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2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林业   571篇
农学   133篇
基础科学   289篇
  592篇
综合类   992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160篇
畜牧兽医   114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在25℃、自然光照条件下,测定黄颡鱼在摄食水平为1/3饱食、2/3饱食和饱食时的氮和能量收支.结果显示,摄食水平对黄颡鱼的氮收支和能量收支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摄食水平的提高,生长氮和生长能的比例显著提高,排泄氮、粪氮和代谢能的比例显著下降,但在饱食2/3和饱食水平时,生长氮、生长能、排泄氮和代谢能比例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52.
文章针对凤凰村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运行管理维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今后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及运营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53.
文章概述了广东省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的现状,总结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4.
圈养秦岭羚牛夏季昼间活动时间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秦岭羚牛进行有效的迁地保护和揭示圈养条件下秦岭羚羊的夏季昼间的时间分配状况,更好地加强饲养管理,2006年7月,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内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13头圈养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的活动规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夏季白昼羚牛的活动以休息为主,采食次之,同时,羚牛的饮水、排尿、排便量均较低,分别为每头每天1.92次、0.54次、0.92次。羚牛每天的活动节律与气温的变化相关。年龄对羚牛活动节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羚牛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方面的差异。此外,从羚牛群体进行观察,同一群中的羚牛个体的活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相似文献   
55.
本文主要介绍了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退耕还林地的立地类型,设计了与之相应的工程造林类型,分析了不同工程造林类型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6.
pH值和Ca~(2+)浓度对日本沼虾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本文报道了不同pH值(6.5、7.5和8.5)和不同Ca2+浓度(38.8.61.1和78.8ppm)对日本沼虾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值对该虾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Ca2+和pH值在影响其生长的过程中可能有一定的交互作用。pH值和Ca2+对该虾生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其能量摄入量实现的。本实验条件下,该虾摄入的能量平均有15.8%用于生长,1.8%作为粪便排出体外,其余用于呼吸和排泄。  相似文献   
57.
日粮水平和饵料种类对黑鲷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室内流水实验法研究了摄食水平和饵料种类对黑鲷能量收支各组分和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鲷的生长量,总呼吸代谢量,排泄量及生态转换效率均随日粮水平升高呈增长趋势,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可分别用对数曲线或直线加以定量描述;不同生物饵料能造成黑鲷摄食,生长,排泄和总呼吸代水平的显著差异,但却不能改变以比能值为单位的生态转换效率。黑鲷的呼能量收支分配率随摄食水平不同有较显著差异;代谢能分配率和排泄能分配率随摄食水平增大呈U型变化趋势,而生长能分配率却恰恰相反。除摄食高蛋白饵料时引起排泄能分配率增加外,摄食不同饵料对黑铜的能量分配模式影响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8.
虾夷扇贝动态能量收支模型参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虾夷扇贝为实验生物,介绍了动态能量收支(dynamic energy budget,DEB)模型5个关键基本参数的测定及计算方法,分析了方法的利弊及注意事项,为贝类DEB模型参数的准确获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壳长与软体部湿重回归法计算虾夷扇贝的形状系数δm;采用静水法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虾夷扇贝的呼吸耗氧率,计算阿伦纽斯温度TA参数;采用饥饿法测定、计算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形成单位体积结构物质所需的能量[EG]和单位体积最大储存能量[EM]3个参数。室内饥饿实验持续60 d,直至呼吸耗氧率及软体部干重基本保持恒定。结果显示,壳长(SL)与软体部湿重(WW)的回归关系式为WW=0.0118SL3.4511(R2=0.9365),根据公式V=(δm L)3,对软体部湿重的立方根和壳长进行线性回归,所得的斜率即为形状系数δm值(δm=0.32);获得不同规格的虾夷扇贝耗氧率与水温(热力学温度,K)倒数的线性回归关系,线性回归方程斜率的绝对值为阿伦纽斯温度TA,平均为(4160±767)K。饥饿实验结束时,软体部干重和呼吸耗氧率分别降低了56%和81%。虾夷扇贝的耗氧率稳定在0.17 mg/(ind·h),经计算获得[]=25.9 J/(cm~3·d);饥饿持续30天之后,虾夷扇贝软体部干重基本维持在(0.25±0.01)g,经计算获得[EG]=3160 J/cm~3,[EM]=2030 J/cm~3。动态DEB理论是基于能量代谢的物理、化学特性而建立的,体现了生物能量代谢的普遍性规律,能够反映摄食获取能量在不同发育生长阶段的能量分配情况。但是,DEB模型参数的测定及计算比较复杂。基本参数的准确获取将影响其他参数以及模型的准确性。本研究为虾夷扇贝DEB模型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9.
为提供实际生产理论依据,改良系统水处理工艺,开展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吉富罗非鱼氮收支和对水质情况的初步研究。起始养殖密度8 kg/m3,投饲率2%,系统循环量1 m3/h,总水量0.8 m3。试验期间溶解氧大于6 mg/L,pH 7.0~7.2,水温23~25℃。每周监测水质2~3次,监测指标包括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每2周检测1次水中总氮。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实验前后饲料、试验鱼体、粪便、悬浮颗粒的氮含量。结果显示,摄食氮有50.00±1.50%转化为生长氮,32.61±1.38%转化为排泄氮,17.39±4.0%转化为粪氮;58%的粪氮为悬浮颗粒物,42%为可沉淀颗粒物。  相似文献   
60.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ca), tolerates salinity fluctuations inhabiting intertide zone. This study deals with growth, food intake, food conversion and the bioenergetic responses of the red variant (wet weight of 2.60 ± 0.11g) and green variant (wet weight of 2.56 ± 0.08 g) A. japonicus to different salinities of 22, 26, 30, 34, and 38 psu at 16.5 ± 0.5°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alinity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pecific growth rate (SGR) of both green and red variants A. japonicus (< 0.05). Both colour variants of sea cucumber had highest SGR at 30 psu, and then decreased when salinity below or above this point. Maximum SGR (the green 1.07 ± 0.08% day?1, the red 1.14 ± 0.09% day?1 respectively) is related with maximum food intake (FI) and highest food conversion efficiency (FCE) (< 0.05) occurring at 30 psu. Only under 22 psu, the green variant grew faster than the red variant (< 0.05), and under other four salinity treatmen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GR of two colour variant holothruians (> 0.05). Values of adaptable salinity scope for green and red variants sea cucumber survival are 18.5~39 psu and 20.9~38.6 psu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energy budget formula of sea cucumber at 30 psu was: 100C = 6G +42F +3U+49R (C, energy ingested; G, energy for growth; F, energy loss as faeces; U, energy used for ammonia excretion; R, energy loss for respiration). The sea cucumber had maximum energy ingested (C) and highest proportion of energy for growth (G) at 30 psu, and then decreased when salinity is above or below this salinity. Both red and green variants of A. japonicus deposited for growth were very low, and the energy loss in faeces and energy for respiration accounted for the majority of assimilation energy. The result clearly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condition for farming green and red variants A. japonicus, both with respect growth and energy allocation, is the salinity scope of 26 ~ 30 ps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