的部分乡土植物进行实地调查,根据其适应性、生长状况、观赏价值等分析乡土树种的应用效果和特色表现,探讨乡土植物种类和数量与地带性特色的关系,并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Urban soils are frequently characterized by a strong heterogeneity caused by intense anthropogenic activity and land use changes. Soil heterogeneity is commonly known to affect tree root development, but little has been detected concerning root foraging by ornamental trees in heterogeneous urban soils at micro-scale. In this study, Buddhist pine [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D. Don] and Northeast yew (Taxus cuspidata S. et Z.) were selected as ornamental tree species for a two-year study. In the first-year, seedlings were cultured under contrasting photoperiods to generate different morphologies. In the second year, seedlings were transplanted to pots filled with soils collected from an urban forest. 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s (N-P2O5-K2O, 14-13-13) were evenly broadcasted to a half patch of the pot (heterogeneity) or to both halves (homogeneity) on the surface 5 cm beneath the pot-top at the rate of 0.135 g N seedling−1. In the fertilized heterogeneous patch, larger Buddhist pine seedlings had greater dry weight, length, surface area, volume, number of tips, and morphological foraging-precision in fine roots. Compared to Northeast yew seedlings under natural photoperiod in the first year, those under the extended photoperiod had larger size, greater fine root biomass, and length but lower foraging-precision in the second year. N and P concentrations in second-year fine roots mainly increased with the availability of patches generated by fertilization for both species. In conclusion, the ability to forage for nutrients by ornamental tree seedlings in heterogeneous urban forest soils was species-specific. Buddhist pine seedlings had higher foraging precision in heterogeneous urban soils than Northeast yew seedlings due to their response to the extended photoperiod during culture.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指导大庆市及采油七厂公园盐碱地的绿化,在规划地土壤表层化学性质测定的基础上,参照不同树木耐盐能力上限,分别对全盐量在0.1%~0.3%、0.3%~0.5%、0.5%~0.7%、>0.7%的131个样点上绿化树种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及分析,并进而给出了树种选择及绿化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径流林业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降水资源环境容量为基础控制林分密度,试验了不同集水技术对林地土壤水环境的改善作用,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及集水技术的适用性.10年试验研究和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在年降水量410mm左右地区造林,林地坡面经过不同的防渗处理,当每株树具有8m~2的集水面时,可使2m~2的植树带内收集到570~1270mm降水,造林成活率最高达到98%,林木生长量可提高40%~80%.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大规模退耕对当地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快速农村评估法为理论基础,对县南沟和燕沟2条小流域1999年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流域社会经济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虽造成当地粮食减产和粮食收入减少,但也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家庭收入的多元化。针对退耕负面效应,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使用新材料蓄水渗膜造林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通过使用蓄水渗膜材料进行造林试验,与未使用蓄水渗膜袋造林进行比较,调查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使用蓄水渗膜袋造林明显好于对照,造林成活率、苗木生长量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在乌兰布和沙漠,测量使用蓄水渗膜袋和未使用蓄水渗膜袋方式,各个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蓄水渗膜袋埋放处含水量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生态功能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黄河上游退耕还林还草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以青海大通县为例,对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荒草地、天然灌丛等植被类型进行综合生态效益评价,与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对比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灌丛等类型的生态效益指数均大于农田生态系统,其综合生态效益指数排列顺序为,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灌丛>农地>天然荒草地。这一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青海东部黄土高原寒区退耕还林地人工林的水分生产力水平,2001—2003年对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的人工林进行了群落蒸散测算、标准地生物量调查和解析木分析,并研究了青杨灌木混交林、白桦紫果云杉混交林、华北落叶松纯林、紫果云杉纯林、白桦纯林等11种林分类型退耕还林人工林的林木水分生产力。结果表明:1)3 000株/hm2左右密度的林分是该区较为适宜的造林密度标准;2)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水平条件下,2 1003333株/hm2密度的青杨灌木混交林成林、白桦纯林、紫果云杉纯林和白桦紫果云杉混交林水分生产效率居所有林分之首,其水分生产力指标可作为该地区常规造林技术条件下乔木成林的水分生产力标准;3)3000株/hm2左右密度的青杨灌木混交林、白桦紫果云杉混交林、紫果云杉纯林和白桦纯林成林的水分生产潜力基本达到了目前当地林木的最大生产能力。表明上述林分类型的造林模式可作为今后退耕还林工程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暴露出了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为了维持生态的平衡,就要提高植树造林的力度,这其中碳汇造林就是植树造林工作的延伸.在碳汇造林中乡土阔叶树种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乡土阔叶树种在碳汇造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