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449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93篇
  119篇
综合类   306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基于分形理论的路域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昧思  赵尘 《森林工程》2012,28(1):52-55
我国道路路域的生态系统恢复研究严重滞后于道路工程建设的发展,人工绿化的景观常陷于物种单一、生态异质性低的困境。通过综述分形理论在土木工程、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景观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借鉴分形理论在相关学科的应用方法,结合目前道路绿化的现状,提出引用分形维度来定量考察道路路域生态系统恢复情况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2.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研制并在1994年投入使用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其应用技术已遍及国内外的各个领域。在测量领域GPS系统已广泛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投影测量以及地形测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3.
土壤生物工程在北京山区公路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区公路边坡绿化不仅可以保护边坡,防治水土流失,而且还可以改善公路施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创伤,已经成为公路边坡治理的重要内容。以北京市怀柔区琉璃河岸坡为试验示范区,以旱柳(Salix matsudana)作为主要的绿化植物,采用扦插、埋根、灌丛垫、柳篱挡墙、梢捆等土壤生物工程措施,对沿河公路路基边坡进行治理,并对施工完成5个月后的生长状况、护坡效果等进行观测调查。结果表明:5种土壤生物工程中旱柳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在试验区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在不同的工程类型、水淹与否等条件下,旱柳的生长状况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各措施按旱柳生长状况由好到差排序依次为梢捆、灌丛垫、埋根、扦插、柳篱挡墙;水淹1个月的旱柳基径和株高较未水淹的平均值分别小13.2%和21.4%。  相似文献   
124.
黄土丘陵区山坡道路防蚀措施设计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土丘陵区山坡道路侵蚀问题,提出了以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相结合的山坡道路防蚀工程配置方案、布设原则等,包括工程措施中路面起拱,路边布设蓄水池、蓄水窑窖和截水沟等配置方案和路面种草的草种选择.多年野外实地调查与路面路段监测的结果表明,工程示范路段蓄水池、窑窖和植物措施的综合配置使山坡道路侵蚀模数减少了40%~82%.植物措施示范路段在次暴雨强度下较裸露地面道路侵蚀模数减少了58%~70%,径流减少了50%~69%.路面起拱、蓄水槽、窑窖、截水沟、植物措施的综合配置可以有效地防止山坡道路侵蚀.  相似文献   
125.
[目的]研究角砾和圆砾对陡峭工程边坡入渗、产流、产沙以及水动力学特征,为青藏高原地区工程边坡土壤侵蚀预测模型与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方法]基于青藏高原地区派墨农村公路沿线气候特征及其土质路堑边坡形态和物质组成特征,通过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了在强降雨(120 mm/h),大坡度(50°),3种砾石含量(30%,40%,50%)条件下圆砾和角砾坡面宏观侵蚀特征和产流产沙规律。[结果]圆砾坡面平均入渗率高于角砾坡面,平均产流率低于角砾坡面,初始产流时间明显晚于角砾坡面;圆砾和角砾坡面水流流态均属于层流,流型均为急流,圆砾坡面的径流剪切力、径流功率、雷诺数略小于角砾坡面,但弗劳德数远大于角砾坡面,流速大于角砾坡面,阻力系数小于角砾坡面,径流挟沙能力更强;圆砾坡面稳定产沙率约为角砾坡面的2倍,总产沙量比角砾坡面高出约20%。[结论]卵砾石表面光滑,与土壤间贴合不够紧密,形状更容易引起局部湍流,在强降雨条件下,陡峻冲洪积路堑边坡坡面易发育以卵砾石为中心,遍布坡面的环形小细沟,细沟发育数量和产沙量都将大于以棱角状碎块石组成的崩坡积路堑边坡。  相似文献   
126.
In this the first of a two-part report, results are given of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moisture content and density of wood and bark, as well as into bark thickness, bark mass and bark volume of two age groups of Pinus elliottii and P. patula trees and one of P. taeda. Variation in wood and bark properties was affected more by position in the stem than by species and age. This precludes the determination of reliable mass/volume conversion figures if stem position is not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mass loss of logs of the above species after various periods of dry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ss/volume conversion figures will form part of a further report.  相似文献   
127.
孔繁磊  潘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684-12685
解析了道路绿地的序列性,认为道路绿地的序列性主要体现在景观设计的序列性、文化景观的序列性两个方面。结合青州市东环路景观设计实践,探讨营建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序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8.
以惠州市惠城区主要道路两旁道路绿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法对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总结了城市道路绿地植物群落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总体特征,对所形成的植物群落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进而对道路绿地植物配置提出了相关建议和优化模式,为今后建设城市道路绿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9.
陈文静    圣倩倩    张慧会    祝遵凌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3,38(3):251-258
通过研究南京市老城区内法桐行道树的健康状况,提出行道树健康生长的影响因素,为行道树的养护管理提供参考。对南京市老城区内10条主要道路进行基础调查,在因子分析法建立健康评价综合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多重比较法分析不同道路间健康综合评分和健康评价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各道路法桐行道树生长结构良好,整体健康综合评分为0.00,中等健康等级(26.2%)占比最大,其次为健康等级,占比21.5%,濒死等级占比20.6%,亚健康等级占比19.7%,不健康行道树占比12.0%,整体健康状况中等水平。不同道路法桐行道树间的健康综合评分与评价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健康状况具体表现为:北京西路>江东中路>中山路>中央路>中山东路>升州路>广州路>汉中路>虎踞北路>珠江路。行道树长势、损伤情况等是影响其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行道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地表铺装与土壤硬化、病虫害、夜间光照以及修剪技术等方面,同时断枝倒伏等情况的发生也构成了对城市空间的安全隐患。适用于行道树的评价方法为因子分析法结合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树...  相似文献   
130.
晋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分析与植物配置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省晋城市主要道路绿带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等级道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绿化断面形式、分车带和行道树带绿化植物种类与生长状况,分析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模式并评估其合理性。结果表明,晋城市道路绿化断面形式以一板二带和三板四带的形式为主,植物应用共计26科35属45种,占晋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31.3%,尚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乔木与灌木种植比例不均衡,配置模式简单。藉此,提出合理规划道路,适当增加绿化带宽度,丰富植物种类,增加乡土树种的选择与运用,注重乔灌草的合理配置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