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8篇
  免费   490篇
  国内免费   751篇
林业   805篇
农学   355篇
基础科学   424篇
  2054篇
综合类   2541篇
农作物   90篇
水产渔业   354篇
畜牧兽医   207篇
园艺   123篇
植物保护   756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349篇
  2021年   327篇
  2020年   300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253篇
  2017年   384篇
  2016年   474篇
  2015年   341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470篇
  2012年   594篇
  2011年   459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建立了空间连杆机构的分析模型,利用矢量回转法确定了空间机构连杆上沿任一直线作匀速运动的动点轨迹矢量方程,即动点轨迹方程,并进一步地对矢量方程进行微分求出动点在任一瞬时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建立了空问机构连杆上任一直线的轨迹曲面方程,即连杆曲面方程;再应用MATLAB函数绘制了空间机构连杆上任一直线上动点的轨迹曲线、速度和加速度图以及连杆曲面图,为空间机构研究和机器人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2.
采用van Genuchten-Mualem模型描述非饱和水力传导度和水分特征曲线,将模型中的3个参数作为随机场处理,联合运用Karhunen-Loeve展开和摄动方法,得到饱和非饱和水流的一个随机数值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了介质随机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对水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头标准差对介质参数的敏感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非饱和参数n、β、饱和水力传导度Ks,饱和带水头分布的变异性较非饱和带小。  相似文献   
53.
基于林分空间结构分析方法的土壤大孔隙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大孔隙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但尚未有研究者利用生态学方法研究其空间结构。以三峡库区紫色砂岩区的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大孔隙为研究对象,将图像处理技术与林分空间结构分析方法相结合,从形态学和生态学角度量化分析土壤大孔隙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大孔隙形状、空间结构复杂程度高,空间分布格局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均呈聚集分布趋势,且深层土壤的大孔隙组成较表层单一,其中草地最明显,大孔隙发育程度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优先流发育程度由大到小为:草地、果园、农地,同一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孔径范围的大孔隙所形成的优先路径的连通性、导水性和发育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草地孔径范围[5.0 mm,∞)、[2.5 mm,5.0 mm)、[1.0 mm,2.5 mm)、(0,1.0 mm),农地和果园孔径范围[1.0 mm,2.5 mm)、[2.5 mm,5.0 mm)、(0,1.0 mm)、[5.0 mm,∞);将林分空间结构分析方法与土壤大孔隙位置密度分布、大孔隙变异度和复杂度指标进行对比,并与以往研究土壤大孔隙空间结构的方法进行比较,所得结果相同,证明该方法可以用于土壤大孔隙空间结构的分析和研究。林分空间结构分析方法简单易行,从生态学的角度完善了大孔隙空间结构的分析,弥补了目前基于物理化学方法在大孔隙结构理论分析的不足,进一步揭示了土壤大孔隙空间结构形成和分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54.
利用1990、2000、2010年3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对贵州省六盘水市市区土地利用进行监测,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指数、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和生态价值,以1 km×1 km网格为统计单元,对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中心及城乡结合部区域的多样性下降,离市中心较近的独立乡镇多样性快速上升,功能转变为城乡结会部;研究区整体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从市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土地利用程度较高的网格逐渐连通;研究区内生态价值较低,生态环境脆弱.20年间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较大,高利用程度、低多样性、低生态效益的网格逐渐相互连通,形成大的斑块,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5.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ong-term broiler litter application on soil phosphorus (P) and water quality and examine the spatial variations of soil P at a private poultry farm in Mississippi.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ittered soil had 86 times more Mehlich III–extractable P in the surface horizon compared to the nonlittered soil. When compared to the runoff from nonlittered soil, mean soluble phosphate (PO4)-P concentrations in the littered soil's runoff were 85 times greater throughout the study. Mass loss of P from the littered field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from the nonlittered field, and it decreased with each sequential runoff event. There were no lin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patial variations of litter application rates and the P spatial variability in the littered soil; however, the variations in soil P levels could be a result of the cumulative effects of more than 20 years of litter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56.
2013年夏季,内蒙古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多次出现极端降水事件,引发气象灾害.为探寻其特征及成因,选择“6·30”、“7·14”两次典型极端降水事件,从天气尺度系统、中尺度对流系统、热力动力条件、水汽来源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①“6 · 30”暴雨是华北小高压前的切变线产生;“7·14”暴雨是“北槽南涡”与台风北上共同作用的结果.②两次暴雨都是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S)发展的结果.“6·30”暴雨突发性强,具有局地特点;“7·14”暴雨具有列车效应,持续时间长.③两次暴雨水汽来源不同.“6·30”暴雨水汽来源于南海;“7.14”暴雨是“北槽南涡”加上远距离台风输送的结果.④“6·30”暴雨是高压切变线西侧干、东侧湿,在锋区附近产生上升运动促发不稳定能量释放;高空“干侵入”是“7·14”暴雨的促发机制.⑤东亚夏季风偏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偏北,是内蒙古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区极端降水事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7.
分析了林权变更中的时间变化特点,以及随着时间变化林地空间与属性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林权变更中的时空信息进行组织与管理,实现时空信息管理系统时空查询和历史回溯功能。  相似文献   
58.
概括了农业区域规划图件的设计原则、思路、编制内容和技术支持,并以天津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和北辰现代农业总体规划为例,对此类规划的图件设计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进一步提高图件设计水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9.
This study empirically investigates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spillover) effects of three types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with different cognitive distances, namely, 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 industrial related variety, and industrial unrelated variety, on regional innovation. Accordingly, we applied the concepts of related and unrelated variety and used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panel data of 283 Chinese cities from 2004 to 2016, the empirical results reveal that both 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 and industrial related variety significantly improve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produce positiv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on the surrounding regions. However, industrial unrelated variety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produces a negativ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n the surrounding regions. Moreover,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the three types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on regional innovation between China's coastal and inland cities. Th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60.
针对农业期刊中插图存在的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论文插图应具有自明性、示意性、简洁性和规范性的一般要求。还提出,要做好科技论文的插图,需要编辑、作者、排版人员做好规范、修改、美术等3道"关口",插图的质量就能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