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7篇
  免费   415篇
  国内免费   269篇
林业   1774篇
农学   302篇
基础科学   158篇
  616篇
综合类   2300篇
农作物   452篇
水产渔业   242篇
畜牧兽医   418篇
园艺   95篇
植物保护   59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442篇
  2011年   477篇
  2010年   388篇
  2009年   363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375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61.
运用InVEST模型,对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保持现状与功能进行了定量评估,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海拔高度、坡度以及土壤类型下的保土状况。结果表明:2015年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侵蚀量与土壤保持量分别为1. 67×10^8t、4.21×10^8t。从侵蚀面积来看,保护区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占总面积的63.95%;虽草地的土壤保持能力弱于其他自然植被类型,但草地是土壤保持总量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海拔梯度下的土壤保持总量随海拔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保护区内海拔2 500~3 500 m的土壤保持功能最好;栗钙土的土壤保持量最高,黑毡土在草原土壤类型中土壤保持强度较低;坡度为15°~25°的区域土壤保持量最大,占土壤保持总量的31.93%;甘肃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系统减少泥沙淤积和减少土地废弃的价值分别为5. 76×10^8元和1. 44×10^8元,保护区内林草地保肥价值为9. 03×10^10元。  相似文献   
62.
63.
空间分布格局是昆虫种群的重要属性。沙冬青是我国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豆荚螟是为害沙冬青种子的主要害虫,研究种子害虫及其天敌的区域性空间分布格局是害虫宏观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地统计学是深入研究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的有效方法。2018年5月-6月,选择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沙冬青分布片区,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沙冬青种子害虫豆荚螟幼虫及其天敌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沙冬青有虫株率为100%,豆荚受害率为23.02%,豆粒受害率为14.11%;沙冬青豆荚螟幼虫的密度为(0.296 9±0.002 0)头/荚,寄生性天敌密度为(0.012 0±0.000 2)头/荚。分别采用不同的理论模型来拟合豆荚螟幼虫及其天敌的空间半变异函数曲线,其全方向半变异函数曲线最优模型分别为高斯模型和球面模型,空间格局均呈聚集分布;害虫和天敌存在一定空间相关性,空间依赖范围分别为88.61~434.05 m和159.05~426.88 m。用Kriging空间插值法对害虫和天敌的空间分布进行模拟,结果呈斑块状分布,二者存在空间依赖性和互补性。天敌对害虫有一定的空间跟随效应和控制效应。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究H9N2禽流感病毒(AIV)全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2018年国内H9N2 AIV流行毒株的全基因组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碱基组成特性、最优密码子、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病毒对宿主密码子使用模式的适应性。【结果】H9N2 AIV的全基因组中AU含量高于GC。大部分最优密码子以A或U结尾,有效密码子数(ENC)平均值为52.86,提示存在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但偏好性较低。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主要受到突变压力和自然选择的共同作用,其中自然选择(所占比例为61.79%~76.15%)作用大于突变压力(所占比例为23.85%~38.21%)。H9N2 AIV对人Homo sapiens的密码子适应指数平均值为0.739~0.741,提示H9N2AIV禽流感病毒可能已适应人类的密码子使用模式。【结论】本研究为H9N2 AIV的基因进化分析、已有疫苗的密码子优化和新型疫苗(密码子去优化疫苗)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以橡胶树5个人工杂交子代优树无性系苗木为材料,通过自然越冬低温处理,以抗寒品种GT1为对照,测定了5个时间梯度下10个生理指标的变化过程,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无性系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整个自然越冬过程中各无性系间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阴离子(OFR)、氨基酸(A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P<0.01)水平;温度较高时各无性系间丙二醛(MDA)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自然越冬过程中,各生理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其中相对含水量和脯氨酸含量呈先降后升变化,SOD、POD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升—降—升”变化,相对电导率、MDA和可溶性糖含量呈“降—升—降”变化、OFR含量呈先升后降、AA含量呈“降—升—降—升”变化。各无性系间抗寒性差异较明显,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629号>626号>182号>223号>GT1(对照)>628号。  相似文献   
66.
为探究不同自然通风方式下日光温室室内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提高日光温室自然通风效率,设计2种不同自然通风方式:后坡整体开窗式和后坡间隔开窗式。将分别采用后坡整体开窗式和后坡间隔开窗式通风方式的温室,依次记为G1、G2,并以传统顶通风式日光温室(G3)为对照,对上述3座采用不同自然通风方式的温室内部环境和作物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晴天白天,G1、G2的室内光照强度分别比G3提高了26.34%和10.16%,G1、G2、G3平均气温分别为33.7、33.8、34.8℃,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47.15%、47.21%、44.03%,风速折减率分别为0.80、0.74、0.90;晴天13:00,G1、G2的植物冠层气温分布呈现南高北低,而G3的呈南低北高分布。G1、G2内的番茄产量分别比G3提高了19.54%、6.90%。综上,后坡整体开窗式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67.
以湖南省凤凰县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天然种群分布相对集中的9个样地作为资源位,按重要值总和排序确定主要植物种,应用Levins、Shannon–Wiener、Pianka和Schoener公式分析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总计29个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结果表明:在乔木层中,刺楸的重要值总和最高(1.345),杉木、柞木、刺楸的生态位宽度较大;乔木层多数种对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对环境需求存在较高的相似性,高重叠种对的相似度为69.23%,高相似种对的相似度为52.75%;刺楸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呈正相关;灌木层种间生态位分化不明显,在资源不足时极易产生竞争;生态位宽度值与生态位重叠值、生态位相似比例值关系复杂;刺楸生态位宽度较宽,当资源不足时,刺楸在竞争中不占优势,其种群更新会受到其他物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近些年来宁化县非常注重高质量、高品位绿色发展要求,保护好绿水青山才能成就金山银山的经营理念不断向纵深推进,人们对乡土树种越来越倍加珍惜,因此急需加快乡土树种栽培与保护。本文从乡土树种林业内涵展开分析,阐述了乡土树种在宁化县生态恢复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从乡土树种具有生长快[1]、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用途多、改良土壤性强、森林植物群落多样性丰富、林分生产力强、再生繁衍能力强等方面深入探索,从而证明了乡土树种在树种优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9.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oil degradation processes that are threatening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mechanized annual cropping areas in the Santa Cruz lowlands of tropical eastern Bolivia. The dominant process is that of machinery-induced and natural compaction, which has resulted in an estimated 50 per cent of the soils in the Central Zone being moderately to severely compacted, causing serious root restriction and the loss of both transmission and water-storage pores. Degradation has made the soils increasingly susceptible to moisture stress due to the combined effect of (i) restricted rooting as a result of compaction and the hardset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ils, (ii) reduced rainfall infiltration due to the loss of transmission pores and surface crusting, and (iii) a decrease in available soil moisture caused by the loss of storage pores, the incorporation of wind-blown fine sand deposits,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losses due to accelerated decomposition rates. The loss of transmission pores has also made the soils more prone to waterlogging in periods of high rainfall. The degradation tendencies of these soils are exacerbated by the greater variability of seasonal rainfall during the last 20 years that has led to a greater frequency or extremely high or extremely low rainfall events than hitherto.  相似文献   
70.
道路景观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卫平 《广东园林》2006,28(1):18-20
提出对道路景观的规划、调查、定位等系统分析,从而在道路的形态、周边环境的借景及路域生态系统的景观绿化等方面,探讨了道路景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