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513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249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51.
收集了栓皮栎分布区内25个种源种子,在肥西县花岗镇蔡冲村进行播种育苗试验,对其苗期生长性状、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栓皮栎苗高、地径生长均表现"S"形曲线,7—9月中旬为速生期;不同种源栓皮栎除根长存在显著差异外,苗高、地径、高径比、生物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苗高与地径、茎、叶、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地径与根、茎、叶、总生物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根与茎、叶、总生物量同样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种源间的差异主要是由生物量和地径决定的。初步筛选出云南勐海、安徽东至、河南信阳、重庆酉阳、浙江杭州、安徽金寨2号、安徽绩溪7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752.
在滇西南5个州(市)采用五株优势木对比法开展旱冬瓜优树选择,以旱冬瓜初选优树为材料,运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方法对优树选择的相关因子进行分析,结合数量化回归方法得出的方程,开展优树选择标准的研究,采用多点试验的方法开展旱冬瓜种源/家系选择。结果表明,(1)在滇西南的普洱、西双版纳、临沧、德宏和保山5个州(市)的15个县采用对比木法选出144株旱冬瓜初选优树;(2)相关性分析显示,旱冬瓜胸径、树高是衡量旱冬瓜优树的重要因子,旱冬瓜树高、胸径、材积、冠幅、枝下高、分枝角度、林分郁闭度、树皮厚度8个性状间存在着多重线性关系,且以材积与其他性状间的相关性最为紧密,数量化回归方法建立的树高和枝下高组成的材积生长量回归模型为Y=0.055X1+0.021X2+0.01X3-1.406(Y=材积;X1=胸径;X2=树高;X3=枝下高),以材积实测值与理论值间的差值H作为划分优树等级的主要依据;(3)在德宏州瑞丽市、保山市龙陵县、普洱市镇沅县开展多点种源/家系试验,选择出优良旱冬瓜种源4个,优良家系40个。其中优良种源为西盟、瑞丽、昌宁、龙陵种源;(4)对滇西南地区的旱冬瓜种源进行区划,可划分为滇南(江城、思茅、宁洱、景洪、孟连)和滇西(瑞丽、龙陵、陇川、保山、昌宁、潞西、腾冲、西盟)2个大的种源区。  相似文献   
753.
为扩大日本落叶松的遗传变异幅度,改善中国日本落叶松的育种状况,提高育种水平和林业生产力。对落叶松种和种源、原生种源试验林建成后10 a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次生种源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是原生种源的1.10,1.11,1.23倍;选育出了13个优良种源,为我省及辐射推广地区营造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找到了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754.
通过对15个美国树种(种源)引种栽培试验研究,从耐热性、抗寒性、观赏性、生长量、病虫害及区域适应性等因素综合分析评定,在宜昌市前期的试验结果初步表明:日本鹅耳栎、鸡爪槭、黄山木兰、连香、加拿大紫荆5个树种(种源)具有适应性强、观赏期长、叶色变化独特、无严重病虫害等优点,可作进一步观测试验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55.
旱冬瓜优良种源的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滇西南地区15个种源99个旱冬瓜家系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以及造林后18个月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在旱冬瓜的地理种源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不同种源苗木在苗期及幼林期的高、径生长上均存在着显著差异,表明在滇西南地区开展旱冬瓜优良种源选择十分必要;(2)旱冬瓜苗期入选的优良种源和幼林期入选的优良种源基本一致,这表明旱冬瓜早期选择可为林木的后期良种选育提供参考;(3)表现较为稳定的优良种源为瑞丽、西盟、潞西、陇川种源。  相似文献   
756.
收集南方10省25个地理种源,在福建明溪县进行观赏型南方红豆杉地理种源实验。通过对观赏型南方红豆杉的2年生幼树的树高、地径、冠幅、一级侧枝数量、冠幅生物量鲜重、根系生物量鲜重等评价性状的测量分析,研究种源的地理变异。结果表明:其树高、地径、冠幅、一级侧枝数量、冠幅生物量鲜重、根系生物量鲜重等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利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进行地理种源评价,选择出福建明溪、贵州梵净山等2个观赏型南方红豆杉的优良地理种源。  相似文献   
757.
对紫穗槐自然分布区内6个省共9个种源的种子性状变异进行系统研究,分别测定种子形态指标,包括种子纵径、横径、纵横径比;种子质量指标,即去除果皮前后种子的千粒质量和发芽率。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种子各项测定指标均呈极显著差异;各测定性状与地理因子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不显著;一些测定性状与气候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如年降雨量与去除果皮前后种子的发芽率、无霜期与种子纵径均呈显著正相关,海拔高度与种子横径呈显著负相关。发芽试验显示,有8个种源的种子,去除果皮后,其发芽速度、发芽率明显高于同一种源含果皮的种子,发芽结束后硬粒含量也明显减少,说明果皮对种子的萌发有一定影响;不同种源的种子,含果皮时的发芽速度相差较大,西部地区种子的萌发速度较快,而东部地区种子的萌发速度则要稍微慢些。  相似文献   
758.
ABSTRACT

The management of non-native tree species in European forests has a long history, but the information on the current number an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se species in European forests is incomplete and scattered across various datasets. This study aims to perform an inventory of the most frequent non-native tree species growing in European forests and analyse their current extent,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geographic origin. Our results show that at least 150 non-native tree species are currently growing in European forests and provenance trials. The genera represented by largest number of species are Eucalyptus, Pinus, Acacia and Abies. Species growing at the largest areas are Robinia pseudoacacia (2.44 million ha), Eucalyptus globulus (1.46 million ha), Picea sitchensis (1.16 million ha) and Pseudotsuga menziesii (0.83 million ha). In total, non-native tree species in Europe are found in an area of approximately 8.54 million ha, or 4.0% of the European forest area, and the five most abundant species account for up to 77% of this area. The largest number of these 150 species were introduced from North America (71), followed by Asia (45) and Australia (20). North American species occupy by far the largest area.  相似文献   
759.
对45个杉木种源进行人工伤口接种,测定其对细菌性叶枯病的抗住差异。测定结果平均感病指数在35.8—67.5之间,普遍发病较重;种源间差异显著。用标准差法把供试种源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感病弱与感病强的种源均较少,大多数种源具有中等感病性。高产种源中大田梅山、建瓯房道种源表现出较强的抗性,且变异较大,是今后抗性选育值得重视的种源。  相似文献   
760.
火炬松的引种试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岛地区于1974~1988年,先后3次从国外引进火炬松商品种子进行引种试验,通过种子育苗、田间造林等试验研究,表明火炬松在青岛地区低丘阳坡引种是成功的,19年生火炬松林分测定,其树高、胸径、材积的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同龄日本黑松的177.8%、196.7%和829.4%,火炬松干形直、材质好、松脂含量高,抗性强,未发现松干蚧危害;鉴于适宜种源种子短缺,在种源研究的基础上应恻重引入北亚热带和抗寒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