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79篇
林业   88篇
农学   101篇
基础科学   131篇
  125篇
综合类   427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167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8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0 毫秒
971.
华南虎绦虫ITS及5.8S rDNA序列扩增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广州动物园华南虎体内采集的2条绦虫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ITS)的遗传标记特点,用保守引物BD1和BD2对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经胶回收纯化后,连接到pGEM-T Easy载体上,然后转化并鉴定出阳性菌落,对菌落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相关绦虫ITS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自广州动物园华南虎的2条绦虫ITS及5.8S rDNA序列总长均为1387bp,序列相似性为100%,与猬迭宫绦虫(Spirometra erinaceieuropaei)、舌形属绦虫(Diphyllobothrium ligula)、宽节双叶槽绦虫(Diphyllobothriumlatum)的ITS及5.8S rDNA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6.7%、66.5%、71.5%,结果显示,此次分离的绦虫属于迭宫属的猬迭宫绦虫,所测得的华南虎猬迭宫绦虫的ITS序列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72.
浅水湖泊沉积物磷释放的重要因子——铁和水动力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就当前湖泊内源磷释放机制研究中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为进一步研究湖泊磷的内源释放机制和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3.
[目的]对库尔勒香梨脱萼正常果、宿萼正常果、脱萼粗皮果和宿萼粗皮果的内外在品质进行了综合比较,旨在为库尔勒香梨优质果实的评价和品质改良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库尔勒香梨果实为实验材料,研究脱萼、宿萼正常果和脱萼、宿萼粗皮果的形状、果皮色素含量及一些主要内在品质指标的差异性.[结果]与粗皮果(脱萼、宿萼)相比,正常果(脱萼、宿萼)的果核小,果实硬度低;宿萼正常果的果实显著大于脱萼正常果,但其可食部分小.脱萼正常果的果皮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宿萼正常果和脱萼、宿萼粗皮果,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低.脱萼正常果的果肉总糖、蔗糖、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均显著高于宿萼正常果和脱萼、宿萼粗皮果;脱萼正常果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显著高于脱萼、宿萼粗皮果,但是与宿萼正常果相比无显著差异,宿萼粗皮果的这两种糖含量最低;正常果的果肉VC含量显著高于粗皮果,其中脱萼正常果的果肉VC含量显著高于宿萼正常果,脱萼粗皮果和宿萼粗皮果果肉VC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正常果的果肉单宁含显著低于粗皮果,但脱萼正常果与宿萼正常果和脱萼粗皮果与宿萼粗皮果之间果肉单宁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这四种果实的品质优差顺序为脱萼正常果>宿萼正常果>脱萼粗皮果>宿萼粗皮果.  相似文献   
974.
从关键资源要素、表现形式、支撑条件、外部环境等方面阐述了创意农业发展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消费者、经营者、村镇居民、地方政府等主体对创意农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进一步探讨了创意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发展理念的创新与应用、多元化创意的植入与融合、专业化主体的引入与参与、特色化资源配置与利用。基于此,提出中国创意农业发展的5种方向:农业景观的创意展示、农副产品的创意生产、农业文化的创意体验、乡村生活的创意参与、关联产业的创意融合。  相似文献   
975.
利用ISSR和ITS标记对黑龙江省采集的33株野生黑木耳菌株和8个黑龙江省常见栽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PCR-ISSR体系,选出9个ISSR引物对菌株DNA进行扩增,通过聚类分析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个ISSR引物扩增条带10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5条,多态性比率为92.2%,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条带11.4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0.6条,平均多态性比例为91.7%。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在0.063~0.924之间。通过ITS序列对黑木耳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利用软件ClustalX 1.83和MAGA 4.1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黑木耳ITS1、5.8S、ITS2三个区信息为点比例达到52.1%,遗传位点丰富。两种标记方法均显示黑木耳野生菌株间遗传多样性优于栽培菌株。ISSR和ITS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得到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976.
