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林业   71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195篇
  401篇
综合类   37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1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驱动式圆盘犁是8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的耕地机具.本文介绍了驱动式圆盘犁的国内外研制情况与水平,并对市场前景作了分析,提出在国内进一步开发有关驱动式圆盘犁产品的建议.研究结果可供驱动式圆盘犁产品设计和制造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分析澜沧江下游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为该流域及流经国家的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05,2010,2015和2018年4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景观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评价流域景观生态安全,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明确城市、道路、河流、高程、坡度、气温和降水等因素对景观生态安全的驱动作用。[结果] ①2005—2018年,澜沧江下游流域的整体景观生态安全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特征。其中,北部和中西部景观生态安全较差,东部、南部和东南部较好,但也有恶化趋势;②各景观类型中,景观生态安全度从大到小为:水域 > 林地 > 草地 > 耕地 > 建设用地 > 裸地。其中,林地和草地的景观生态安全度存在波动,耕地和水域的景观生态安全度一直上升,而建设用地和裸地的景观生态安全度持续下降;③距城市距离、距道路距离、气温和降水等社会和气象因素对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的驱动作用最强,距河流距离也对景观生态安全的时空变化有一定解释作用,而高程和坡度等地形因素并非澜沧江下游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论] 应尽量降低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负荷,积极发挥气象因素对生态安全的正向效应,促进澜沧江下游流域的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3.
宁夏原州区生态移民村生境景观连接度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生态移民土地利用过程中生境景观连接度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生态移民的生态风险管理及移民可持续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夏原州区"十二五"时期4个生态移民村(丰泽、金轮、和润及泉港)为例,基于2016年高分影像数据,同时参考移民前谷歌地球2010年数据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2010年),经野外GPS校验,通过计算障碍影响指数和生境景观连接度指数,分析生态移民村土地利用生境景观分异。[结果]丰泽村和金轮村的生境景观连接度呈下降态势,和润村和泉港村呈上升态势。4个生态移民村的变化趋势明显,但极高连接度和高连接度比例很小。生态移民村生境景观变化驱动力主要为人为因素,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园地普遍,其中泉港村与和润村建设用地面积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27.49%和21.28%,同时金轮村、和润村、泉港村无后备土地资源,生态压力突出。[结论] 4个生态移民村人口密度增大导致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明显,生态用地被分割,移民的非农活动比重大造成耕地撂荒,景观破碎化和孤岛化现象明显,生境景观呈现出不稳定状态,生态压力增加。  相似文献   
84.
江西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定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是探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重点。以中部地区的江西省为例,利用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通过分析土地结构变化、土地利用地域分布的特点,分析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态势及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江西省从1996年到2004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人口、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同时提出相应的土地管理对策,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
针对自动导航拖拉机带农机具作业时农机具跟踪误差会被放大的问题,提出了1种能够提高农机具作业精度的拖拉机导航算法。采用路径跟踪误差最小的优化控制方法,研究拖拉机自动导航作业时引起机具误差大的因素及改进方法,设计具有农机具误差项的拖拉机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对该算法进行可行性试验及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带机具误差项的算法使农机具横向偏差平均降低了42.36%,横向偏差标准差平均降低了40.91%,航向角最大偏差平均降低了6.11%,航向角偏差标准差平均降低了31.04%。结果表明增加农机具误差项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能有效提升农机具的作业精度。  相似文献   
86.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分析1949-2010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变化的基础上,从生产条件、农业投入、政策保障、产出效益4个方面选取29个指标,采用通径分析法分析影响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变化的驱动因素及变化机理。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粮食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60年间主要经历五个增长期和三个下降期;2)农业投入和产出效益是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而生产条件和政策保障是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变化的次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87.
A case study of forest change in the Swiss lowland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ürgi  Matthias 《Landscape Ecology》1999,14(6):567-576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gional case study of forest development and the history of forest use and management in the north-eastern lowlands of Switzerland during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The analysis draws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related to forestry to consider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forest change: forest types, growing stock, trees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non-timber forest uses. Based on the data presented, three overlapping periods of forest use and management can be discerned. The period of traditional multiple use lasted until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From the mid 19th to the mid 20th century, a period of primacy of timber production occurred.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the period of modern multi-impact management has developed. For these three periods, groups of main actors, their needs and interests, and how they were causing the changes in the aspects under study were defined. This procedure of defining periods and the respective groups of main actors is a critical link between landscape ecology and history, as changes in demands of the society can be directly linked with changes in land-use and land-cover.  相似文献   
88.
用中药“驱螨净”治疗23只螨病患兔。结果:一次用药后治愈率达91.3%,初步证实该药剂对治疗兔螨病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陕西省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子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实地调查和统计资料,分析了陕西省1949-2003年55 a间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科技综合作用、退耕还林等2大类因素是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2个主成分.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陕西省2010年和2015年的耕地面积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将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为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以松嫩平原西部荒漠化的典型区域大安市为研究对象,在GIS平台下,根据1986年,1996年和2000年TM影像解译获取的景观动态数据,分析近15年大安市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规律。并应用Markov模型预测大安市景观格局动态,结果表明如不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2050年荒漠化土地将占土地总面积的42.30%,高-中覆盖度草地,水域,沼泽将大面积退化,分别仅占1986年水平的48.69%,24.71%和22.74%。在此基础之上,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土地荒漠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近15年来筑路、开荒等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气候因子的变动有利于土地荒漠化过程的发展,是土地荒漠化过程的背景因子;水文因子迭加了人类的无序开发、利用,是土地荒漠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