【目的】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是4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弧菌,能够造成人类多种疾病,建立同时检测这4种食源性病原弧菌的检测方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本研究旨在建立同时检测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的多重富集定量PCR(multiplex enrichment quantitative PCR,ME-q PCR)方法,并含扩增内标用于指示PCR反应的假阴性,创新一种高通量、高灵敏度、具备定量能力的检测方法,为这4种食源性病原弧菌的检测提供新方法。【方法】以细菌16S r RNA为扩增内标靶序列设计引物,并针对副溶血弧菌的collagenase、溶藻弧菌的gyr B、霍乱弧菌的omp W、创伤弧菌的vvh A,分别设计内、外2对特异性引物,首先将所有内、外引物混合,进行一个循环数较少(10—20 cycles)的高通量多重富集PCR将靶基因富集出来,由于循环数较少,各个基因得到均匀的扩增,每个基因均有4种可能的产物,每1种产物均能作为第二轮巢氏荧光定量PCR的模板,这增加了靶基因从模板中被富集出来的概率,然后将产物稀释后作为模板,利用内引物分别进行巢式荧光定量PCR检测各个基因,最后根据扩增曲线和熔融曲线分析结果。通过设置不同的第一轮多重富集PCR循环数(10、15和20个循环),优化ME-q PCR第一轮循环数。采用14株标准菌株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评价ME-q PCR的特异性。并以4种弧菌基因组DNA混合物梯度稀释的样品(100、10、1、0.1、0.01和0.001 ng·μL-1)作为模板,对建立的ME-q PCR进行灵敏度和定量能力的评价。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已分离到的69株疑似弧菌菌落的鉴定中,与传统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优化后,ME-q PCR的第一轮循环数确定为15,特异性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达0.001 ng,高于普通荧光定量PCR约1个数量级,并能有效指示PCR反应的假阴性,且拥有与普通荧光定量PCR相同的定量能力,扩增效率和R2符合定量的要求;将建立的ME-q PCR方法应用于69株疑似弧菌菌株的鉴定,24个绿色菌落为副溶血弧菌,22个黄色菌落为溶藻弧菌,1个黄色菌落为创伤弧菌,没有检出霍乱弧菌,其结果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一致。【结论】该方法能够定量、快速准确地检测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这4种食源性病原弧菌,灵敏度高,并能有效指示PCR反应的假阴性,结果无需凝胶电泳,适用于食品中4种常见病原弧菌的快速筛检。  相似文献   
977.
为诊断1只高处坠落导致跛行的患猫,采取了临床基本检查、实验室检查及DR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左后肢股骨髁粉碎性骨折。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手术治疗方案,采用交叉克氏针配合拉力螺钉进行手术内固定。后期回访患猫骨折断端愈合良好,运动功能逐步恢复,表明上述骨折固定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978.
张宜红  万欣 《农业考古》2020,(1):250-258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是当前和未来我国"三农"工作总抓手。本文在厘清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者之间内在逻辑、传导机制、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两者相衔接仍然存在脱贫可持续性不强、衔接机制不畅、内生动力不足、要素保障能力不强等瓶颈制约,需从机制、政策、产业、观念和要素五个方面做好衔接。  相似文献   
979.
Macrorhabdus ornithogaster (MO) is an infectious fungus that causes gastric damage in birds. In this study, we established nested and semi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methods that specifically amplify the domain D1/D2 region (D1/D2) of 26S ribosomal DNA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of rDNA, and intergenic spacer (IGS) 1 region from avian feces.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MO collected from Japanese pet birds showed little genetic variation; analysis based on these regions did not distinguish between host species order, differences in MO shape, or host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These regions were found to be unsuitable for 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f MO and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to other genetic regions is required.  相似文献   
980.
农业科研单位优化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投入的快速增长和"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科研单位的管理水平开始受到持续的关注.内部控制是对资金安全规范使用、对内部治理结构完善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单位正常运行的基础.而目前,我国农业科研单位普遍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在内部控制措施落地和实施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功能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